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3-10-12范宇彤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范宇彤(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林林总总的非社会主流意识不断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生活秩序的影响,因此也导致我们遗失掉了许多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提高国家软实力,必须积极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民族和谐文化资源,避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迷失于现今浮躁的拜金主义和利益观念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美术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承载了传递文化、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如何将我们国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有机结合,尽可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心,也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美术课堂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分析如今大形势之下的美术课堂的开展现状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对美育事业的影响,探讨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更好的融合方式并提出实践案例,与此同时,对于美术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作用进行一个分析。
一、关于我国美术课堂的开展现状分析
(一)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课堂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的机会。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陶冶他们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们自主创新能力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好的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可以起到很大的积极影响。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通过教师对于课程的教授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美的规律以及审美的价值,通过让学生不断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与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来体会艺术的美与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建筑等通过各种新奇的表现手法及不同艺术文化载体所表达的艺术作品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这不仅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生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其次,美术课程的设立与开展还有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增强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需要有较强的创造性与自主性的活动。它能够引导学生从观察、感知、想象等多个方面去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美术课堂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方式,通过美术课程中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和风俗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总之,设立美术课程的意义不仅仅是学生的技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二)我国美术课堂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1.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在中国的美术发展领域,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对美术课堂开展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一流的美术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堂开展的质量无法保障,部分原因就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首先,在招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仍有许多学校会出现“熟人推荐”“内部招聘”等方式的招聘问题,在招聘过程之中,并非按照教育者实际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考核招聘。这意味着,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师可能并不具有足够的资质、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水平完善的教学能力,因此,由于教育者的问题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美术教师的培训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完善而又专业的美术教师培训机制,但仍会有些地区出现教师培训机制基础薄弱的问题,目前整体的教育培训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在这些地区,美术老师可能会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授课过程之中的水平。
2.美术教材更新速度缓慢
美术课程在如今的新时代美育大环境之下,成为越来越多学校中的一门必修课,对于美术的检验考核也逐渐以不同的形式纳入了中考等考试中。教材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但美术教材的更新却相对缓慢。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一些美术教材更新较慢,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曾在2008 年由于教育部相关规定,还实行了循环使用教材的方式。这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美术教育界和教材编写者加强研究讨论,要适时对于美术教材进行及时更新,以保证美术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素质。
另一方面,教材更加符合现代美术的发展,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是必要的,但是一些教材中的内容也仍然需要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现代美术在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同时仍然需要保留中华传统美学文化的精髓。从小学至高中的美术教材,都应该建立起中西方艺术文化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好的美术教材不仅能教授学生最基础的绘画技法与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让学生具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材中的内容也需要更加注重在其中注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更好地传递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
3.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不强烈
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学生在接触美术学科之前,对于艺术和美学的了解不充足,因此学生对于艺术的观察、思考和表现缺乏自信和兴趣,最终导致了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美术学科的学习自信和学习热情。或由于其他学科的课业压力较大,导致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的积极性不足,也致使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其次,由于家庭环境与条件因素的不同,不同的家庭对于孩子的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一些家庭认为学习美术对于未来的发展没有多大帮助,甚至认为学习美术会耽误孩子其他需要进行应试考试的学习成绩,因此对于孩子美育方面的兴趣培养投入也相对较少。
最后,从教师角度来看,授课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和练习,使学生在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中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创作天赋,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4.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单一
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以作品评价为主,只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质量,而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能力,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键技能并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的作品上,也表现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的自身思考、创意设计、审美能力、材料运用、艺术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因此,评价方式应该不仅仅看重结果,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提升。
对于教师而言,评价方式应该更加细致和科学,应该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能力。而且,除了教师,家长和社会也应该更加理解和珍视艺术教育,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鼓励孩子多参加艺术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总之,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提升,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艺术领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美术课堂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可以发挥诸多的作用。
首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其次,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具备着多样的审美规律,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最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思想和艺术理念,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具体融合方式如下: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绘画、剪纸、陶瓷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审美规律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组织文化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参观展览、参加文艺晚会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实践案例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许多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工作。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实践案例:
以“中国画”的形式来体验传统文化。许多学校的美术课上,教师会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画,从中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形式美和色彩搭配,让学生在体验中国画的同时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美术作品创作中。一些美术教师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作品创作中,如运用传统图案、色彩、器物等元素,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丽与魅力。
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活动。许多学校会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如古建筑、民俗风情等,进行实践活动,如素描、水彩绘画、手工制作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
创设跨学科课程。一些学校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相结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如历史与美术的结合,以探究中国历史中的美术艺术、美术与数学的结合,以学习美术中的几何知识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的关系,拓宽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应用,也为课程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
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同文化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习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的审美思想和艺术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通过将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巧妙的设计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还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优秀传统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三)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能够更好地融合,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可以为美育事业的发展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艺术传统。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元素和灵感。学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艺术手法和造型语言中获取创作灵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艺术创作领域,使学生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艺术学习平台和体验,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论
(一)结论
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是目前我们需要着重注意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新时代美育视域下的必要内容。在现代社会,美术课程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技法和风格,而应该融合现代的艺术思潮和科技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界思维。
同时,美术课堂也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将其融入教学和创作中,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绘画技能,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美术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二)未来研究方向
要保持持续深入地研究探讨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不仅限于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实践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实现美术课堂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研究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并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艺术学习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新科技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情况,以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需求。只有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才能更好地建立跨文化教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另外,我们也需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传统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的遗产,也是现实生活的灵感来源。如何将传统文化的思想、技法、形式融入美术课堂当中,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之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综上所述,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如今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可以看出它在未来的教育领域是重中之重,在未来,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深入探讨和研究,为美术课堂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