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态效益
——基于江苏省家庭农场的调研

2023-10-12刘红光朱忠翔

优质农产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经营规模生态效益化肥

文︱刘红光 朱忠翔

引言

现有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与生态效益关系的相关研究不多,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要求不断扩大农业土地的经营规模,保证其规模处于一个较为适度的水平。随着进一步加大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当前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重大突破。但与此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行为仍然频发,这对农地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危险[1]。对于规模化经营将会增加还是减少农业生态效益,学术界对此问题认识不一。一些学者认为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技术和生产经营模式将会产生规模效应,尤其是大规模的农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会使用更少的肥料[2]。Wu 等[3]通过研究证明了施肥量与土地面积之间具有反向关系。已有文献大多以耕地面积来衡量农业经营规模,研究农业经营规模和化肥施用之间的关系。邹伟、张晓媛通过研究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经营规模在30 ~200 亩较0 ~30 亩和200 亩以上,亩均施用量最低,从中发现土地经营规模是化肥使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有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从侧面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夏雯雯、杜志雄发现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土地经营规模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率也会提高,两者存在正相关,研究也表明规模每增加一百亩,应用率就会平均提高2.10%[5]。而有一些学者认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作物的产量会以化肥农药投入来替代逐步流失的农业劳动力,从而会增加化肥农药的施用[6-7]。除此之外,有部分学者也认为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的使用与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之间没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关系,化肥使用量与劳动密集度、种植结构及经济回报和农户技术信息获得等因素有关,而与农场经营规模无关[8-9]。马永喜通过构建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关系的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规模的变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发现了经营主体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行为惯性,在去除掉经营主体对于化肥施用行为关系的因素后,发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和产出规模的变化对化肥施用强度没有显著影响[10]。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要存在这三种观点;一是土地经营规模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具有反向关系;二是化肥农药施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在超过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三是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与农药化肥施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因此,进一步研究探索土地经营规模对综合的生态效益的影响,采用更加合适的生态效益衡量指标体系,真正厘清土地经营规模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机理,显得十分必要[11]。

1.数据来源

本文对江苏省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文以江苏省南京、淮安、徐州、宿迁、连云港六个地级市作为调研区域,采取随机抽样调研的方式,主要针对种植业农户作为调研对象,对农户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采用入户调研和电话调研两种方式对农户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并记录。不同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数据需要进行调研获取,再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调研数据是由调研人员实地到农户家中进行调研问卷得来。调研过程中,由于农户受教育水平有限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投入及产出数据具有主观性,加之农户的配合程度不一,造成调研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过程中,将纸质调研问卷整理成电子表格再对数据进行相应修订,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需要核查原始问卷,异常值或者空缺值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重新核实,以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确保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是科学有效的。此调研共发放350 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25 份,有效问卷率92.86%,调研数据均以农户实际经营状况为准。

本次收集到的有效调研对象的信息共325 份。经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简单整理之后,可以得到有关江苏省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表1)。

表1 经营主体特征分布

2.研究方法

2.1 农业生态效益指标的选择

农业生态效益设计的指标较为繁多,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选择相应的生态指标进行评价, 本文选择了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业能源消费量、农业物种多样化程度等指标,以此业确定权重后综合为一个生态效益指标。

(1)农用化肥施用量。农用化肥施用量指的是在一年内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使用的不同品种农用化肥的折纯数量。农用化肥施用量与农业生态效益呈反比。

(2)农药施用量。根据农户购买农药的资金支出作为测算依据。并根据农药的毒性进行加权求和。权重设置如下:剧毒农药0.5,高毒农药0.3,中毒农药0.1,低毒/微毒农药0.1。农药施用量与农业生态效益呈反比。

(3)农业能源消费量。根据农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柴油、汽油、电费等用能支出总和作为衡量标准。农业能源消费量与农业生态效益呈反比。

(4)农业物种多样化程度。农业物种多样化程度是指在农业领域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可以用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来衡量。它是基于信息理论的一种测量指数。它表示的是各种生物类型的面积比乘以其值的自然对数之后的和的负值。如果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加,也就说明在区域的农业物种较为丰富,整体更能够呈现均衡化分布的趋势。

Pi为第i种类型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

而香浓均匀度指数(SHEI)是基于香农多样性指数基础上,通过将SHDI 值除以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可能多样性。SHEI 的范围属于0 到1 区间。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种植种类越多,土地利用方式越丰富,那么计算出的SHEI 值也就越接近1。

式中:Pi为第i种类型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m为出现景观类型的总数量。

2.2 农业生态效益测度模型

首先将各指标进行同量纲化处理,然后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农场的生态效益指数。功效系数法就是利用总功效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建立在多目标规划的基础上,将需要的各项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权重确定最后的总功效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明确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在传统的功效系数法中,功效系数的确定是通过加权算术平均计算得出的,这一方式不能够精准的进行评价,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相关专家学者基于传统功效系数法进行改进优化。而利用改进功效系数法模型来进行综合评价时,首先要明确各个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满意值即评价指标中通过行业标准中的最大值来确定,不允许值,则指通过最小值确定。本文参考王鹏宇、王秀兰对于功效系数法的解释,选各项指标在其统计时间范围内最高水平作为满意值,将其最低水平作为不允许值。

第二,计算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U(xj)为拟分析问题中第j个指标的功效系数值;

xj:为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

xs:为第j个指标在研究期间的不允许值;

xmax:为第j个在指标研究期间的满意值;

第三,计算指标权重。这里采取变异系数法进行确定权重。变异系数本身是无量纲的,因而可以进行客观比较。通过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即对变异程度较大的指标赋予更大的系数,对变异程度较小的指标赋予较小的系数,具体的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Vi:为第i个指标的变异系数;

