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10-11杨英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中历史运用

杨英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生动的历史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红色资源是我国革命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红色文化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红色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还能够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过去、认识过去,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革命的伟大成就,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是,学生普遍对历史没有兴趣,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扎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红色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红色资源,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红色资源,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那些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通过这些实物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前辈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其次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中涉及的红色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例如,在讲《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一单元时,通过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战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选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

(三)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学习材料,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比如,在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红色资源作为案例材料。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红色资源资料,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前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难困苦,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红色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来自于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这些遗产既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分析,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感悟和体验,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适度性原则

红色资源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果过分强调,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使其在历史学习中迷失方向。因此,红色资源的运用要做到适度原则,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适当的内容运用红色资源,以达到增强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三)深刻性原则

红色资源的深刻性是指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教材本身。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将红色资源与教材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对红色资源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首先,高中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在红色资源教学中,由于受时空和学生年龄等因素的限制,许多红色资源处于“束之高阁”状态。学生也缺乏对红色资源的深入了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内涵,更谈不上应用。这导致教学效果缺失,影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中的形式主要是讲授和讲解,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教学评价单一。大部分学校对历史课程的评价都是分数高低,这使得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主动思考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二)教师缺乏理论指导

红色资源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是历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红色资源,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当前很多教师没有深入研究红色资源,自身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为了使高中历史课堂更加充实丰富,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時要充分利用历史资源。

(三)红色资源融入的教学设计不够充分

高中历史教学中红色资源的融入,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启发。然而,很多教师在将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时,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红色资源的选择,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仅把红色资源引入课堂上就结束了,没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四、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红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历史课堂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场所参观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和铭记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伟大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辉煌成就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例如,在讲述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展览。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发生过的故事、取得过的成就、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以及当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贡献[1]。

(二)开展多种活动,促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以笔者所在的河南实验中学为例。河南作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开展了大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当前河南省内高校、中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河南大学通过“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用革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个专题,举办了“五四精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报告会,大力宣传弘扬红色文化。在河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开展了“重走长征路”主题实践活动。此外,河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还组织师生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前往当地革命纪念地参观学习,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研[2]。

(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用红色资源武装头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积极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历史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河南省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方,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建立的重要机构,了解中原地区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影响。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引导他们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参观学习和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3]。

学生参观红色资源,不仅可以让他们对革命历史有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例如,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中,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等。这些场馆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地方来了解历史、缅怀先烈。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三大战役分别是: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三大战役共历时142天,歼灭了国民党军150多万人,解放了中国东部地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参观这些地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对党的革命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深深体会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4]。

(四)开设红色主题社团,学生自主管理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育已经不仅仅关注传授知识,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通过开设红色主题社团来帮助学生自主管理,如开设红色歌曲演唱社团、红色文化研究社、红色文化传播社等。每个小社团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可以是一次专题讲座,也可以是一次实践活动,还可以是一场主题班会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标[5]。

(五)布置红色作业,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学习中,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了解与东北抗日有关的红色历史资源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相关事迹;2.查找资料并对东北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进行了解。通过布置这些红色作业,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东北抗日战争,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六)以学生为中心,开发课程资源

以学生为中心,简而言之,就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实现能力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价值。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下,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纳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中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自主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这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将其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参考文献

[1]安愔.红色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2]陈碧洪.新课改下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J].家长,2022(15):90-92.

[3]刘姝.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4]孙熙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5]陈西.重庆红色资源在当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

[6]燕茹.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36):2-3.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大思政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JKZD58)。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高中历史运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