APP下载

“双碳”视域下绿色乡村建设经济效益分析——以广东省低碳乡村为例

2023-10-13陈颖婷钟二妹陈孝均张雅妮李嘉颖朱栩乐

广东蚕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碳发电林业

陈颖婷 钟二妹 陈孝均 付 瑶 张雅妮 李嘉颖 朱栩乐

“双碳”视域下绿色乡村建设经济效益分析——以广东省低碳乡村为例

陈颖婷钟二妹陈孝均付瑶张雅妮李嘉颖朱栩乐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在“双碳”视域下,“低碳乡村”正在我国不断涌现,各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多种建设模式。目前,广东省已有多个乡村开展低碳项目,但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持续优化与创新低碳发展模式。文章以广东省21个低碳乡村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系统分析、搜集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分别从乡村光伏发电、林业碳汇、垃圾回收与分类、风力发电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探究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减排增汇的实施路径及建议,以为全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双碳”目标;低碳乡村;减排增汇;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1]。乡村低碳发展是顺应世界低碳趋势、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2]。“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城市和农村共同行动,“低碳乡村”建设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的重要抓手。“低碳”的本质是“碳中和”,通过广泛采用清洁能源技术、扩大植树造林以及降低能源消费等措施实现减排,即通过减少碳排放源(减法)和增加碳汇能力(加法),使乡村当年的碳排放净增量“归零”甚至为负,成为“低碳乡村”。刘凤梅认为,鉴于目前我国农村碳源和碳汇的现状,相比城市而言,农村具有发展“低碳经济”更广阔的空间[3]。刘鹏发等人探索了低碳乡村规划编制内容,为低碳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4]。

1 乡村发展现状及发展成果

1.1 光伏发电

清远市清城区新马村已建有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供电局将光伏建筑一体化理念融入存量农房改造,在不占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显著改变乡村用能结构。该村已有234户签订了屋顶光伏合作协议,占全村户数的24.6%。通过现有屋顶光伏建设,已产生直接社会经济效益2 13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约1 265万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 084 t,初步达成了新马村年内实现现有负荷“碳中和”目标。

1.2 林业碳汇

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是广州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在花都落地的村。第三方机构将梯面镇3万亩林场二氧化碳吸附量进行核算认证,通过广东碳市场进行交易,有效盘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碳资产。梯面镇还拥有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双层优势,加速绿色化转型发展。据统计,花都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果已在全省推广,辐射带动清远、韶关、梅州、河源、肇庆等地区以绿色金融为主题开展“一市一平台”建设,成为2020年全省唯一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截至2022年3月底,花都区累计成交林业碳汇超500万t,成交金额1.15亿元。

1.3 垃圾处理

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枫树员村妥善处理垃圾,建立统一的垃圾回收站点,并安排人员专门进行监督和引导。回收的废瓷被粉碎研磨处理成瓷粉后,再以低价转售回企业的生产部门,最终加在陶瓷原材料里面,实现资源的回收及循环利用,使得登塘镇枫树员村的再生资源回收量由226 t增至241.4 t,有害垃圾收集量由254 t降至248 t,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空气达标率由93.4%升至94.6%。

1.4 风力发电

阳西县龙高山和文笔岭风电项目工程,安装75台850 kW和13台2 000 kW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9.75 MW,动态总投资约8.9亿元。国电阳江海陵岛风电项目工程,安装33台780 kW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5.74 MW,动态总投资约2.38亿元。这两个风电项目建成发电后,每年上网总电量约为1.94亿度,收入约1.15亿元,实现利税约1 569万元。按20年使用寿命计算,总收入约23亿元,总税收约3.14亿元。如今,这两个风电项目仅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向当地缴纳了3.5%的建安税,实现税收1 241.12万元。

2 数据分析

由于光伏发电、林业碳汇、垃圾回收、风力发电的指标较多,为此,我们进行了典型相关性分析,对21个乡村的统计数据以及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广东省21个低碳乡村经济效益和碳排放强度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光伏发电、林业碳汇、垃圾处理和风力发电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该4个行业对当地的降碳减排效果显著。发展光伏发电、林业碳汇、垃圾处理和风力发电都能不同程度地给当地乡村的经济效益和“双碳”目标带来较大影响。

如图1所示,近几年光伏发电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在近几年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图1 2008年—2022年广东省21个低碳乡村光伏发电营业收入

注:*表示国务院提出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后,增长逐渐放缓。

如图2所示,林业总产值目前仍呈现上升趋势,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开始,各大乡村开始大力推进林业经济发展,且把维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发展林业的同时带动旅游业。林业是乡村减排降碳的主要行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占有较大比重。

