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出创新实力
——记兵器装备集团青年标兵、西南工程所某特品中心副主任李娜
2023-10-12黄博宇
黄博宇/文
“我不认为有什么很难的!”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工作!”
“大家都在做着很平常的事情!”
……
简简单单几句话,勾勒出李娜谦逊的形象,她说自己就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她,就‘钉’在哪里”,重大科技成果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凝练成她最宝贵的品质。3个型号14个软件研制、300余份技术资料修订、2项国防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6篇论文,汇聚成她最宝贵的财富。
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青年标兵、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某特品中心副主任李娜展现出一名国防科研人员致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巾帼“娜”力量。
砥志研思“娜”创力
2015年,李娜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军工梦想,入职西南工程所从事产品技术研发,初入职场的李娜踏实肯干,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硬骨头”。
工作中,她发现原本的装定程序非常烦琐复杂、装定效率低,装定过程中操作人员还极易出错,于是,优化装定方法成了她“啃”的第一个“硬骨头”。
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方案,李娜只能蹚出一条自己的路来。没有历史实验数据参考,她就自己试,一次次代码试错,一次次数据试配,一次次算法试优,有时候几天几夜设计的程序,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被全部推翻。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来,让她终于走出资料缺乏的困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娜最终自主开发了一种高度集成的诸元装定程序,集数据采集、诸元解算、边界判定反馈等功能于一体,极大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出错率,提高了试验可靠性和成功率。
有了自主研发的装定程序,快速装定优化方法也应运而生,被优化成了一键式操作。普通操作人员只需简单培训后,就可以快速上手,装定时间缩短了70%,装定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异国交验“娜”毅力
2021年疫情期间,李娜前往某国演示交付产品。
演示现场临近沙漠,地面温度高达70摄氏度,现场搭建简陋,防暑设备不完善,大风扇刮着一股股热浪直往人身上扑。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厚重的防护服李娜常常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培训演示下来,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全被浸湿了,时不时还需要倒掉护目镜里的汗水,她常常戏称“我们哪里像是在沙漠,分明是在海里”。
时间不够怎么办?那就在奔赴演示会场的车上打磨培训课件,力求向客户呈现最完美的一面。返程路上李娜还在不断复盘白天培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一个个地研究,在电脑上一个个地标记,回到酒店立刻查阅各种资料补充完善。
语言不通怎么办?涉及一些专业的问题,翻译也无法非常准确地表达,李娜就“手脚并用”、俯身弓腰在现场画图向客户演示,长时间的弯腰作图再加上防护服的束缚,让她患上了腰痛的毛病,但在异国也只能用膏药来缓解不适。
想家了怎么办?每次演练总要持续几个月,想家的时候,她只有通过5.5寸的屏幕来抒发对远方亲人的牵挂。看着视频中父母鬓间的银丝,李娜心中总会有丝丝的愧疚。但是,她从不跟父母抱怨工作的繁忙,不想让年迈的父母有一丝一毫的担心,只想让他们感受她的平安快乐,所以视频通话时她总是分享工作上的趣事和国外的风土人情,从不倾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时光不负赶路人,经过10余次的方案讨论修改,李娜团队终于圆满完成了某项目交验任务。
业精于勤“娜”悟力
“她悟性很高,自驱力很强,知道怎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李娜的师父这样评价她。
作为一个省心的徒弟,当工作中出现问题,她会第一时间去查阅资料、文献,与团队成员讨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师父的帮助下,她参与了软件团队的建设,高效开展项目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同时与行业内的先进软件团队深度交流,大幅提高团队软件开发能力,最终顺利取得该领域软件研制能力二级资质。
现在,李娜也成了别人的师父。在她心中,“导师带徒”象征着传承。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传递给徒弟们,培养了4名先进智能装备软件开发、设计及测试的技术骨干,团队人才梯队日益完善。
纵使前路崎岖,所至即为坦途。新征程上,李娜将继续用“娜”力量攻克一个个困难,勇攀科技高峰。因为在她身上,有一颗青年国防科技工作者的追梦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