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化学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10-11康晓娟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化学反应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康晓娟

摘 要:课程改革持续进行中,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落实好核心素养,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高效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往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快慢”这一部分知识的讲授过程存在问题,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导致教学质量较低。新时期,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感受。文章从意义、现状、策略三方面分析了化学情境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化学反应;策略

高中阶段,化学学科受到更多的关注,需要教师明确教学任务,不再单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化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学懂、学会化学反应快慢相关知识,综合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从新课标要求出发,设计的教学活动缺少实践性和科学性,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理解和记忆效率较低,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对学生以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产生消极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创设化学生活情境、创设化学实验情境三方面出发,为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化学情境教学提供几点建议。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化学情境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学发展,化学教学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在化学反应快慢教学内容中,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明确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喜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化学知识中。合理使用情境化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不会处于被动学习中,也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从教师教学层面而言,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不是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而是能够在良好情境中灵活地学习,让理解和记忆效率更高。以往教学中,教师大多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受到的限制较多,师生之间沟通较少,导致学生思维不够发散,知识范围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新时期,化学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角色,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综合提升教学质量。

从学生学习层面而言,化学是一门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学科,因为一些学生对化学知识缺少探究兴趣,导致教师无法顺利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存在一些沟通障碍,影响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意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改变固有教学方式,创设合适教学情境,增加教学活动的活跃性,使得学生能够告别被动学习状态,拥有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不再过于排斥化学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教师优化教学方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引导学生深度互动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让探究问题的效率更高,促进学生综合化学能力的提升。

从教学发展层面而言,社会持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诸多现实因素,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除掌握基础知识外,不会进行深度思考,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能力相对较弱,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影响下,化学教师需要找出传统教学的弊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使教学质量更高,进而促进教学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化学情境教学的现状

(一)化学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质量有待提高

化学教学中想要落实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厘清教学方向和目标,从目前教学现状出发,优化教学方案,营造活跃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但是实际教学中,部分化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过于重视化学知识的讲授,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大量的化学知识,虽然记忆效率还不错,但遗忘率也高,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意识较低,过于依赖教师,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不仅影响现阶段化学教学质量,令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还对学生以后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产生不好的影响[1]。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学生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关联,教师教学时,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是死记化学知识,而是灵活地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授课,化学知识以原有面貌传输给学生,学生不能深度探究化学知识,也不懂得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学生灵活学习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的效率较低,导致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只要将课本知识记住即可,不用灵活化应用化学知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虽然将生活与化学知识相结合,但是处于浅层,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与化学知识的意识不强,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2]。

(三)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热情有待提升

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现有教學工具,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授课,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偏重提高学生化学成绩,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日常教学主要关注的是考点。学生大量做题、反复背诵相关知识点,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致学生逐渐形成固化思维,不会灵活化思考化学知识。被动接受化学知识,不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布置哪些化学任务,学生就完成哪些任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积累到的化学知识将是片面化的,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化学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教师教学时,需要从诸多角度思考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不能单从学科成绩出发,还要注重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之间的不同,提高创新能力,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学模式的种种限制,顾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及时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每天需要学习的知识相对较多,无法拿出大量时间学习化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探究高效的教学技巧。在核心素养理念影响下,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问题下,结合所学,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与其他学生讨论,解开学生自身疑惑,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借助问题情境,教师能够更好地讲授化学知识,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例如,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工生产、实际生活具有紧密关联,教师教学时,可以结合高考命题以及实际生活设计教学活动,发散学生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积累大量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化学反应的视频,调动学生好奇心,引入化学知识。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牛奶变质和铁生锈的速率越慢越好?学生思考后,教师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然后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再次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相同条件下钠、镁、铝与水反应的速率为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学生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快速得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学生能够得到较完整和准确的答案。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让学生明白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反应剧烈;镁和水反应,常温下和加热下比较,温度高反应速率变快。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教师抛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碘钟”实验中,3I-+S2O82-=I3-+SO42-的反應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本实验在2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可以首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能够得出答案:探究两种反应物I-与S2O8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经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在小组内深度探究相关化学问题,进行推理,高效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化学素养全面提升[3]。

(二)创设化学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生活与化学具有多方面的联系,教师想要综合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就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化学元素,提高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懂、学会化学知识,明白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技巧,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就是将教材内容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不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关联,无法实现灵活化学习,也不懂得化学知识的应用途径,耽误学生多方面化学能力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找出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综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熟悉感,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化学知识不是遥不可及的,也不是抽象难以理解的,而是存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铁与稀盐酸反应的视频,结合生活实际,告知学生铁和稀盐酸反应可以用来制备饮用水,因为它可以去除水中的铁杂质,使水更适宜人类的饮用。然后教师带着学生练习有关速率与平衡关系的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等物质量的铁均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相同的条件下使反应同时进行,四组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为a>b>c>d,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则a、b、c、d所对应的组别可能正确的是(  )。A.4—3—2—1 B.1—2—3—4 C.3—4—2—1 D.1—2—4—3。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帮助,引导学生从控制单一变量法原则出发,详细分析问题答案,能够明白A、C是正确的。教师创设化学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充分发散学生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4]。

(三)创设化学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化学教学中,一些知识单靠教师并不能讲授清楚,而要借助实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和感受化学知识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化学方程式,搞清楚物质的特性,懂得化学知识是经过反复检测实践得出来的,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更高,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为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就是自己开展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是学习中的参与者,不是学习中的主体者,不能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影响下,需要厘清教学方向和技巧,为学生创设化学实验情境,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给予学生真实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深度探究化学知识,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学生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更好地探究化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碳酸钠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快慢。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实验步骤的规范与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到及时记录,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难点有哪些,下次实验需要怎样规避本次实验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实验效率。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开展有关Na2S2O3分别和不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的快慢等实验,让学生明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主要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外因主要为温度、催化剂、浓度、压强等因素。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和探究化学知识,在观察中总结实验结论,以增进学生记忆,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标观念影响下,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会过于抗拒化学知识的讲授,而是逐渐找到学习的方向和技巧,在实际操作中高效掌握相关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厘清教学方向和内容,为学生灵活化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学习动力更足。

参考文献

[1]张恢宁.基于核心素养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以“认识化学反应快慢”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0):24-25.

[2]曹莉.基于素养提升的“化学反应的快慢”课堂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8):52-56.

[3]朱康,张恒.基于创新实验设计促进概念认知的实践:以“化学反应的快慢”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4):50-54.

[4]薛瑞卿.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

[5]万延岚,薛瑞卿,刘会峦,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以“化学反应的快慢”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1):39-43.

猜你喜欢

化学反应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与阿里签署战略协议混改在即,联通与BAT“化学反应”?
浅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化学反应
国内新型拔罐器的研究现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