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2023-10-11何景歌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何景歌

摘 要:近年来,国家进行新课程改革,其重点是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校教学不应局限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改进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更需要培养和提高。当前的大部分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缺少正确的方式方法。而数学不仅仅是各大学科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相较于其他的学科,学习内容难度比较大,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为了提升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改进新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阅读能力

在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素养是每一名学生都要具备的基本素养”,2017年版的新课标中进一步明确了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发展数学素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在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影响下,很多数学题目阅读量增加,需要学生大量地进行阅读,从中提炼出对于解题有用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精准地从题目的要求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2]。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题目要求比较简单,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大多数学生可以很简单地在题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有关信息,所以,高中数学教师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理解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3]。但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随着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题目越来越刁钻,题目要求越来越复杂,需要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其次,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完全是两个毫无关系的内容,语文阅读仅仅包括了文字方面,但是数学阅读中包括了数学符号、各种数字、图文、表格等很多信息的阅读。因此,数学阅读在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加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实践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只有学生拥有了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从众多复杂的数学信息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对于数学问题进行更好的认识与理解[4]。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需要以兴趣作为支撑[5]。没有兴趣的支撑,学生可以短暂地进行学习,短暂地汲取知识,但是无法进行长期的保持。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一段时间过去,耐心渐渐消耗殆尽,知识便会被慢慢遗弃。只有对事情有了兴趣,才会一直堅持做下去,将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在教学中穿插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要进一步探讨,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集合的概念》这一课,函数概念非常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具体可以运用到哪里比较合适,在什么情境之中运用比较合适。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举手发言,或者是选取几个答案比较正确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分享和解答。在学生进行回答过后,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随后引出本节课即将要讲授的内容。简单介绍集合的概念:某些指定的对象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常用的集合以及记法。教师可以用一个例子引出另一个例子。如“如果是集合的元素,那么就说属于,记作”,向学生解释了这么记作的原因,随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那么应该记作什么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探讨,将学生带入这个数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此产生疑惑,想要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新知识产生好奇心,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数学阅读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影响下,学生要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这一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规范,学生不可能及时有效地接收到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学生学习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当然,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数学相比起其他的学科来说,学科思维更加严谨,学科语言更加晦涩难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于数学题目内容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指导如何从一段内容丰富的题目之中寻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辅助解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手段,做好对概念和公式的精准提取,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程度,精准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采用重点提取的方式,进行阅读题目,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个关键点应该怎么应用,以及如何应用,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函数的应用》这一课中,讲解二次函数中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根即二次函数的图像与+=

,轴焦点的横坐标,这就是根与系数的关系。指导这两个公式之后,判断、、的值,也可以根据、、的值去求两个根。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从阅读中提取根与系数的关系,通过文字上的表达,运用到数字上,得出正确的答案,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在大范围的阅读中,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有着很大的差别。语文属于文字上的阅读和理解,通过文字感受到从中散发出来的情感和心情,而数学阅读属于信息提取上的阅读,通过阅读内容,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和符号,运用这些找到的信息辅助解题。所以,语文阅读和数学阅读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数学阅读更加困难,数学阅读的能力也更加难以培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通过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加强对于数学信息的敏感程度,能够在一段数学语言中,成功提取到有用的信息,辅助解题,更加准确无误地解答题目,既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培养了数学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这一课中,讲解到“三角函数”的应用,以一个例题作为例子:“点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去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5cm,周期为5s,且物体向右运动到平衡位置最远处开始计时,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求该物体在=7s时的位置。”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对于解题有效的信息。在学生寻找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学生可以回答从中找出来什么有用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运用在解题之中,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将学生找到的有效的信息依次进行分析和解释,最终公布正确的答案。同时教给学生如何在一段信息之中找到对于解题有用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对于题目所提问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四)培养数学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新高考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限于从一段题目中寻找到有效的信息,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和数学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够更加迅速增强数学阅读能力。有了数学思维,能够更加快速地从一段题目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数学思维可以辅助数学阅读的进行。数学教师应该清楚地明白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认识到理解,到领悟,到通透,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基本立体图形》这一课中,教师给在给学生教授几何图形的直观图以及计算面积和体积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三维立体空间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平面图形在大脑中进行想象,形成立体图形,更加直观地形成长、宽、高的概念,以辅助数学解题的顺利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个平面图形之中构想出其立体图形的样子,用笔在平面图形中标注出其长、宽、高。在学生标注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公布正确的答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复杂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加大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无论是在什么阅读中,都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往后的日常阅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往后的任何阅读过程中,都能够游刃有余,无论阅读哪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够有效地从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就要更加注重阅读。首先不能盲目进行阅读,而是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做阅读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按照计划进行阅读。其次,要养成記录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的知识点都不可能永远牢记,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增强记忆力,加深对于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质量。最后,在阅读中要注意归纳整理信息,将关键点记录下来,以便于后续的复习。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随机抽样》这一课中,教师通过一个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随机抽样,关于随机抽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如“从2018名学生中选取50名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若采取以下方式选取: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8名学生中剔除18名学生,剩下的2000名学生再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则每名学生入选的概率是否相等?”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题目中的信息中提取到关键信息:“2018名学生”“选取50名参加比赛”“剔除18名学生,取整数”“在剩下的2000名学生中系统抽取”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这些关键点记录下来,或者是标注出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六)加强阅读训练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够通过课本获得所有的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课本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的,所以这就更加需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不仅仅只是通过日常的课本进行学习,还要通过各种课外的书籍进行学习。不断增加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学习能力。如何加强训练呢?首先,根据阅读内容,设计好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同时,引导学生将教材中重要的概念、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知识中的关键字用“勾、点、圈”画出来,深入理解数学文字内涵,便于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其次,重视学生对数学特有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内引外联来展开想象,记忆各数学符号语言的特点,以便在阅读中,达到正确理解符号的语言意义。最后,利用直观的图形语言,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或用有关数学概念、定理“图形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直观美、简洁美及和谐美,以增强阅读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再加上新高考的实施,更加要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养成数学阅读的好习惯,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才能更加高效地提升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师要加强对于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制订有效的数学课堂创新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施荣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4):41-43.

[2]沈勇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7):86-87.

[3]冯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4):55-56.

[4]杨春霞.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高考,2021(24):117-118.

[5]蔺俐,田虹.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2020:419-421.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