Si: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差;xi:为第i个指标的平均值;

第四,计算生态效益综合评价系数。在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具体功效系数,通过权重计算出整体的综合功效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I为用于评价系统效益的综合系数;

Wi为第i个变量的权重;U(xi)为第i个变量的功效系数值。

2.3 计量模型设定

本章从微观经营主体角度,参考相关文献,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进一步深入探究江苏省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与生态效益的关系。选取了江苏省土地经营规模、生态效益、文化程度、农业补贴、经营权流转、农业机机械投入和耕作条件等指标作为变量,江苏土地经营规模作为解释变量,以农业生态效益为被解释变量,文化程度、农业补贴、经营权流转、农业机机械投入和耕作条件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同时为使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本次将搜集的数据依据土地经营规模,将其分为四段,分别为[0,30)、[30,80)、[80,130)、 ≥130亩,由此得出四个回归模型。

式中,AEB表示农业生态效益,AOS表示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除上述两大主要变量,为了增强模型的解释能力,本文考虑了一系列控制变量,如下EL表示文化程度,AS表示农业补贴,LT表示土地流转,AMI表示农业机机械投入,CC表示耕作条件;除此之外,α表示常数项,β1-β7表示回归系数,ε表示随机项。

被解释变量:农业生态效益,本章中农业生态效益的测度方法参考第三章的模型做法,选择农药、化肥、能源、农膜、土地质量5 个指标构建出基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生态效益指标体系,通过功效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测算出最终的每一个经营主体所拥有土地的生态效益功效系数。

核心解释变量: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本章中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选择的是经营主体(农户)经营土地的实际面积作为指标,本文预期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态效益产生正向影响。

控制变量:本章从微观经营主体出发,选择了更能够反应经营主体微观特征的变量。文化程度,本节所指的文化程度是指经营主体的受教育水平,选择了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大专高职、大学本科等作为调查量级;农业补贴变量即询问经营主体是否获得了农业补贴,农业补贴越多对于经营主体的激励效益也就越强;土地流转即询问耕地的经营权是否转给他人或机构,土地流转程度越高,越能够形成规模经营主体,也就能够更加有资本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投入即统计经营主体每一年雇佣租赁农用器械及农用运输车辆的花费以及现有农业机械价值,土地的机械化水平越高,理论上也就越易采取绿色生产技术进行生产;耕作条件即询问是否有灌溉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对于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灌溉设施的普及也能够进一步保障土壤质量(表2)。

表2 变量说明

3.结果分析

3.1 相关性检验

为更好地进行模型构建,分别将农业生态效益、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文化程度、农业补贴、经营权流转、农业机械投入和耕作条件进行描述统计,对农业机械投入取对数,对各变量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在对变量进行基本的处理后,为更好地进行回归模型的估计,先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检验,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从表5 的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结果中来看,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生态效益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r=0.0922,P<0.1),农业补贴与农业生态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r=0.1928,P<0.01)。生态效益与文化程度、经营权流转、农业机械投入和耕作条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5 OLS 回归估计结果

3.2 模型结果分析

本次数据为江苏省农户的调研数据,属于截面数据,所以无法采用GMM 和固定效应等面板回归模型,故选用OLS 回归进行估计。在表4的相关性分析中,可知土地经营规模和生态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可运用回归进一步检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5。

表5 的回归估计结果中显示,在模型1 中,即在[0,30) 区间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0068391,P<0.01)。模型2 中,在[30,80)区间中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农业生态效益越高(B=0.0007901,P<0.01)。模型3 中,在[80,130) 的范围内,土地经营规模对生态效益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0010473,P<0.05),同时,在这一区间内,农业补贴对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0241479,P<0.01)。模型4 中显示,即土地经营规模大于130 亩时,其规模的增加对生态效益不存在显著的影响(B=-0.0000388,P>0.01)。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一定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范围内,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农业生态效益越高。在前三段中,江苏省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对于农业生态效益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在[0,30)、[30,80)、[80,130)区间中,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农业生态效益也就越高。(2)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超出一定范围后,农业生态效益很可能会下降。前两段升高的幅度较大,但在第三段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增加,农业生态效益虽然也在升高,但是升高的幅度没有一二段大,而在第四段中,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虽然不显著,但出现了负相关的趋势,即土地经营规模增加,生态效益并没有明显升高。第四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第四段(≥130 亩)样本数量较少,只有39 个样本量,难以得到有效的回归关系。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达到一定规模限度后,生态效益出现了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即超出一定限度后,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农业生态效益反而会下降。但考虑到第四段的回归结果,对于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态效益是否呈现倒U 形关系并不能够起到强有力的验证,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3)农业补贴有利于农业生态效益的增加。控制变量中,农业补贴在第三段中对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文化程度、经营权流转、农业机械投入和耕作条件与生态效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业补贴在农业生态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既然出台符合农户需求的农业补贴政策,也要在补贴发放中做到公开透明,切实维护农户的实际利益。

结束语

本文以江苏省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评价家庭农场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选择农户家庭经营土地面积作为解释变量,进行计量分析,考察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对于农业生态效益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在0 ~130 亩时,经营规模与生态效益呈正相关关系。在30 ~80 亩时,土地规模对农业生态效益促进作用最大;在80 ~130 亩时,土地经营规模对生态效益促进作用明显下降,且需要农业补贴的辅助作用。而在130 亩以上时,二者关系并不显著。因此,从生态效益角度,江苏省家庭农场适宜规模在30 ~80 亩。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生态效益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神木县贺家川镇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粮农收入分析
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研究综述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