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好书,观好剧,写好文

2023-10-11

关键词:感点阿廖沙中国人民志愿军

文题展示

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观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电视剧,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多样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还能够了解社会人生,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写作提示: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读(观)后感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读(观)后感,一般说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阅读基础

读(观)后感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将书(影)读深悟透,这样才能有真切、丰富的感悟。在阅读(观影)的同时,还要学会揣摩作品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学会质疑文中的观点。感受丰富了,写读后感才能水到渠成。

二、精心选择感点

感点指原作中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某一点,或者是人物、事件,或者是具体的景物,或者是某一种感情、道理等。感点是文章写作的中心,所以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感点要注意以下三点:1.最好紧扣某一个点,切忌泛泛而谈;2.力求新颖,密切联系现实,抒发独特的见解;3.深刻,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使人读后有所启发。

三、合理安排结构

写读(观)后感,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结构形式。最常用的形式是“引—析—联—结”。“引”指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引述原文一定要“简”,不可大段引用或复述。“析”指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对读(观)的内容进行简要评析,进而“亮”出自己的感点。“联”指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切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应紧密联系实际。“结”指总结全文,升华主旨。这是写读(观)后感的基本思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学们要灵活运用。

升格实践

【初下笔】

读《童年》有感

□ 山西省太原市一学生 王梓萌

童年是一只笔,让人尽兴涂抹,童年是一幅画,让人过目不忘,童年是一本书,让人温故知新。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有趣的,但又是不同的。我想我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嘴角都会不自觉地上扬,因为那是一段纯真美好的时光,即使我们犯了错,也顶多受到家人的嗔怪。我们被包容和无私的爱笼罩着。我一直以为所有人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直到看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才恍然大悟,我错了。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就是童年时期的高尔基,所以,他的经历就是高尔基的经历。

阿廖沙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好跟随母亲到外祖父、外祖母家生活。但是外祖父家并不是一个好住处。外祖父性格古怪、暴躁,一旦阿廖沙做错事,外祖父就要大打出手,毫不疼惜;两个舅舅、表哥自私、贪财,为了钱钩心斗角,毫不顾忌亲情……在这种黑暗、肮脏的环境中,那些善良、温暖的人却也积极地生活着。比如外祖母、“好事情”等人。他们给了阿廖沙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对阿廖沙长大成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令我们心疼,我们为阿廖沙这样的遭遇而心痛,但幸运的是,阿廖沙能够以正直、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残暴与肮脏,这是我们必须领悟到的,并必须学习阿廖沙这样的信仰。

【提升建议】

作者阅读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感而写下了这篇读后感,文章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需要修改。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用大量篇幅写了自己对童年的认识,然后才引出《童年》这本书,写作重点偏移了。对《童年》的介绍也不简洁。其次,作者的感点并不明确。应该深入思考《童年》的哪些内容拨动了自己的心弦,让自己深有感触。感点应该鲜明地亮出来,并以之为中心写作。如外祖父等人的恶、外祖母等人的善让自己深有感触,那么不妨就以他们为感点进行挖掘。再次,本文基本没有联系实际生活来谈,可以将开头对自己童年的描写移过来,与阿廖沙的童年作对比,突出他的不幸、坚强、信仰。最后,本文结尾虽对文章中心有所升华,但是由于前文的铺垫不够,结尾有些突兀。除此之外,文章的语言不够流畅通顺,许多地方有语病。如文章的结尾段,语病影响了语意的表达,需要修改。

【初升格】

读《童年》有感

谈起童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记忆,那是令人難以忘怀的时光。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我心里的滋味有苦有甜,为他与众不同的童年而感到心痛,为他坚强、热爱生活的态度而感到欣慰。

《童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的经历正是高尔基童年的写照。书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中,这个社会里人们视钱如命,自私、贪婪、残暴,却也不乏一些内心积极、温暖的人。

阿廖沙自幼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从此开始了地狱般的童年生活。外祖父性格古怪、暴躁。只要阿廖沙做错什么事,不管大小,外祖父都要大打出手,毫不怜惜。两个舅舅、表哥自私、贪财,为了钱钩心斗角,毫不顾忌亲情……在这种黑暗、肮脏的环境中,那些善良、温暖的人仍旧积极地生活着,其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是外祖母,她的慈爱深深感动着、激励着阿廖沙成为正直、善良的人,给阿廖沙信心与力量。离开外祖父家,阿廖沙独自一人踏上社会,在打杂的生活中受尽欺辱,但是不怕苦、不放弃的信念激励、支撑着他长大、变强,直到最后获得成功。

这样的童年生活令我发抖,我为阿廖沙不幸的遭遇而心痛,但幸运的是,阿廖沙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以正直、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残暴与肮脏。阿廖沙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比之下,我们幸运多了——我们有父母的陪伴,有家人的呵护与关爱。在这样温暖、充满爱的环境中,我们更要学习阿廖沙不怕困难、热爱生活、真诚善良的品质,以积极、勇于拼博的姿态迎接未来的生活!

