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广东红色旅游资源再开发研究
2023-10-12高梦捷刘珊珊
高梦捷,刘珊珊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2.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与酒店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文化视域下红色旅游资源再开发的必要性
(一)文化导向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开发离不开对文化内涵的发散与演绎。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经过亿万年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变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它们已经与当地人类活动以及历史文化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产生了特殊寓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文化内涵。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各种社会文化、物质生产构成的人文景观,因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与艺术性,而成为人们游览观赏的对象。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体现,其自身带有强烈的文化气息。
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最终追求。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大量旅游者在旅游时不仅仅是为了游山玩水,更是为了满足自己增长见识、提升文化品位的追求,旅游者正跨入深度旅游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以文化导向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框架,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全过程,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文旅融合发展[1]。
(二)红色旅游资源对红色文化的弘扬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所生成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遗产[2],具有地域性、符号性、正面性等特征[3]。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一心为公的为民情怀、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等极其珍贵的精神元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人民在广东地区进行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同历史积淀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的岭南地域文化结合,形成了岭南红色文化。而红色旅游是指自鸦片战争以来以爱国事迹遗存纪念地、标志物等资源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红色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4,5]。红色旅游具有历史文化主题性、革命精神教育性以及旅游资源的游览性等特征。它将爱国主义、革命文化与实地历史遗址的考察相结合,寓教育、体验、娱乐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和教育文化的内涵。红色旅游有助于人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气吞山河的百年革命历程,有助于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助于推动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6]。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的载体,蕴含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和历史性[7],它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符号的象征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实施红色文化和旅游提质升级工程是广东省建设的主要任务。广东红色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在红色文化视域下进行再创作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再开发策略,能够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强有力地支撑红色旅游的发展,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内涵[6]。
二、广东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一)广东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省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因此,广东省在传承好红色基因、在保护和再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方面责任重大。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显示,广东省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 个(见表1)、红色旅游A 级景区23 个,其中5A 级红色旅游景区1 个(孙中山故居),4A 级红色旅游景区10 个。
表1 广东省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单
2019 年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红色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主要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留下的各类遗迹遗存以及纪念设施。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遗址总数为4 269 个[8],呈现出区域性、块状性、主题性特征。2021 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 513 处,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重要机构旧址,有532 处;可移动文物4 544 件(套),其中可移动革命文物一级文物76 件(套)。革命文物在全省21 地市均有分布,市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占总数量的57.1%。其中,广州市位列榜首。
(二)近年广东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状况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开数据显示,2021 年“五一”假期,广东纳入监测的13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104.9 万人次,同比增长176.7%,较2019 年同期增长4.9%;2021 年广东省国庆假期接待游客4 438.6 万人次,纳入监测的13 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110.4 万人次;2022 年元旦假期广东省13 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共接待游客24.0 万人次,游客接待量非常可观。
同时,在2021 年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评选中,广东省1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有3 条入选(见表2)。
表2 广东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这种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广东省的政府工作密不可分。政府积极发挥公共管理职能,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努力拓展多种旅游业态的发展形式。具体详见表3。
表3 广东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事记
广东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是,与广东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地位相比较,它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明显不足,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市。下文将详细分析。
