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分析

2023-10-12钱小卉

高考·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转化历史教学学困生

钱小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历史教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然而,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加需要得到有效的教育教学支持和帮助。文章旨在探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论述了核心素养对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应用策略,旨在帮助学困生提升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学困生;转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現实教育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面临学习困难,被称为学困生。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历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首先,历史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众多,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容易造成学习负担过重。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这可能会给一些学困生带来困扰,导致他们难以有效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其次,历史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接受,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影响其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此外,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缺乏对历史的实际认知和体验,容易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学生对历史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缺乏对历史事件的真实理解和情感投入。缺乏实际体验和参与感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减弱,对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这对于学困生而言尤为严重,他们可能更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习困难的进一步加深。总之,当前的历史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内容繁杂、知识灌输过多、缺乏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对于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困扰和阻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困生转化,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的重要性

首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和学习策略。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案例、实物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的魅力。通过提高学习的意义感和参与度,学困生将更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转化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思维训练,促使他们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困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1]。再次,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历史学科作为综合性学科,提供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良好平台。通过历史教学,学困生可以在语言表达、信息获取和综合运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文献研读、调查研究、资料分析等,这将培养学困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同时,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在历史事件中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可以帮助学困生在历史学习中实现转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问题探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学困生将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的应用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用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问题探究、多元评价促进发展和个性化辅导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应用策略。这些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强有力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的魅力。首先,利用故事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一种常见方法。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将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中。通过讲述有情节和冲突的故事,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和关注历史内容。同时,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元素也激发学生的共情和情感投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历史事件。其次,案例也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同时,案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让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此外,实物展示也是一种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通过展示与历史相关的实物,如文物、工艺品、图片等,可以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接触历史,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触摸实物,感受历史的实际存在,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背景和意义。实物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历史的内涵。总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故事、案例和实物等方式,教师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深入体验和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2]。

(二)引导问题探究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问题探究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和分析历史现象。首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相比于封闭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例如:在学习某一历史时期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寻找相关的资料和证据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3]。同时,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资料和方法进行问题探究。在学生展开研究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解决问题。总之,引导问题探究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同时,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也起到关键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学习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一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与发展。

(三)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与发展。首先,观察记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来评价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表现。观察记录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存在的困难,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可以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机、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情况,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其次,学业表现是评价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历史概念和观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置适当的评价要求和标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4]。此外,作品展示是一种展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撰写历史研究报告、设计展板、制作多媒体作品等形式展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作品展示不仅考查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规划和完成作品展示,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总之,多元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困生的转化。通过观察记录、学业表现和作品展示等评价方式,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发现学困生的困难,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式,为学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推动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进步和转化。

(四)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个性化辅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可以为学困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时间。通过与学困生的个别交流和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需求。在额外的辅导时间里,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解答,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其次,个别指导也是个性化辅导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通过与学困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提供更为精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分解复杂的历史概念也是个性化辅导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学困生而言,历史概念可能过于抽象和复杂,难以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解概念、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比喻,以及与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困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促进他们的学习转化[5]。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材料,以支持学困生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困生寻找简化版本的历史教材,提供图文并茂的资料或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与其相关的历史主题或案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总之,个性化辅导对于学困生的学习转化至关重要。通过额外的辅导时间、个别指导、分解复杂的历史概念和提供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材料等策略,学困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关注每个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可以帮助学困生在历史学习中实现转化。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问题探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和个性化辅导,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7(6):122-123.

[2]尤斌.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新教育,2022(32):73-74,115.

[3]陈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140-142.

[4]陈芳芳.兴趣与自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甘肃教育研究,2023(2):112-114.

[5]胡桂金.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3(1):55-57.

猜你喜欢

转化历史教学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