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

2023-10-11黄晨苇钟小梅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生物

黄晨苇 钟小梅

摘 要: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HPS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都是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HPS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实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模块为实例,对将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为未来在国内的生物教学中实现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HPS教学;情境教学;高中生物

根據2016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开展生物学的课程教学时,应体现出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学习能力、健康的生活理念。教师基于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论证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掌握生物学发展的规律。通过“少而精”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为主的HPS教学,已成了当今国际科教界研究的主流方向。在中国的科学课程中,一般采用化学史、HPS教学、生物科学史、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展开实际研究[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把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结合起来,可从两个角度促进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实施。笔者以“光和光合作用”为实例,在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设计。

一、HPS与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概述

(一)HPS教学

HPS教学一词源自德国学者马赫,他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这三个新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的教学[2]。在对科学史叙述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学科间相关的事件与科学发现、成果联系在一起,归纳和总结使其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HPS教学策略是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把HPS当作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模式上采取HPS的一般模式,将HPS融入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3]。

(二)情境教学

“情境”是指个人采取某些动作时所处的社会性环境,亦可解释成个人采取这种行为时的具体条件[4]。从认知观点来说,情境就是开展认知活动的行为,构建情绪的氛围。从教学的视角来说,“情境”是一种由教师营造出来,对课堂的教学有重要影响的氛围条件[5]。情境教学是在课堂中创造出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具体氛围,有意识激发学生内在情感、态度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6]。

二、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关注学生思维

伴随着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模式的开展,学生思维活动处于动态的过程,他们的学习经历、科学理念和实验检验在持续变化,按照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展开探索[7]。但学生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要进行主动指导,要多角度地为他们提供有利的环境,要将学生行为与他们所处的教学环境相结合,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有独立探索和指导的机会,可以用自己的社会生活经历,对生活现象进行剖析,增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利用多样情境化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呈现方式比较简单,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模式的高中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实验、生活事例、信息技术、生物学史等角度,通过使用语言文字以及图画、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快速高效地创设生物学教学情境,丰富课堂中的知识信息量,提升课堂的效率。除此之外,这些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情境,还能让情境变得更加生动,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从暂时的学习兴趣转变为持久的探究热情。

(三)采取多元化活动形式

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有效活动方式,使用头脑风暴、师生问答、思维导图、概念图、联想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更多的想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张以小组为单元,通过讨论交流和分组实验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在“回顾与总结”的最后一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展开回顾和评估,全面概括科学家的科学方法、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等,让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理念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设计教学案例: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是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进行的,主要的学习过程包含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两个部分。这一部分内容从七年级上学期第五章第一节就开始了初步学习,高中阶段更深入地探索光合作用的发展的一系列经典实验。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基本的光合作用理论知识都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并不完整。在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的方式”,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有了基本的认知,但是还不能完整地理解探究性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方法。在第三章第一节还学习了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细胞器,还对叶绿体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会有所降低。所以,要把HPS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三)教学目标

第一,以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为基础,通过研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史,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文字、图示、模型的形式呈现光合作用的内涵,发现了光合作用科学实质的规律。

第二,在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结合的基础上,在探索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之后,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到的实验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1.借助多媒体演示现象导入新课播放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的视频。

提问:在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的开始为什么要种向日葵呢?

生:向日葵能够产生能量。

提问:向日葵为什么能够产生能量呢?

生:向日葵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师:大家在初中都学了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向日葵的成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从何而来?让我们跟着科学家的足迹,一同探寻光合作用的研究之路!

设计意图: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生物学知识、生活中熟悉或关注的生物学实例,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用教师充满感染力的叙述和一系列直观的游戏动画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回忆、期待和联想到其中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去探索未知。

2.根据光合作用发展的科学史,通过时间轴的顺序学习历史实验

(1)亚里士多德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曾提出假说,土壤的减轻重量与植株重量的增长是等同的。

师: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就是要通过实验来证实,亚里士多德因为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没有经过实验来证实,所以他的看法未必就是对的,所以他提出的结论只是一个假说。

(2)为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假说,海尔蒙特在1640年做了关于柳树增重的实验,教师通过讲述关于柳树增重的实验,通过对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柳树与土壤的重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那就是光合作用必须要有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才能进行,不过海尔蒙特没有考虑到空气、光照等因素。

师:只要有水,有土壤,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了吗?植物的生长与空气有什么联系吗?

(3)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在1771年,设计了关于小白鼠的实验,他把一只老鼠和一支刚刚被点亮的蜡烛,放在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很快,烛火熄灭,白鼠死去。再把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进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植物能存活很长时间,而且烛火不会熄灭。其次,把一株花草与一只小白鼠置于相同密封的玻璃容器中,花草和小白鼠都能活得很好。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更新空气。

师:这个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它忽略了什么呢?

生:光照。

(4)1779年,英格豪斯对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反复进行了500次,所有实验都是:在太阳底下进行的成功了,而在黑暗处进行的则是以失败告终。因此认为,只要有太阳照射,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师:植物吸收和释放的气体究竟是什么?

(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进行过一次重要的实验,那就是将天竺葵花放在了黑暗处,这样可以让叶子上积累的有机物消耗,避免对后面的实验造成影响。然后将树叶的一端暴露在阳光下,一端用锡箔盖住,然后将树叶放在酒精中脱色,最后将天竺葵的树叶放在碘伏蒸汽中进行溶液处理。结果,曝光的部位会呈现出深蓝颜色,而被遮挡的部位就不显示。实验中证实了淀粉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之一。

师: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6)1948年,美国的卡尔文就利用C14做了同位素標记,将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进行了跟踪,最终形成了“卡尔文循环”。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化学反应,就像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光合作用那样。

师:卡尔文循环还会继续发展吗?

生:会,因为科学是不断被更新、被细化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

通过对本节案例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指出不足之处。第一,这一节课程中,科学史的实验比较复杂,而且很难进行分析,如果采用归纳和讲解的方式,就会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顾及不到;第二,这节课程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最后知识讲解没有详细说明,需要重新规划课程教学的时间;第三,在实验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表述、推理等方面的训练。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探讨了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的结合原则,对两者的整合进行分析。以“光合作用”模块为例,建立和更新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结合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的方法,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最后总结认为:在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基础上,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还可以激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实践、反思,不断地完善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模式,以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必将会逐步地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显现出优越性,充分地将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设计的价值展现出来,为科学教学的发展开辟出全新的发展之路。

(二)建议

一是要强化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师资培养,将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它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形成系统完整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8]。要想把生物学的教学落实下去,就必须要有教师对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的相关原理进行深入学习和创新运用,在持续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也要加强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利用信息技术,把教育技术和情境素材相结合,从教学的现实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利用智能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创建容易理解知识和调动情绪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情境。

二是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多样化发展。为了将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教育内容贯彻到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展开变革,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上。以历史作为主线,将科研的方法作为辅线,对相关专题进行恰当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实质观的培养进行全面的规划,但是因为受到了教育条件和时间等影响,所以在一次课程中并不需要太多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可以以学生的特征为依据,着重对他们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素质进行重点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本艳,姚宝骏.应用HPS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本质观的教学设计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16(10):4-6.

[2]胡有红.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2(5):18-20.

[3]任晓虹.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4]张忠国,周明科.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J].中学生物教学,2020(30):13-15.

[5]汶紫叶.HPS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9.

[6]朱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效性研

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7]任正盼.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8]李洋.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学,2019.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高中生物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