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语文的跨学科学习
2023-10-12彭秀兰
彭秀兰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指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以语文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主干,将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拓宽语文学习边界、整合语文学习方式、丰富语文学习意蕴等价值作用。基于跨学科理念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时,要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联结课堂内外,加强学科关联,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经历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重点要聚焦主题、联结点、评价、教研四个关键词。
一、确立好主题,培植语文跨学科学习动机
主题是活动的方向和核心内容,没有主题的活动是没有灵魂的无效活动。跨学科学习活动要求主题必须聚焦目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同时,主题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富有表现性的语文学业任务。它既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主题必然蕴含着多个学科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和操作方法,但主题的具体定位、价值意蕴和路径必须指向以语文实践为主线。基于此,在确定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策略:
(一)立足语文教材确定主题
第一种做法:以单元主题为主题。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在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时,可以此为主题,设计活动任务:探寻汉字之源——画一张汉字小报、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体悟汉字之趣——趣味字谜猜一猜、汉字故事讲一讲、街头谐音找一找;领略汉字之美——书法欣赏、剪纸艺术等。这一主题的系列活动涉及了美术、书法、广告、工艺等不同学科,包含观察、思考、走访、写作、猜谜、表达、交流等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乐,尽享跨学科学习的乐趣。
第二种做法:结合课文内容确定主题。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天下第一名桥”赵州桥的构造特点:
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此设计提出了质疑:赵州桥为什么没有桥墩的支撑也不会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设计两个拱形小桥洞是干什么用的,这样设计坚固吗?为突破这几个难点,教师设计以“形形色色的桥”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请学生拍一拍、画一画家乡的桥,查一查、记一记中国桥梁史,说一说、做一做“拱形”桥梁与“直线”桥梁对比小实验,等等。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或段落,结合科学、数学、美术等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使跨学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就水到渠成了。
(二)立足学生生活确定主题
跨学科学习活动是从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转变为培养儿童生活情趣和积累生活经验的课程。因此,在确定主题时,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关注的重点、热点话题,驱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内容时,可以通过“课内探究+课外实践”的形式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首先,指导学生设计一份调查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大家感兴趣的辩论话题,并在语文早读课上相互交流,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辩论的主题。其次,引导学生围绕其支持的观点,课下用多种方法收集、记录、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及资料。比如,用数学方法记录搜集的数据,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资料整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活动过程既有助于学生整合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又能锻炼学生思辨性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团队精神。
二、找准联结點,关注跨学科思维发展
促进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实现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的飞跃,这是高点定位、高效开展、高标准推进跨学科学习活动的重中之重。在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应当重点关照在这一主题之下,跨学科学习活动究竟以什么样的内容为要素组织起来。以语言艺术为靶点寻找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结点,将其他学科的观念、知识、技能、方法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通、共融和共振。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课《中国美食》,全文共7张图片,11个菜名,分别从炒、烤、爆、炖、炸、煎、煮等制作方法上真实展现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独特而强大的生命力。在完成识字教学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以“舌尖上的美食”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将语文拓展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家人一起积极探索用文中的烹饪方法自己动手做美食。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纷纷化身为“中华小厨娃”,将自己的厨艺发挥到极致。随后,结合美术学科,要求学生认真绘制自己的菜谱,并用彩笔和画纸记录做菜的步骤,将自己制作美食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在学生的精心绘制及制作下,一张张精美的菜谱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了各种精湛的烹饪技艺;运用课堂上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录下菜名及做菜的步骤,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感受到汉字与生活的联系;在与家人沟通交流中,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技能和工具完成的菜谱绘制,使学生跨学科思维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语文学习角度而言,这一跨学科学习活动包含了语文实践活动的三个维度: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促进了学习内容、思维方法、关键技能等的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密切了课本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学生使命感的萌生,也达成核心素养提升。
三、嵌入评价,让跨学科学习取得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语文课程到底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到怎样的程度,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理解和获取,更应该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主动树立“评价即教学”的新课程理念,将评价镶嵌于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之中,与跨学科学习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评”环节一体化。
(一)评价方案前置
在确定“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学习目标和完成具体任务的设计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案。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案,从评价证据的角度推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环节应达到的具体学业质量标准,并由此倒推学生要达成这样的学业质量标准,应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做、做好什么;这样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或挑战、如何应对,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或挑战给予支持和帮助,如创设学习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开展交流研讨、助力思维进阶以及提供学习资源,等等。
(二)评价证据多元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跨学科学习部分,要求各个学段分别以不同方式呈现相应的学习成果,这些方式能够客观地呈现相应学段学生跨学科学习水平(详见表1)。
此外,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也是重要的评价依据。如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思维工具的运用能力、沟通反馈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创造力,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跨学科学习活动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建立動态、发展、多元的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描述并做好记录,对其学习成果证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研制学生自我评价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跨学科学习活动记录表等,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纳入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这种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既能够为学生针对自己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供依据,又能够指导学生通过持续反思,形成元认知意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力杠杆。
(三)评价成果转化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发展。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每进行一个阶段或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后,教师都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梳理这一阶段的活动收获,总结活动中出现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思考下一阶段或今后的跨学科学习活动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在做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享受融会贯通、化知成智的喜悦,塑造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态,又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鞭策自己取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从促进核心素养落实、落细、落地的高度,深入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打破学科藩篱,走进神奇的跨学科世界,见证自己的成长。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