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实物地质资料归档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3-10-13■刘丹田宇
■刘 丹 田 宇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岩(矿)心、样品、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大多数地勘单位建立了岩心库,虽然库存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技术方法比较落后,但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得到了有效保存。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地矿机构改革,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企业化经营管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陷入困境,许多资料无人看管,大量实物地质资料损毁散失。
近十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又重新受到重视。2008 年1 月,原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责任,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汇交、保管和利用要求。该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铀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一)管理起步晚
铀矿实物地质资料集中、统一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与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相比,在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岩心数字化、二次开发及利用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16—2020 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组织建设了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馆,集中统一管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重要性的放射性矿产岩心、标本、样品、光簿片等Ⅰ类、Ⅱ类实物地质资料,可满足我国目前及未来二十年放射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需求。
(二)汇交意识差、力量薄弱
铀矿实物地质资料从产生到归档,要经过基层工作者、数据记录者、资料整理者、档案管理者的层层把关筛选,尽管这样,依旧无法实现相关资料应交尽交。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档案工作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被忽视,无法提高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很多为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致使档案整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业务能力水平提高有限,直接阻碍了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铀矿实物地质资料归档的必要性
(一)保存意义
铀矿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成果体现,是地下地质情况最真实的记录载体,它具有唯一性、原始性、真实性及不可再生性。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铀矿地质实物资料进行保存和开发利用,对我国铀矿找矿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开发及应用价值
从资料属性来看,铀矿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区别于其他实物资料的特殊性。它可以更清楚、更直观、更真实地反映地层组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钻孔获取岩心是了解资源分布与资源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铀矿勘查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原来被认作低于工业品位的矿石有可能重新被研究,如果完好无损的保持其完整性,在后续开展的工作中可以取样进行再利用,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铀矿实物地质资料的归档措施
(一)明确归档范围
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实物资料的定位: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重要性的岩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Ⅰ类、Ⅱ类实物地质资料。
1. 超大型、大型铀矿床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主勘查线上的代表性钻孔岩心(Ⅰ类)。代表性钻孔满足以下条件:控制主要矿体、兼顾次要矿体;反映矿区内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包括主要矿石类型、地层、岩体、蚀变、构造现象等;岩心保管情况良好,相关资料完整。
2. 科学钻探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岩心(岩屑)及各类标本、样品等(Ⅰ类)。
3. 不同成因类型代表性铀矿床主勘查线上的代表性钻孔岩心(Ⅱ类)。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馆自2021 年开始进行岩心接收与入库工作,至2022 年底,共接收岩心3500 余米。这也是核工业地质资料馆首次开展实物岩心及资料归档,在全面梳理了铀矿实物地质资料的产生方式、产生过程、流转情况及利用情况后,根据相关制度及规范要求,明确铀矿实物地质资料的归档范围。
(二)落实收集原则
核工业实物地质档案馆对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采取“分类筛选,新老并举”的原则。首先,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馆馆藏容量有限,所保存的实物资料应为筛选后的Ⅰ类和Ⅱ类放射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其次,统筹考虑过去产生的与新形成的岩心筛选收集入库,加快岩心归档进程,丰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
(三)优化归档流程
实物地质资料归档有别于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归档,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增加了岩心倒箱、条形码制作、钻孔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岩心归档流程见图1。
(四)完善资料组卷
实物地质资料按单个钻孔进行组卷,主要由岩矿心及相关文字、图件资料组成,其代字情况见表1。
表1 实物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类别代码
在地质钻探工作中,岩心的地质、物探和水文编录,钻探测井、测斜以及取样分析工作等,将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资料,收藏岩心实物地质资料的同时,必须把相关的原始资料一并收集归档,为后期岩心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相关的原始地质资料类型见表2。
表2 岩心汇交相关原始地质资料一览表
岩心汇交至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馆后,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岩心的开箱验收(清点、核对、登记)、岩心清洁和倒箱、岩心的表面图像扫描与数据库建设、岩心入库保存等,每一项工作都会形成相应的记录(表3),作为岩心的相关原始资料一并归档保存。
表3 岩心整理与数字化形成记录一览表
(五) 打通数字化归档渠道
岩心数字化需要借助仪器设备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将实物资料转换成更易于存储、管理的图像及文字等资料,不仅有助于信息的集成管理,还可以提高实物资料的利用率,有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四、 铀矿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建议
(一)增强实物资料汇交意识,完善汇交制度
首先,根据国家、行业等有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结合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实际归档工作,制定了《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要求》等制度,制度是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依据,可有效指导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的归档工作。各单位在归档的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要求,有效落实各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归档进程,对制度中的缺陷进行完善。
其次,要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宣贯,提高项目负责人及档案管理员的思想认识。并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的汇交机制。需要项目实施者、档案管理员履行各自的责任,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最后,要落实档案管理体系,明确隶属关系,把实物地质资料归档工作纳入各级档案馆(室)的年度规划,使实物地质资料工作脱离“孤军奋战”的处境。
(二) 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提高资料汇交质量
资料汇交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定期开展档案培训,有利于提高档案汇交质量,对后续资料利用开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首先,应该对各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展开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培训,了解其项目,并对其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有所了解,知道要交什么,怎么交。
其次,要对项目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地质项目做到闭环管理,最后一步是档案汇交,从源头把控资料质量,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最后,对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汇交水准。
(三)与成果地质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根据地勘单位的验收时效,岩心的验收往往在野外验收之后,距离最终成果验收还有一段时间。在野外验收后,筛选后的Ⅰ类和Ⅱ类放射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至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的统一集成管理十分重要,在后续的档案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分散的档案资料无法实现项目成果的一体可视化。
启动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设需尽快纳入日程,将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资料进行资源整合,尽快实现“一张图”的高效检索方式,加快岩心数字化进程。
五、结论
综上所述,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馆根据岩心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情况以及对汇交所遇到问题的解决,实物地质资料归档工作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将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与数字化纳入工作方案,可以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更为完善高效的服务,下一步通过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平台,为我国铀矿找矿与科研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实物地质资料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