【提升建议】

文章经过修改,整体都有了提升。首先,引出、介绍作品这部分很简洁。第一自然段引出了《童年》。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了该作品。但是第二自然段的行文顺序不合理,应该先介绍作品,再介绍作品中的主人公。其次,作者联系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与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作了对比,表明了向阿廖沙学习的决心。但是,感点还是不够突出。外祖父等人的恶,让作者感受到“苦”;外祖母等人的善,让作者感受到“甜”。那么,不妨就以“苦”和“甜”作为感点,进行阐述。最后,结尾再回扣感点,让感悟更突出,收尾更有力。

【再升格】

苦与甜

——读《童年》有感

談起童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记忆,那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我心里的滋味有苦有甜,为他充满磨难的童年而感到苦涩,为他的坚强、勇敢而欣慰。

《童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中,这个社会里人们视钱如命,自私、贪婪、残暴,却也不失一些内心积极、温暖的人。书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的经历正是高尔基童年的真实写照。

阿廖沙自幼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从此开始了充满苦难、如地狱般的童年生活。外祖父性格古怪、暴躁,不管阿廖沙做错什么事,都要大打出手,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晕了过去。阿廖沙的两个舅舅、表哥自私、贪财,为了钱钩心斗角,毫不顾忌亲情……就像作者所描绘的那样:“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子也热烈地参加一份。”

幸运的是,在这种黑暗、肮脏的环境中,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如慈爱温暖的外祖母、聪明善良的小茨冈、风趣幽默的“好事情”。他们给予阿廖沙积极的影响,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让他的童年有了一点甜。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望着被小洋灯照耀着的阿廖沙,为他讲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回忆说:“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正是这甜蜜的爱,深深感动着、激励着阿廖沙成为正直、善良的人,给阿廖沙以信心与力量。离开外祖父家,阿廖沙独自一人踏上社会,在打杂生活中受尽欺辱,但是不怕苦、不放弃的信念激励、支撑着他长大、变强,直到最后获得成功。

阿廖沙的童年无疑是苦的,但其中也有甜,而正是这一点点甜,让他出淤泥而不染,以正直、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残暴与肮脏。相比之下,我们幸运多了,生活中的甜也太多了——父母的陪伴,家人的呵护与关爱……在这样充满爱、流溢着甜的环境中,我们难道不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吗?是的,我们要向阿廖沙学习,学习他不怕困难、热爱生活、真诚善良的品质,以积极、勇于拼搏的姿态迎接未来的生活!

【简评】

经过两次升格,文章的面貌大为改观。全文围绕“苦”与“甜”这两个感点来写,中心非常突出。文中恰当引用了《童年》中的语句,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的层次很清晰,结构也较严谨。

习作欣赏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观《为了和平》有感

□ 山西省太原市一学生 王效语

1950年,2020年,70年过去了,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人们永记心间!

《为了和平》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别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时,伟大领袖毛泽东以敏锐的政治军事之见,意识到在朝鲜战争背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虎视眈眈,中国共产党以有力的指挥与有序的组织及时展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志愿军徒步远赴朝鲜半岛,在枪林弹雨中保卫祖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几句歌词,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宏伟气势,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彭德怀司令的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美帝军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粉碎了美帝的狼子野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捍卫和平的精神与力量!

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智慧。他们根据敌军的心理特征、军事武器等,依据朝鲜半岛独特的地势,采取夜间前进、出兵的策略,先后五次战役,节节胜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在这场殊死较量的战役中,每一位志愿军战士不怕冷、不怕饿,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为了和平,许多战士长眠于异国他乡……

这部纪录片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深刻地感受了祖国发展壮大的不易。收回回望的眼光看现在: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全球全天候提供服务;嫦娥五号发射成功,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日渐强大;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安定和谐——敬爱的人民志愿军,这里面有你们的功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发扬志愿军身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向前的精神。努力学习,积极生活,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评】

作者观看纪录片《为了和平》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诚挚的敬意和向他们学习的决心。文章围绕“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和学习”这一感点,先描写了纪录片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气势、智慧、精神等内容,表现了自己对人民志愿军的崇敬之情;然后巧妙联系近年来我国取得的骄人成绩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展现人民志愿军以生命换取的成果,引出自己要向人民志愿军学习的决心。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另外,如果第四段能增加表现志愿军气势的内容,文章内容会更充实。

猜你喜欢

感点阿廖沙中国人民志愿军
读《童年》有感
向着光亮生长
——走进《童年》,走进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我和阿廖沙
紧扣“感点”,亮出“观点”
《城南旧事》深度阅读之引导学生找“感点”
那份温暖,指引我们前行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5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之一)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十周年(之三)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十周年(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