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练一得 得得相连

2023-10-12吴婷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稀饭习作想象

吴婷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一次习作训练,在各册中以习作单元的主题为中心,在不同册次中分纪实、想象等类型安排系统训练。因而,这样的单元习作每次都有“一练一得,得得相连”的目标要求,需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把握好每次习作在册次和整个习作体系中的定位,精准组织学生开展习作实践训练。

一、梳理教材,聚焦目标

对统编版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进行梳理,可以从习作单元和单元习作两个层面进行:习作单元是每册安排的特殊单元,其习作主题是整册教材习作训练的中心;单元习作是每个单元都安排的习作训练,既体现学段训练重点,又承担单元习作目标。

(一)习作单元分散中的小集中

统编版教材共安排了8个习作单元,是以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集中开展训练的关键能力为主题,安排的习作主题从基础训练开始,之后是专题训练,最后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训练。这样的主题排序体现的是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表达方面的训练要求,整体上具有明显的进阶性特点。每个习作单元都根据单元整组的形式安排进行内容安排:单元页中以单元导语明确习作主题下的单元习作要求;由两篇精读课文组成的板块承担学习表达方法的任务,中间安排“交流平台”总结学习的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安排练笔迁移运用所学习的表达方法;接着以两篇习作例文感悟、积累读写联动的经验,为综合性习作搭建支架;最后是在单元习作中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习作单元中,通常安排两组同一主题的表达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的“观察”主题,一组安排在两篇课文《搭船的鸟》《我家的小狗》中学习观察动物,另一组安排在两篇课文《金色的草地》《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学习观察植物,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表达时有所选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适应不同对象的观察方法。

(二)单元习作分散中的指向体系

梳理统编版教材的单元习作,前一单元与后一单元之间往往缺乏联系,但如果对单元习作进行分类,再把不同册次的各类习作要求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编者在习作安排上有着清晰的体系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单元习作教学中,既要看清所在册次的训练重点,如“写清楚”就是中年级的表达重点,又要看清本次训练在相应的类型中所处的位置,如“写人”训练,需要比较上次写人训练要求和下次写人训练要求,以把握本次写人训练的梯度。

只有对习作教材经过这样两个层面的梳理,才能真正找准“一练一得”的具体目标所在。

二、抓住问题,以学定教

教师需要抓住“牛鼻子”问题,并以此作为本次习作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在习以为常中引导新发现

小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无话可写。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学生觉得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没什么可写的。产生这样的问题,说明小学生对习作素材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抓住这一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以每天吃早饭为例,即使每天早上都是吃稀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每天稀饭中加入的杂粮情况,稀饭是稀还是稠,稀饭是烫还是入口适合,用来下饭的菜品有没有变化,吃稀饭的人对稀饭的评价与感受等。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够从许多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习作素材。当然,与这样的方法相匹配的是勤于记录,即教师还要训练学生一旦有新的发现时,就要求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记录,即使一时不方便用纸笔进行记录,也可以用树枝、小石块等在地上来一次记录,以强化“新的发现”,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消失。这样的训练实际上是为进入习作时 “一练一得”做准备。

(二)在不同习作中落实写清楚

“干巴巴”是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是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的“写清楚”训练不到位,本质上说教师的认识是重要原因,即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認为写清楚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实际上属于过高估计学生的水平,导致学生在表达训练上基础不牢。基于上述认识,教师要从三年级习作开始,重视把每一次习作内容都写清楚。具体而言,从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开始,把观察图画的内容写清楚,把过传统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把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写清楚,把想象到的内容写清楚,把推荐一个地方时的理由写清楚……不难看出,在整个中年级习作要求中,“写清楚”是每篇习作都很重视的训练目标。

教师只有把学生的共性问题分解成与本次习作相关的具体问题,并作为本次习作的起点与教学抓手,“一练一得”的习作目标才能在解决共性问题中慢慢实现。

三、一练一得,循序渐进

习作仅有“一练一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得得相连”才能真正实现习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在立足整体中拾级而上

统编教材的习作安排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师在不同类型的习作训练中,要立足整体,拾级而上。既要把握好每次相关类型习作训练的度,又要突出每次相关类型习作中要求的提高。以想象表达为例,统编版教材中安排的想象类习作有:三年级的《我来编童话》《奇妙的想象》和《这样想象真有趣》,主要激发学生开展想象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四年级的《我和

过一天》《我的奇思妙想》和《故事新编》,强调想象的神奇性特点,重视把想象的内容写清楚;五年级的《二十年后的家乡》《神奇的探险之旅》,主要体现在想象的条理性上,并且能够突出重点内容;六年级的《变形记》《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主要是创造性想象,重视想象经过和故事的表达,等等。不难看出,想象类习作训练是成系列的,教师开展相关训练需要前后勾连、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关注序列中重视发展

习作训练中的一练一得不是静态孤立的,而是动态联动的。教师要重视同一类型的习作训练之间有时间上的间隔,但在内容上是紧密联系的,只是这种联系是隐形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把握。以写事为例,三年级训练的是把事情的过程写下来和把看到、想到的事情写清楚;四年级训练的是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五年级训练的是把印象深刻的事情经过写清楚并记录当时真实的感受;六年级训练的是写清楚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还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场面上的内容,等等。

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设定每次的训练小目标,通过“一练一得”和“得得相连”,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小学

猜你喜欢

稀饭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稀饭凉了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一碗甜稀饭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埋在碗底的爱
一碗稀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