三、红色旅游资源再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红色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截至2021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景区管理体系[9]。据统计,在国家最新颁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共包含300 处经典景区和18 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已培育形成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见表4)。但是在这18 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与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并没有涉及任一广东地市。经过调研与文献搜集发现,目前广东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4 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和重点红色旅游区
(一)管理机制较为落后
首先,很多市域在发展红色旅游业时,政府部门没有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整合,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各个资源点较为分散、各自为政,独立发展。在广东省旅游宏图中零星分布,不能有效展示当地红色旅游整体发展及其建设效果,达不到红色旅游区的要求。第二,知名度不高,对旅游者缺乏吸引力的同时也缺乏对优秀管理人员的吸引力,各个资源点的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经验欠缺,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如通过查看大众点评网站对广州黄埔古巷的评论,可以发现该地存在着“停车管理混乱”“环境一般”“服务态度恶劣”等基础服务方面问题。
广东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占据旅游板块主导地位的却是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政府虽然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但在推动旅游产业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实践中力度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红色旅游管理机制和发展规划,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二)规划建设缺乏特色
首先,由于缺乏对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以及全省旅游业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广东省各地在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上出现形式上的雷同现象,部分粤北、粤西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仍处于低层次开发。一些景点的红色旅游资源在规划中未能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把握好当地文化历史内涵,缺少对文化创意应有的尊崇,难以体现出独特性,游客获得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较差。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域的最大优势,避免雷同现象的发生,使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广东省拥有众多博物馆和纪念馆,如何凸显不同博物馆的特色、展现不同红色遗址的文化内涵是广东省政府进行统筹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没有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产品开发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缺乏参与互动的体验消费点,游客停留时间短,记忆点不够深刻,难以与红色资源旅游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产生情感联系[10],实际产生的旅游效益较低。
(三)文旅产品缺乏创新
早在《2017 年中国旅游目的地白皮书》中,按照旅游统计相应指标,广东省凭借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成为我国最热门旅游省份,然而近年来广东省并未出现火出圈的“热门红色旅游景点”,优质的红色资源未能组合成旅游产品,可见文旅产品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第一,由于红色旅游存在特殊的政治和教育意义,景点开发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不够。在展示形式方面,目前省内许多景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静态参观学习为主,大多比较枯燥,体验性、沉浸式项目开发较少,缺乏动态展示的新颖形式,整体红色资源内涵的渲染力不足。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内的文物以橱窗展示形式为主,停留在单向的观看和枯燥解说的层面,展馆陈列方式单一,宣传展示手段简单,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历史意义和内涵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和体现。
第二,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足。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和光辉历史,是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发源地、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之一。惠东县高潭镇被誉为“广东井冈山”,具有凝结着革命精髓的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以共产国际领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东江革命斗争历史的实物见证——高潭社区上圩门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然而“高潭”甚至“惠东”的名号并未出现在红色旅游地点的选择视线中。互联网的宣传已成为市场促销的重要利器。该地的红色资源还未能进入社会公众的认知域和了解域,知名度较低。潜在旅游者拥有红色旅游动机时,对广东省红色资源的了解较少,不能将其纳入目的地考虑范围之内,省内的红色旅游需求便会处于低层次状态,文化内涵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承。
随着新消费世代的崛起和数字智慧技术的应用,文旅产业的发展愈加多元化,而目前广东省红色旅游资源的产品化更新迭代呈现一种滞后性,缺乏红色旅游资源原创产品的创新。广东省各个博物馆的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大多相似,红色乡村景区的发展也逐渐模式化,难以体现出广东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创新之处,不能适应需求高速变化、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特征。
(四)智慧景区建设不足
第一,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区域文旅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广东省共有13 处红色旅游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在这13 处红色旅游景点中,只有5 处景点创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设置了博物馆简介、典藏名录等栏目[11]。但官方网站上多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学术研究的新闻动态,展示区也仅仅是文字介绍等单一枯燥的形式,利用科技进行线上数字博物馆的动态展示等内容非常有限。比如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陈列展览”栏目中的孙中山纪念展示区,对七处景点仅进行单一照片的展示,即图片仅有一张。而且无法在该网站进行预约参观游览。无论是展示方式还是旅游服务功能,都缺少高科技、智能化信息手段的应用。而深圳博物馆具有“云展览”功能开放线上虚拟展厅,用户可以进行线上门票预约,整体页面科技感与历史感并存。尽管官方网站不能完全反映一个景区的智慧化程度,但互联网时代,官网是景区的网络门面,是旅游者了解景区的官方渠道,是有效信息的获得来源。