图2 2011年—2021年广东省21个低碳乡村林业总产值

如图3所示,垃圾处理对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乡村开始重视垃圾处理且垃圾处理量在不断提升。从数据的走势可知,近几年垃圾处理量有一定的波动,一是说明当地居民有垃圾分类以及回收利用的习惯,二是说明垃圾制造达到了峰值。

图3 1990年—2021年广东省21个低碳乡村垃圾处理量

如图4所示,风力发电量在不断增加。对于靠近海洋以及在高山地区的乡村,发展风力发电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从发展趋势来看,风力发电将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减少当地的碳排放,达到减排降碳效果。

图4 2009年—2022年广东省21个低碳乡村风能源容量

3 低碳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存在问题

3.1.1 农民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水平偏低,没有形成全面的低碳观念

大多数乡村干部和村民不知道碳交易市场,也不知道碳、碳排放和温室效应[5]。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普遍,留下的常住居民则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对低碳建设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较低,对数字化治理思想认识不足,低碳意识不强,因此践行低碳发展措施的积极性不高。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低碳农业发展的宣传形式和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大,使得普及能力不够。

3.1.2 支撑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村农业发展生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低碳农业是新兴的发展模式,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低碳农业在推行和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争议性问题悬而未决。

3.1.3 农业废弃物数量大,循环利用率低

部分农村地区对农业废弃物的价值还存在一些消极的观念,并没有将其放在整个社会循环系统中考虑,认为其不仅量大、质差,危害还多,导致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同时,农业废弃物处理成本较高,需要政府的扶持。但对政府而言,难以承担将所有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投资成本,使得农村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不能有效地转化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

3.1.4 乡村建设不完善,相关村规民约管理条例不完善

乡村青壮年人才的流失制约着村规民约在村级管理中功能的发挥。与此同时,由于低碳建设尚处于建设阶段,许多发展问题尚不明确,使得村规民约的相关内容难以落实推行。

3.2 解决措施

3.2.1 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和碳中和产业

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个主体应联合起来,立足新发展阶段共同研究和探讨新方法,并将新方法广泛地推广。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和碳中和产业,加大光伏电板普及率,为使用光伏发电板的乡村提供一定补贴优惠政策。另外,根据碳汇活动所涉及的专业,如林业、环保、法律、金融、管理等,加强对这些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现场讲授等多种途径对专业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使之对碳汇造林项目有深入的了解,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还可以吸引人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低碳乡村旅游[6],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和碳中和产业。

3.2.2 政府督促并引导乡村利用多样化手段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目前,将低碳理念贯彻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将成为必然趋势[7]。乡村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竞赛、公益演出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使理念与行动相结合,将垃圾分类思想渗透到村民生活中。乡村可以在当地较明显的地方设置宣传栏,结合当地特色设计相应的海报与壁画进行宣传,增强村民的绿色低碳意识,从教育入手,帮助适龄儿童和少年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理念,不断加强或改造相关的环境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最后进行跟进和监督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对于表现出色的村民与家庭给予一定的公示奖励,带动其他村民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以少带多,最终实现全村化绿色发展。

3.2.3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全过程服务,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与农民经营有机结合,更要着重优化后期的服务和管理,巩固低碳农业政策的实施成果。将服务低碳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地方农业的首要位置,不仅需要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大胆改革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需要鼓励和引导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牵头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逐步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从而建立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补齐短板,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4 结语

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利用现状、发展趋势来看,低碳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之际人们必须考量的方向、趋势与必然要求[8]。无论是光伏发电、林业碳汇还是垃圾回收和风力发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量、提高碳汇,并能够不同程度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间接地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低碳方式选择,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低碳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1]孙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绿色低碳实践[J].绿色建筑,2022,14(2):15-17.

[2]郝华勇.我国省域低碳乡村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2):213-218.

[3]刘凤梅.低碳乡村发展的SWOT分析及治理策略:以广东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6,30(6):39-44.

[4]刘鹏发,马永俊,董魏魏.低碳乡村规划建设初探:基于多个村庄规划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4):66-70.

[5]王能军,田永,许鲜.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的碳交易机制与路径[J].学术交流,2021(1):109-119,192.

[6]姚曙光.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7.

[7]彭小光.关于低碳乡村规划实例探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1-6.

[8]骆宾城,张玉珍,胡杜.“双碳”政策背景下乡村振兴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4):113-115.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17

F323.22

A

2095-1205(2023)08-50-04

陈颖婷(2003—),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猜你喜欢

双碳发电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发电”
柠檬亦能发电?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land produces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