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3-10-12张银
张 银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
在当今的教育和教学环境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水平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学生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艺术欣赏力,并通过艺术培训成为综合型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很少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中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内容比较枯燥。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会降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生对美术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很难意识到学习美术必须要进行动手操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真正地感悟美术学科的魅力。教师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也没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美术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久而久之,在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失去教学热情之下,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必然会下降,这是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不够科学与不够合理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学科重视程度较低
针对小学教学中美术课程的开设和讲授而言,部分学校受追求学科成绩和升学率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对小学美术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学校侧重于文化课程的教学思想严重影响了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和稳步进行,学校不能及时贯彻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育人要求,导致小学美术课程难以发挥自身价值,无法推动学生快乐成长。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韦克斯勒量表是心理学公认的测试智力水平的量表,其分为言语、操作、分类等各个项目,其中操作就是动手能力,这就说明动手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智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手脑并用的理论,提倡让学生亲自感知世界,从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另外,对学生情商和智商的提升要并驾齐驱。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要面对日后的职场压力和生活压力,所以提高情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商,比如在做手工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故事情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使他们在故事情节中学会做人做事。
(二)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美术这门课不仅是学习如何欣赏画作,还要学习剪纸、手工、雕塑等。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方面,美术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从自己的实践和观察开始的。在美术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对学生有着很大作用,往往想象力强的学生情商和智商都不会低,美术教学是激发想象力的重要环节。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美术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进而提高动手能力。
例如,在《绕绕涂涂》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色彩形成初步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从而发现其他的颜色。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络上找一些有关色彩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入新颖的教学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分辨不同的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又能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小学美术就是让学生画画,其实不然,美术课应当包括欣赏、学习线条、色彩、雕塑、剪纸等,其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当对动手能力给予重视,在欣赏画作和学习其他美术知识的同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引起学生探索艺术的兴趣。
例如在《城市雕塑》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平时上下学的街道或者公园旁边的雕塑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城市雕塑进行观察后设计自己心目中的雕塑形象,既可以用捏泥塑的方式,也可以用剪纸、贴画的形式,只要表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涵就可以。
(三)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一些手工,收集并整理生活中的手工材料,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创作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纸盒城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废弃的纸盒呢?如果你有一个废弃的纸盒,你会丢掉还是将它进行改造呢?”这样学生就会对废弃的纸盒加以利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作纸盒城堡。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自由发挥,利用纸盒制作一些其他物品,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拿出一个废弃的塑料瓶,让学生进行改造。学生对塑料瓶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塑料瓶改造成装饰品,在这种变废为宝的理念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发挥创意将塑料瓶改造成自己想要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
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很早就接触到了绘画,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绘画,这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分组时,首先需要注意,每个小组的人数要相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会扰乱课堂的秩序,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分配,不能把优劣完全分开,而是要让每一个小组都有能够带动学习的人,使学生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让学生得到更快的提升。
例如,在《中国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4—6 人的小组,先让小组成员自主学习,而后思考,最后每个成员阐述自己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阐述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性,也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动手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和讨论,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的机会,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动手能力越强,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综合能力等也就越强。所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操作意识及创新意识,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