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炎培职教思想引领下教师工匠精神培植路径研究

2023-10-12韩大勇孙国波段修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黄炎培职教工匠

韩大勇,孙国波,段修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工匠精神起源于早期欧美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是对制造业从业人员要求的最高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以工业为核心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体现了产品的制造工艺和精湛技艺[1-2]。《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用16 字概括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022 年4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发出贺信,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植与构建,符合我国当下及今后发展的需求[3]。黄炎培是我国伟大的实业教育家,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教原则,明确了“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教目的,最终形成了“实用主义”“实业兴学”“大职业教育”等重要职教理念,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4-7]。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在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理论体系引导下,本文阐述了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工匠精神的内在关联,分析了教师工匠精神培植的职业教育现状,探索形成了以工匠教师“331”培育模式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植路径。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引领下的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解析

(一)提出大职业教育理念,树立新型的职业教育观

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养殖加工业等各行业的快速崛起。但职业教育本身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职业化不够彻底,不能很好地契合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等同于低层次教育的歧视化现象比较严重,职业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未能充分营造;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尚未充分健全,教育设施、教育人才配备等教育资源与本科层次教育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8-10]。黄炎培职教思想体现了国家政治大局、社会发展大局、民族存亡大局观念,是与国家发展一脉相承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可以借助黄炎培职教思想理念,改变职业教育现状,拓展和外延职业教育内涵,形成并树立新型的职业教育观,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成为高度开放融合、全方位对接、全产业链服务的专业型、职业化高等教育[11]。

(二)重视职业教育的“德才兼备”,符合工匠精神的培植要求

黄炎培提出“教育不生产是教育的失败,教育不社会化是教育家的失败”“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这就说明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黄炎培提出“敬业乐群”“手脑并用、教学合一”“实习是重”等相关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德才兼备”,同时也对教育机构提出了高要求。而黄炎培职业教育精神在当下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工匠精神[12-13]。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的是强化大国工匠精神的培植,加强职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治学态度、敬业精神[14]。在此背景下,我们需充分运用黄炎培职教思想理念,加强职业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孕育具有工匠精神教师队伍的培植土壤,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信仰追求,规范职业规划和职业操守,践行价值使命和历史担当[15]。

(三)崇尚职业教育的“科学化”,符合工匠精神的追求核心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提出职业教育的“科学化”,提倡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16]。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科学化”包含了职业教育管理科学化、职业教育方法科学化和职业教育师资的素质化。其中,职业教育管理科学化方面,黄炎培根据职业心理测验来确定每个人适合的职业教育,并崇尚“爱国爱民”;职业教育方法科学化方面,黄炎培提出专业课程要因材施教、教学合一、注重训练,体现“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职业教育师资素质化方面,强调职业师资技能的高素质和研究的高能力,追求“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家国情怀。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包括职业精神、担当精神、团队精神,体现以人为本;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要强化理论方法的创新、技术技能的高超、业务水平的卓越等,这些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科学化”高度契合,通过职业教育,让知识技能造福社会和人民,达到为社会服务、促进实业发展、社会经济增长、稳定社会秩序的职业教育最高目的[17]。

(四)推行职业教育的“平民化”,符合工匠精神的践行目标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认为,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提出职业教育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打破地域限制和专业限制,建立系统的“普职共存”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和社会化因素[18]。这些理念落实到教育实际之一就是推行职业教育的“平民化”,提倡职业教育的普及化,重视职业教育的培训和终身化,实现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技能、人人有事业、人人做贡献。国家的发展需要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需要形成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和“突破创新”,职业教育的“平民化”有助于产生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高水平的工匠人才,这与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践行培植工匠人才的目标一致,符合国家对人才需求提出的“职业教育全民化”“全民学习终身化”的理念要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平民化”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指明了宗旨目标,提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论。

