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大有可为”且“大有作为”
2023-10-12孟晋
孟晋
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近26年的职业教育法迎来首次大修,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全国职教战线同志增强了底气,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1]。当前,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挑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在此背景下,应该重视并引入学校社会工作视角,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介入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新模式,这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尝试。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大有可为”
学校社会工作是嵌入学校的一种社会工作模式,即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工作方法运用到学校教育中,以完善学校的教育功能、解决师生遇到的现实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 19 世纪末由美国移民教育问题引起的“访问教师运动”,目前已经成为一项独立的、专业化的社会事业。20 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一校一社工”模式代表了我国首次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到学校管理当中。2002年,上海首次开展了学校社会工作的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3]。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大有可为的沃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日益突出。当前,受自身成长、入学适应、家庭环境以及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危机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高职大学生,相较于普通本专科院校大学生,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学习、就业、社会化等压力,面临更多的来自心理、生理的困境。抑郁风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中最具代表性的,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数据显示,16.54%的学生存在轻度抑郁风险,4.94%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风险。在专科生中,有13.28%的学生存在轻度风险,有3.30%的学生存在重度风险。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4]。以笔者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某高职学院为例,该学院2022级实际报到新生680人,根据2022级新生心理普测结果显示,42.5%的学生测试结果为心理正常,57.5%的学生显示心理存在异常或危机。根据学生心理异常或危机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红、橙、黄三个预警等级,其中红色预警学生49人占比7.2%,橙色预警学生96人,占比14.1%,黄色预警学生246人,占比36.2%。根据SDS抑郁严重程度量表显示,该学院学生抑郁风险率为40.3%,有轻微抑郁风险的学生180人,中度抑郁的学生90人,重度抑郁风险的学生4人。
有轻度抑郁风险的学生中,106人选择积极应对,占58.9%,中度抑郁风险的学生中,有30人选择积极应对,占33.3%,有重度抑郁风险的学生中没有人选择积极面对。结合数据和实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担负立德树人,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和提供精神支柱的特殊使命,随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路径成才机会,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人会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中心理问题学生会越来越多,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而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拥有专业知识和方法的学科,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路径和方法,切实助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高职学校心理预防干预机制不完善。根据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强调高校每年在新生入學后适时开展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健全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格,强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且每校不低于2名,高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漏洞或者不到位的地方。例如新生普测中,部分有心理问题的高职大学生不如实测验,规避敏感题目,导致测评结果效度不高;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种方式。管理色彩浓厚,缺乏专业知识,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性;心理咨询以被动式咨询为主,“足不出户”,不能主动发现解决学生的问题,重视外显心理危机而忽视内隐心理危机。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弥补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例如主动与学生接触,发现问题,视问题发生的情况或严重程度选择提前介入或者在问题发生时及时介入,用独特的工作理念和成熟的专业工作方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切实可行。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学校预防矫正模式的不足,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是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的理念一致。本质上都是做高校学生的工作,强调以学生(案主)为中心、帮助大学生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辅导员九大职责之一,利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和方法更利于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二是两者过程契合,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校内联动,协调育人,将学生心理教育嵌入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中,落实“三全育人”。这与学校社会工作者链接多方资源,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助人活动异曲同工。三是两者目标趋同,都致力于帮助有需要的大学生,对危机学生进行解困救难,实现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大有作为”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5]。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我国专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有学者通过实地调查,详细研究了我国高校的社会工作模式,提出当前高校中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和各大社团应该与学校的社会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有效地为学校和学生服务。学者谷慧玲从全新的角度——社会角色出发,认为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应该首先了解学生角色定位,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其他帮助来完善贫困生的心理育人教育[6]。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人员就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危机,可通过三大工作方法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和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学者樊蓉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中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个外部因素出发,将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工作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构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路径[7]。
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和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心理问题预防和矫正的“三个力”。
专业价值引领聚合力。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在专业价值观的引导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帮助全体学生尤其是困境学生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专业助人活动[5]。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强调坚持接纳、平等、尊重、信任、不批判等原则,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复杂多样,更需要平等、无差别地对待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特点与需要,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帮助其形成健康心理。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咨询中,由于非心理科班出生的兼职咨询师较多,且多数是被动式咨询,碍于老师的职业身份,在主体上并不平等,咨询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老师大多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同学们识别问题,进行预防,参与度和效果一般。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融入到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的工作中,相信、尊重、个别化地对待每一位心理困境学生,提升其心理调试能力,促进健康发展,形成心理健康工作合力,助力学生成长。
专业理论支撑增效力。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其专业理论包括认知行为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增强权能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行为和各种行为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根据其性质和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心理助人过程的目标,从而提出实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术和模式。在一次接待受关怀学生时,笔者了解到该生因为身体有轻微狐臭缺陷,经常怀疑离她近的同学闻到味道,用拼命嗅鼻子的方式来嘲笑她有狐臭,导致其焦虑不安和自卑。根据认知行为理论,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人的行为问题是由于人的认知出现偏差所致,该生之所以出现焦虑是因为她认为人们对于难闻的味道会用拼命嗅鼻的方式来嫌弃。笔者设定的目标是帮助她纠正偏差,重构正确认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询问案主在什么情况下会多嗅鼻子,引导案主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从而发现人们只有在闻见喜欢或好闻的味道时才会多嗅鼻子,而当闻到不喜欢或难闻的味道时会不自觉地捂鼻迅速离开,她之前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心理的焦虑也就消除了。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认知,引导重构正确认知,解决学生焦虑困境,极大地提高了心理问题矫正的效率和效果。
专业方法运用强实力。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能在“点—线—面”全方位覆盖,切实帮助高职大学生提高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的能力[8]。
个案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能很好地预防,并将危机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协助关系,给学生“把脉”,深入了解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困扰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和解除心理困扰[9]。小组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能很好地发挥人际互动的作用。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危机和经历的学生组成情绪管理、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等治疗性、发展性和支持性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分享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组员之间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释放压力,明确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社区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矫正,能很好地链接多方资源。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心理困难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积极促进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在学生“一站式”服务社区开展各式活动,合力推进大学生“家长—学校—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助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长效、和谐、健康发展。
结语
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风险日益突出。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来愈重视,但仍有许多漏洞和不足。这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沃土。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在学校领域的分支,其专业价值有助于凝聚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的合力,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剖析心理问题有助于解决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效力,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有助于提升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的实力。这为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大有作为”的舞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的新模式,一定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Z/OL] .(2022-04-21)[2023-05-21].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1/ content_5686375.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A/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 t20180713_342992.html.
[3]文军,刘昕.近八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2.
[4]傅小兰,张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70.
[5]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63.
[6]谷慧玲.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7]樊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25(02):153-156.
[8]严云鹤,郭天梦.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徑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2,37(02):76-82.
[9]廖海帆,吴佩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05):83-85.
(作者: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中级社会工作师。)
本文得到以下项目支持:202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研究”(2022SJSZ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