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背景下江苏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10-12张亚鑫祖祎何蓓蓓

特产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碳绿色食品江苏

张亚鑫,祖祎,何蓓蓓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双碳”目标不仅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要。为实现双碳目标,全国各地区、各行业都在加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应对措施。2022 年2 月,江苏省印发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在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低碳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江苏省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实现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2022 年4 月,江苏省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绿色认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绿色农业认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到2025 年,全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力争突破2 000 张,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以上[1]。

自1990 年中国农业部正式规定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推行“绿色食品工程”,到农业供给侧改革时提出要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供给,再到如今“双碳”目标的正式提出。绿色食品正成为全国关注和热议的重点话题[2-5]。在学术研究领域,对于绿色食品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绿色食品的内涵、认证标准、质量安全和食品企业的管理等角度分散的理论探讨和定性分析[6,7],部分学者针对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演进[8,9]、区域差异分析[10-13]、供需时空演变[14-16]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多数研究从全国的视角进行分析,仅有部分研究基于区域视角[17-19]。

基于绿色食品产业对“双碳”目标的贡献,本文立足绿色食品供给侧,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系统评估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江苏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1 江苏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使用了专用绿色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20,21]。而绿色食品产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环境友好程度为发展目标,通过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模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的生态、安全、营养、优质、高效和高产的现代农业产业[6-8]。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22],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迅速扩散并不断深化。就绿色食品产业而言,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具体来看,绿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通过对绿色食品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构,实现高品质、高效益、高效率和高素质的绿色食品供给的发展模式[23]。相较于高速增长阶段,绿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产业的优质化、生态化、集约化、技术化与品牌化。

1.1 总体发展情况

江苏省作为农业大省,自“绿色食品工程”启动以来,持续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4]。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随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提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大发展。

绿色食品认证方面,据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截至2020 年底,江苏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单位总数累计1 693 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累计3 708 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8%和8.7%,其中2020 年当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单位数为590 家、产品数量为1 223 个,累计总数自十八大以来分别增长了113%和106%,有效用标单位总数和有效用标产品总数均实现了翻番(见表1)。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截至2021 年底,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优质农产品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通过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产品。)比重达64.7%,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单位总数累计达到2 272 家,占全国有效用标绿色食品单位总数的9.67%,排名位居全国第一。

绿色种养方面,截至2020 年底,江苏共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4 个,总面积1 146.53 khm2,占江苏省耕地总面积的27.97%,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的10.1%,生产基地数量自十八大以来增加了19 个。截至2020 年底,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总数为16 个,产品总数为46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9.6%和7.6%。

1.2 横向比较

1.2.1 总量指标全国排名变化情况 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项指标绝对值在全国的排名来看,除2013 年生产资料类2 个指标外,江苏省均排名前5,多数指标更是位列全国三甲(见表2),反映出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总量位于全国第一梯队(第一梯队指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较大,优势明显,相关指标排名较为靠前的地区,此处指相关指标排名位居全国前5 的省份。)(见表3),这与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称。但从变化趋势来看,各项指标排名均有所下降,如有效用标单位总数、产品总数均从2013 年的第2 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3 位,生产基地数量更是从2013 年的第2 位下降到2020 年的第4 位,反映出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势头有所减弱、竞争优势有所下降。

表3 2020 年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排名前5 省份Table 3 Top 5 Provinces in China's green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ranking in 2020

1.2.2 相对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 从绿色食品认证来看,2020 年江苏每千公顷有效认证单位0.66 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75 家,从历史来看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2020 年江苏每千公顷有效认证产品1.46 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7 个,从变化趋势来看,江苏每千公顷有效认证产品数近年来一直停滞状态,而全国平均水平快速增长并于2019 年实现超越(见图2),反映出江苏绿色食品认证质量不高,尚未形成企业集群。

图1 千公顷有效用标单位和产品数量Fig.1 Number of effective standard units and products per thousand

图2 绿色食品原料种植比例和原料生产基地平均面积Fig.2 Planting proportion of green food raw materials and average area of green food raw material production base

从绿色食品种养来看,在绿色食品原料种植面积占耕地比例上,2020 年江苏相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对标黑龙江这一农业大省也旗鼓相当,但从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低于30%(见图3);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均面积上,2020 年江苏相比全国平均水平仅高出2.59 khm2,对标黑龙江仍存在差距,尤其是近3 年出现明显下降(见图4),反映出江苏绿色食品原料种植集中度仍然偏低。

此外,在化肥、农药、农膜使用方面,2020 年江苏耕地的化肥施用量为610.8 kg/hm2,较全国平均水平(389.25 kg/hm2)高出56.92%;2020 年江苏耕地的农药施用量为14.7kg/hm2,较全国平均水平(9.75 kg/hm2)高出30.38%;2020 年江苏农业塑料薄膜施用量为24.45 kg/hm2,较全国平均水平(17.7 kg/hm2)高出38%。可见江苏省“化学农业”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2 江苏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绿色生产面临“化学农业”困扰,节能减碳任重道远

