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2023-10-11黄中坚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双减

黄中坚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高中生物课堂教育如何呼应“双减”政策,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迫在眉睫。减轻高中学生的负担,保持课堂的高效性和时效性,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学习,获得大量的知识储备,绝非易事。而教学评一体化,是将课程教学与课程学习、课程评价结合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有效改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当今时代与科技发展的便利,结合当下的时代潮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水平。文章立足课堂现状,从教学目的、课堂多元化和借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几方面,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

“教、学、评一体化”,是将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三个环节,互相整合成一个完整过程的教学新模式。它是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方向,聚焦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有效实施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参加各种课程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评价活动,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评价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双减”政策的大语境下,课程实施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读法,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全盘考虑,一体化统筹教学内容、教學方式、教学目的,明确为什么而教,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真实评估教学效果,据此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管教什么、怎么教,不去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习的效果,往往会出现为教而教,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使教学改革变成热闹的形式,就会偏离原定的课程设计目标和理念,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生物课堂现状

长期以来,为迎合应试教育的要求,高中生物课堂多为传统性的知识传授,学生多为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形成。

(一)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育过程中,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常常忽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而是采用传统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催促学生学习。同时,为了争取好的成绩,教师常常不断给学生加压,强制并督促学生学习,不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以致造成感觉生物学习枯燥乏味、很难集中精力学习的情况[2]。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尊重高中学生当下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刻板和严肃,经常强调他们当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差距,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以至于许多学生内心焦虑,对教师和高中生物课堂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明显提升。

(二)课堂氛围无聊,学生缺乏自学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一般都以讲解为主,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对实验等需要动手的教学环节,由于时间问题,大多也以视频、动画等形式代替。课后,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生物习题,让学生用刷题的方式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熟练运用程度,学习进度非常快。但是,学生自己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度思考。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无法适应此种快速的学习进度,尽管努力,却仍然对许多知识点一知半解,弄不明白,使他们觉得高中学习太难,不自觉地从心底里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考试自然无法取得好

成绩[3]。

(三)教师过于依赖教材

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通常会将教材上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对与考试无关、与教材无关的生物内容,则作为次要内容,或者作为不予讲授的内容。即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提出问题,教师也不会进行解答,只是告诉他们,这部分知识不需要了解。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探索精神,自然对生物课程降低学习兴趣。此外,由于教师未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内容都缺乏清晰的定位,对在大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未清晰地掌握,只能是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不能真正占据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地位[4]。

(四)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敷衍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以某些同学是否积极发言和积极表现作为评价标准,对整体的课堂过程没有进行细致化评价。当学生对某一具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后,教师应当注意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推进教学进度,忽略了这种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未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因此对生物课堂失去了兴趣。此外,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也过于单一,往往停留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其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未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致使他们被动学习,难以培养他们的核心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教学评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评价不应仅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可以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教学和学习方面,也必须有着明确的目标。因此,必须认真探索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走出一条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

新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

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见,教学目标的设定,十分重要。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每节课前都能明确该课堂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带着清晰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进行学习。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聚焦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帮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有目的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使他们能清楚地对教师课堂授课过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选择和筛选,快速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此外,明确教学目的还可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指引,确保该课堂上授课的内容与课堂主题紧密相关,将教、学、评三点都完美地融入课堂中,使评价体系也能够更加适应教学目标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5]。

以高三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中第1章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就可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传统发酵技术制作泡菜?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制作泡菜?怎样制作果酒和果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带着清晰的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课本的例子,如葡萄酒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课前引导。课前导入环节结束后,即开始系统性地展开教学。学生每学习一个重点知识点,即可借机进行评价。例如,可提问学生:什么是传统发酵技术?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用语言鼓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特别指出,这位同学的回答,哪些点回答得非常好,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尝试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在学生自己动手后,有针对性地对整体学习目标进行提问,借此对学生在本节课内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以提高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多元化开展课堂活动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会对多元化的课堂保持兴趣。因此,注重建构多元化课堂内容,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和有效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元化的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无疑能使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更好地满足当代年轻人的学习心理。

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会认为,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过于脱离实际,不接地气,与生活无多大联系,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情境或者实例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清楚地感知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发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对针对生活中有疑惑或无法理解的事情提问,教师应适当利用生物知识进行引导性解答,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物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知识的丰富,对教师产生敬佩尊重之情,对高中生物课堂更感兴趣。

以高三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中的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一课为例。在这一课程中,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培养基,如何配置培养基,什么是无菌技术,怎样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等生物知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生活中利用无菌技术制作出来的产品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生活中酸奶制作,就是在经过杀菌处理的牛奶中,添加某些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再经过发酵,就可以制成酸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酸奶。这种课堂学习,学生一定是充满兴趣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生掌握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所需菌类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要利用的大部分菌类均为乳酸杆菌。以乳酸杆菌的培养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评价掌握的结果。结合近年来的疫情,教师可将其作为课堂导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比如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方法,还有紫外线照射,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等实验室灭菌方法,使学生能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升能力与素质。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够通过往年的教学经验,猜测学生可能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备课;或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前一种情况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些内容这个班级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倘教师还在重复教学,就会令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率。后一种情况又存在着滞后性,使得一些学生知识上的漏洞不能及时得到修补,影响学习效果。此外,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師在课堂上想用题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时,也只能通过抽问的形式来完成,不能很好地体现全班的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也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先设置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作答。教师通过扫描等手段,把数据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提前掌握学生的薄弱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实时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答题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学生展开互动。同时,由于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情况,可以及时对学生没掌握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改革整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对教学评三点的重要性,都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积极掌握生物学习的学习方法之时,能逐渐自行掌握生物学习的学习要点与重点,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在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实现师生之间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凤.做好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双减””提高质量: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3):12-14,65.

[2]李洪娜.浅析“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2):195-196.

[3]王晶莹,周丹华,李想,等.“双减”背景下的家庭作业:问题回顾、作用机制分析与提质增效路径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1):57-63.

[4]唐玲玲.“双减”落地优化作业减轻负担:“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1(50):20-22.

[5]张熙,高翔.““双减””背景下省市级减负政策工具选择研究:基于政策工具和减负类型双维度的分析[J].基础教育,2021,18(5):21-30.

本文系福建省永泰县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t2022kt04)。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