第二,在大众点评、携程网等在线平台中目前无法找到关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红色景点的评分和评论信息,可见运用智能化、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匮乏。尽管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制作的“广东省红色文化地图”使用高科技的VR 虚拟现实技术,但是对于每个单独的红色旅游景点来说,尤其是处于偏远地区的红色乡村旅游资源,数字化的普及程度更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不完善,总而言之,广东目前对于现代化技术应用不够,难以完成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以及旅游资源智慧管理的运用。
四、红色旅游资源再开发策略
红色旅游资源是一代代爱国人士矢志奋斗的生动记录,蕴藏着中华民族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如何活化红色旅游资源,使之历久弥新,发出时代光芒,唯有促进红色文化有效传承这一重要途径。本文将从资源整合、产品提升、创意模式三方面提出再开发策略。
(一)资源整合形成经典线路
各省市的红色旅游产业均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只有形成特色品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的经典景区,才能脱颖而出。广东省红色旅游资源再开发需要改变以往一个景区孤军作战的方式,在地域内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串联组合,打造经典线路,实现特定区域内红色资源的优势互补,并带动区域内其他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加强管理体制的建设和规划。比如广州市拥有许多红色文化博物馆,但分散在全市各个角落的博物馆,不成体系和规模,游客往往参观一个之后对其他的博物馆产生倦怠。可以将全市的博物馆进行一个时间线与故事线的联合,利用当下火热的“剧本杀”游戏,使游客在博物馆的参观游览中产生好奇并主动参与,打造“广州红色博物馆剧本杀”,并建设成知名旅游景点,成为广州对外宣传的窗口。
(二)旅游体验产品项目提升
现今的游客注重精神方面的提升以及价值需求,更看重参与感和体验感,使游客在体验中获取红色经历与革命体验感受是产品开发的核心要求。由于红色文化的特殊性,红色旅游的表现形式和体验项目需要在内容严肃的基础上,寻求愉悦感的平衡。
1.数字科技赋能
我国《“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红色旅游应积极探索应用VR、AR、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为游客带来高科技感的参与体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供给系统[12]。比如VR 体验展示是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场景或人物事件,从调动感官体验的角度,立足于对内容的创意设计,将VR 技术、红色文化、展示场景三者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展示,打造沉浸式的全过程观展体验[13]。对于纪念馆和博物馆,通过互动式灯光、音效编排、触控交互等技术,在馆内进行红色文化的创意真实展示,让参观者在虚拟空间中亲身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提升展示空间的趣味性与游客的参与度,使观展者全身心沉浸,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五感”体验策略
“五感”指人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旅游景区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唤起消费者的“五感”记忆以营造“五感”体验,让旅游者感受到红色旅游资源的真实历史生活,提升旅游品质。在建设过程中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时,应充分考虑到红色旅游资源所在的历史时期和特色,在保留传统设计布局的基础上,对一些基础设施或传播载体进行多维体验的设计。比如红色纪念馆内的垃圾桶可以设计成相应历史时期器物的形式,与整个纪念馆内的视觉风格保持一致;有关战争的历史遗迹可以融合光电技术,制造硝烟弥漫的嗅觉与视觉体验等。同时需要避免出现“时空错乱”的现象。
(三)创意融合“红色旅游+”模式
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联合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共生模式,形成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复合型、叠加型旅游产品和线路。
1.“红色旅游+绿色生态”
红色旅游所在地大多为革命老区,由于开发较少,环境清新,部分景区附近可能拥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果蔬采摘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与地域内的生态环保资源联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模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质量绿色生态并举发展路径。比如,广东省汕尾市金厢镇拥有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同时当地具有青山绿水的地域美景,因此该地应打造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与乡村休闲观光相融合的模式,建设广东省特色旅游区。
2.“红色旅游+研学旅游”
红色旅游资源本身具有教育性的特征,融合红色历史文化知识和旅游体验活动,使用融情于景、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文化内涵根植于学生心中。近年来,国家一直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红色旅游[14]。广东作为研学旅游资源大省,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青少年走出“历史教材”,走进“历史课堂”,实地感受红色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和红色文化的传承。根据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特点,运用产品设计思维创造出不同形式的研学活动,比如小学生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前歌唱《永远的红色》体会浓浓的爱国热情,中学生可以在孙中山故居和革命纪念馆中重演辛亥革命的重要节点等。
3.“红色旅游+文学艺术”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戏剧、话剧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结合,对传统山歌、舞蹈进行改进创新,借用科技翻新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传承思想意义[2],产生“红色旅游+文学艺术”模式。广东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向来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一点在戏剧界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从《山乡风云》到《刑场上的婚礼》《初心》等反映革命先烈和优秀共产党人的红色经典戏剧,充分体现出广东戏剧界一脉相承的红色精神。比如《山乡风云》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五邑地区游击队与当地反动武装斗智斗勇的故事,而五邑大地充满了红色教育基地、纪念公园等红色旅游实地资源。将戏剧的舞台布景搭建在红色景区实景里,以艺术作品为核心展示内容,增加游击队与游客互动的情节,打造大型沉浸式话剧体验。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重新讲述红色故事,以表演的艺术手法重现红色人物形象,使游客感受到可视、可触摸、有温度的红色历史,更深刻地理解戏剧文化内涵。
五、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课堂[15]。作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广东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无数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串联起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展示着一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着岭南百年红色基因[16]。
文化视域下研究广东省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了本省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其次,活化利用好散落在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山岭或乡村附近的红色资源,对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致力乡村群众脱贫致富,更好地实现革命传承有重大意义。
红色文化不断地与时俱进是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5]。“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讲好红色故事、开发好红色资源、弘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