二、教师工匠精神培植的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我们调研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 个地区10 所农业类高职院校,调查院校地域分布广,含括了国家“双高”院校(A 类和B 类)、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反映出全国农业类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参与调查的教师职称分布上覆盖初级、中级、副高级以及高级职称。教师年龄和教龄分布覆盖老中青,各个教龄段和年龄段比例分布比较均衡(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及教师调研情况一览表

我们对这些高职院校的教育举措、教学现状、教学实训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成果产出等诸多方面开展调研,发现尽管他们在相关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诸多成果,涌现出一批工匠大师和教学名师,但整体上教师工匠精神培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工匠教师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对工匠教师的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在影响培育氛围的相关主要指标中,围绕培养体系中的教师培养机制、晋升机制、教科研条件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等开展调研,调研以分值进行统计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4 个等级)。参加大赛活跃度、行业知名度以在线搜索和文献资料查阅为主,对其进行宏观评价。由表2 可知,“双高”类高职院校的整体工匠教师培育氛围较好,其主要特色专业的工匠教师数量较多,与其他类型的职业院校相比存在显著的优势,且行业知名度也较高。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教师培养机制灵活性与共享性好、教科研平台数量多且等级高的,其教师参与度也高,参加各类大赛的素材(产品)及成果也多,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和造就的工匠教师也多。同时,部分职业院校仅能做好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对保障机制(资金、条件建设等)和教师培养机制(培训、评优、晋升等)、精神文化建设(典型宣传、职业素养熏陶、思想教育等)相对重视较少,且工匠精神所体现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坚持物化表现较少,对工匠教师的培育与塑造不够,多存在“重教学任务、重学生培养、重教师引进、轻教师发展”的教育现状,导致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弱,塑造工匠精神的内在及外在的动力明显不足,造成不良效应外溢和扩散。

表2 培育氛围对特色专业工匠教师培育的影响情况分析表

(二)工匠教师的薪酬待遇差异化明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高等院校均加大了对优质师资的引进力度。但地域的经济差异和院校自身差异造成了教师资源的良莠不齐[19]。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师资力量强于经济较差的地区,本科层次的院校师资力量强于职业院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也存在“工作意向看经济”“工作单位看薪酬”的职场现实。由表2 可看出,经济强省的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均较强,其培养和造就的工匠教师数量比较多,也促进了这些院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以江苏、青海、宁夏、辽宁等4 个地区的职业院校硕士、博士引进情况为例,其引进待遇最高的是江苏省,引进数量最多的(93 名硕士、博士)是江苏省,硕士、博士资源优质度(“211”以上层次)最高的也是江苏省,这说明经济和薪酬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影响着高职院校高学历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所有职业院校需要高度重视和考虑的因素之一[20]。为此,工匠教师的培育需要全方位、多资源的投入,也需要自身的努力、时间的积淀以及氛围的熏陶。

(三)工匠教师的理性认识观念缺乏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职业院校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思维和本位思维的影响,有“一等人进本科、二等人进专科”的歪曲想法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腐朽观念。这些想法和观念在源头上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影响了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心态,也破坏了工匠精神土壤的培植和氛围的形成。通过调研发现,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设置、轻人才培养,重知识传授、轻技艺打造”的现象;职业教师缺乏自信,总是认为在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均与本科院校存在差距、自身实践能力不够、经验不足。还有教师认为本行业领域发展前景不够光明,认为再怎么钻研和敬业,对学生的培养、对社会的贡献都是有限的。这些不好的想法影响了教师自身发展,也缺失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错过了在专业领域内有所专研、有所建树的机会,而且也不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规划[21]。

(四)工匠教师的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功的教育体系已破除了研究型教育和应用型教育的阻隔壁垒,实现了二者高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大幅度提升了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职业教育),二者相互独立,为典型的“双轨制”。尽管已打通了中职向高职、高职向本科的学历晋升通道,但仍缺乏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有效衔接,更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尚不拥有进入本科层次接受教育的机会,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素质学生、高学历教师很难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内,师生资源的差异化现象十分严重[22]。通过对上述7 个不同区域范围的10 所职业院校的调研,发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越是地域经济差的、教育层次低的、办学规模小的,其问题越是突出,且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也发现工匠精神的土壤形成较为艰难。总体上,这种教育体系一方面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良性发展,无法彻底解决职业教育的终身化问题,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壮大与发展以及工匠教师的个人成长空间,已与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必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因素分析