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是以大量劳动和时间投入为典型特征的精耕细作的绿色粗放型生产方式,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进厂进城,农业生产方式也随之被省时省力的化肥、农药、农膜为代表的非绿色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所替代。“化学农业”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大量施用化肥会过度消耗地力,造成土地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江苏农业发展也经历了“传统农业—化学农业—可持续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目前农业发展处在由“化学农业”向可持续绿色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虽然从时间维度来看,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国来看,江苏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单位土地使用量依然处在较高的水平,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生产依然处在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驱动的生产模式之下。对于江苏绿色食品产业,“化学农药”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生产资料认证方面推进迟缓、成效不大,绿色生产资料在全省整个农业生产资料中的占比低,农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食品产业在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作用在现阶段依然任重道远。

2.2 绿色食品原料种植比例陷入瓶颈,规模效应仍需提升

在绿色食品原料总体种植比例上,江苏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多年来一直裹足不前,陷入增长瓶颈,农业生产绿色程度距“双碳”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尽管江苏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但总体上种植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仍然偏低。绿色食品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和企业规模偏小,将进一步影响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以及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培育龙头品牌的能力,进而削弱了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效应,影响产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近年来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数量虽然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基地的面积和产量却呈现出连续下降的态势。这也是造成今年江苏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占比徘徊不前的直接原因。当然根本原因,还是目前绿色食品生产成本高昂,市场需求在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条件下进一步萎缩等原因所致。未来,江苏绿色食品产业还需要在规模化、良种研发、成本控制等方面加快突破与攻坚。

2.3 绿色食品认证成效不佳,龙头品牌引领不足

从千公顷有效认证单位和产品数据来看,江苏的绿色食品认证成效一直不佳,特别是千公顷绿色产品数量在近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持续减少。这反映出近年来江苏绿色食品产业在多样化产品开发方面止步不前的现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目前江苏绿色食品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品种不够丰富有关。绿色产品中种植业产品多、养殖业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据江苏绿色食品办公室统计,江苏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中蔬菜、大米类产品数量占比超过40%,而畜禽产品数量占比不足10%。

此外,江苏龙头企业在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壮大绿色产业、服务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表现在:江苏绿色食品龙头品牌较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发展粗放型特征明显,导致市场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绿色食品品牌的市场认知度,破坏了绿色食品标志的信誉度,进而使得江苏的绿色食品产业在近年进一步规模扩张和产品开发中止步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另外,目前江苏绿色食品企业中仅有维维、天目湖啤酒等少数上市公司,从侧面反应出目前江苏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影响力、规模化、产业化方面问题的不足。

3 江苏高质量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路径策略

3.1 强化绿色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

近十年江苏饱受“化学农业”困扰,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就绿色食品自身发展而言,从供给侧发力,势必对于提升绿色食品的整体供给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17 年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江苏需要重点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从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奋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顺应人民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加快构建低碳社会。

未来江苏绿色食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应主抓以下3 个方面,一是狠抓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建设,主要通过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和培育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新企业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扩大省内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数量,一方面,满足绿色食品产业生产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提升绿色生产资料的供给实现对传统、非绿色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类生产资料的替代。二是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政策激励与扶持。如可在金融信贷、税收政策及配套补助等方面对绿色食品产业企业给予支持。

3.2 完善产业结构,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创新集群

绿色食品产业具有产业集群的天然特征,可以通过空间集聚整体挖掘区域竞争优势。一方面,江苏要尽快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组织体系,重点将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推进,通过提高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组建一批规模较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加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密切产销衔接,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强化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在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增强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大食品技术攻关等方面打造江苏绿色食品产业的强硬内核。

3.3 深入推进绿色食品认证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从结果导向看,偏低的绿色食品认证数据要求江苏必须要深刻反思在推进绿色认证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的大背景下,江苏应尽快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认证,培育一批专业绿色认证机构。在扩大认证数量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品牌宣传和质量监管,激发市场主体评标、续标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

3.4 建立健全绿色食品生产补偿机制,促进外部效益内部化

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效益必须通过政策或市场实现内部化,进而转化为生产者的收益,才能激发农业生产者绿色经营方式的采纳,从而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成果社会贡献的有效机制。坚持推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在制度建设、安全监管、服务效能方面,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如可以通过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获证补助,实现降低绿色生产成本,提升绿色生产效益,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的多重目标。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限制品质差、安全性低、生产过程污染性高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并通过税收、准入等政策工具逐渐降低非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以降低非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的替代性,并最终实现绿色食品生产中的生态补偿和外部效益内部化的改革目标,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绿色食品江苏
数读江苏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