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两个维度对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因素调查发现,影响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和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对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系统性缺乏规划,对新形势下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缺少指导性政策。二是缺乏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良好社会环境,高职教师缺乏社会大众的认同感,高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不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三是教师内生动力不强,部分职业院校教师缺少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楚学校的教师培养体系,职业倦怠问题比较突出,部分教师入职以后忙于评职称,自我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意识不足。四是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师的素养提升和“工匠型”教师的培养,学校缺乏“工匠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和考核激励制度,不能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

四、黄炎培职教思想引领下教师工匠精神的培植路径

(一)工匠教师“331”培育模式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专家打分法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排序,通过专家打分得出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从而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见表3)。聚焦问题导向和问题核心,积极构建职业院校工匠教师培养的“331”模式。其中,第一个“3”表示3 个精神维度,即价值取向维度、文化素养维度、保障条件维度;第二个“3”表示3 个专业能力,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践行能力;“1”表示打造1 套工匠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系。职业院校工匠教师“331”模式的具体路径框架详见图1。

图1 职业院校工匠教师“331”模式的具体路径框架

表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结果统计

(二)强化黄炎培人文思想的专题教育,打造工匠教师的精神维度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爱国,要实业救国,要发展民生,具有十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重要职教理念就是将教育事业、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等深度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新时代的黄炎培职业教育人文思想[19]。他提倡教育体系要贯通,教育目的要培养实用型人才,教育者要“敬业乐群”。我们通过对黄炎培人文思想的专题教育学习,要从根本上树立“实业报国”“服务社会”“勤学致用”的职业精神,要养成“诚实守信”“谦虚严谨”“淡泊名利”的道德修养大情怀;具备“精于学术”“博学济世”的文化修养,养成“务真求实”“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同时,积极出台工匠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包括评奖评优、职务及职称晋升、薪酬待遇提高等,也包括实训条件、科研条件等在内的相关平台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工匠教师评选活动、技能比武、文化沙龙和典型宣传等系列专题,只有将这些融入工匠教师培养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打造工匠教师的精神维度,培植工匠教师培养的精神土壤。

(三)领会黄炎培职教思想精髓,构建工匠教师的专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实现实业兴邦。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就是要现实“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求一脉相承。为此,在围绕职业院校工匠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锻造教师基于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专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协作性;要注重培养工匠教师的思维敏捷度和灵活度,激发其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要在践行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针对“卡脖子”技术领域、“揭榜挂帅”技术领域、种业振兴领域,开展关键实用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实践,提升自身的服务社会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为此,职业院校应注重专业能力路径的培育,培养越来越多的知识扎实、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职业工匠教师,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服务,为祖国繁荣昌盛和崛起服务。

(四)落实黄炎培的工匠精神,重塑工匠教师的评价体系

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为夯实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造就一批卓越的工匠教师,需有针对性地构建职业院校工匠教师培养的评价体系[23]。一方面,成立职业院校多元开放的工匠学院,打造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体现先进性、科学性的实操平台,将相关领域学者、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在校学生等作为评价主体,以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专业技能、项目实施、实践创新等作为评价科目,建立详细科学的评价标准,激发教师潜能,发挥教师创造力,为工匠教师培养注入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工匠教师的评价体系实行遴选制和“挑刺”机制,即进入培养的工匠教师在诸多评价指标方面,进行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纠错”“找茬”,在培养期内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调整和优化,实行“自愿加入、择优培养”,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工匠教师的成长。

如今,职业教育应秉承历史赋予的重任,以黄炎培职教思想引领与激励职业教育工作者,自觉主动培养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黄炎培职教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工匠赞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