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2023-10-11李宁
李宁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辅助教学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被逐渐应用到学科教学中。而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思维导图展示出作为教学工具的有效性。借助思维导图可丰富知识呈现方式,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实现历史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对此,针对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思维导图运用的创新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课程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情感和态度的协调,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新的要求促使高中历史教学转向,朝着思维、知识、情感态度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面对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的特点,高中历史要想达成新的目标,需要引入新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可将人脑思考的过程利用树状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对知识可知可感。而对于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展开具体的探索,保障历史教学与新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是以图文并茂方式形成知识结构的一种思维工具。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可将知识原本看不到的结构关系,以树状图形呈现出来,由中央的关键知识点向分支方向反射,使知识构建起完整的网络,明确知识层次关系,完成知识体系的立体化构建。从思维导图本身的构成要素来看,“思”就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统计;“维”就是保障思考的多维度;“导”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图”通过树状结构图,将人脑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使复杂的关系变成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四个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单化和结构化,通过知识内容的梳理,总结概括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文字和短语,结合具体的图像,将复杂的知识点厘清,用一张图囊括所有信息,方便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和深入的理解。这种全新思维工具的应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均衡发展,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完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梳理历史知识,提升知识获取效率
高中历史知识囊括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相关人物、产生过程、意义、影响等,都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而知识内容繁杂枯燥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依靠记笔记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整理,便于背诵和总结。这种知识获取的方式过于刻板,学生记笔记的过程只是对知识简单整理,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不具备建立知识结构的主动意识,脑海中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只能翻阅笔记,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思维导图作为强大的记忆工具,给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带来较大的帮助。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历史知识以简单的图像方式呈现出来,在网状结构中学生可通过对各个分支内容的梳理,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想象力触发所学知识,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1]。同时,立体化的图像刺激学生的感官,可加深学生印象,降低知识点的记忆难度。而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实质上就是学生再次梳理知识的过程。学生可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并将掌握的内容导入图像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对知识的快速理解记忆。例如: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学习,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秦朝、汉朝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通过树状的导图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完成历史知识框架的建设。
(二)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教学改革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并将历史核心素养细化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元素。面对新的要求,单纯依靠课堂知识讲解,容易使学生面对庞大的知识群,以及能力发展的要求,产生学习的畏惧感,出现学习兴趣不足、思考不积极主动等问题,降低历史教学的整体时效性。而思维导图的导入,面对现实时间节点、改革目标相同、事件产生原因类似等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知识点组织构成的过程,以图像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认识融入导图中,实现自身知识组织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面对学生历史思维发展不足的现状,将任务、问题、案例等内容,合理融入思維导图中,使知识逻辑关系清楚,历史学习空间更为自由。学生可在分析和理解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完成任务和问题的解答。使课堂学习不只是新知识的获取,更是在历史思维的作用下,完成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复习。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学习、绘制,使学生思维实现碰撞,学生了解其他学生思考方式,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实现自身历史思维的锻炼,实现思维能力的显著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探讨
(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历史知识点,推动历史教学有序开展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展开高质量教学,可通过在正式上课之前,运用思维导图对课堂所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本以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梳理。通过梳理这些知识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巧妙结合,通过图表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将各个知识点与教学环节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一目了然,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序开展[2]。
首先,使用思维导图梳理历史教学目标。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结合相关史实,图文史料、材料中呈现的相关形势图等,运用思维导图将教学目标梳理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教学目标,围绕这些教学目标进行备课,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其次,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情。利用思维导图分析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具体学习情况,依据分析结果掌握不同学生学情,并根据学情来制订差异化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此外,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为了能够更加顺畅地处理教学知识,推动历史教学有序开展,除了借助历史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还应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分析教材内容重点难点,把握整节课程完整的知识脉络。以主题明确的图形清晰教学知识点,搜索与之相关的拓展性学习材料,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补充,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开阔学习视野。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史料实证教学,建立历史概念知识体系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史料实证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真相,通过探究历史真相掌握历史概念,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还可借助图形和符号勾勒出知識形状,最终增强记忆和理解,丰富自身历史知识储备,为后续历史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3]。首先,应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中国古代历史变法和改革》一课为例,应按照学生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的个体差异情况,将学生科学分配为4—5人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分工协作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推理和探究史料实证,以思维导图制作方式还原历史真相,促进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其次,还应结合历史事件的背景、事件、原因与中外认识差异,为学生详细解释中外研究方法与史料分析方法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从外国历史解释中吸收养分,增加知识储备。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将这些历史知识与历史规律、历史思维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掌握历史概念,还需要围绕教学知识点构建细微的思维导图。比如:以“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中国近代改革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全面认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四大点为思维导图中心点,围绕着四个中心知识点导入史料实证,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清末新政,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等。通过将这些史料绘制成细微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对此方面知识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和掌握[4]。
(三)运用思维导图挖掘隐藏知识点,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技能
思维导图是由多个关键词、重要知识点共同衔接而成的,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所学知识内容,懂得联想和拓展这一部分的关键词与知识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隐藏知识点,做好思维导图的设计,才能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价值,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课为例,需要发挥教师引导者作用,帮助学生筛选出该单元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汇,即主流思想“创立”“确立正统”“成熟”“批判继承”等,树立思维导图的“骨架”。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搜索相关资料,挖掘史料实证等,对关键词内的隐藏知识点进行有效补充[5]。比如:将我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体系化,将某一阶段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相关内容相结合,形成对当时时代的完整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助推其思维运转,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出学习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厘清基本史实,还需要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曾明确提出“要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需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具体实践中,针对比较复杂难懂的历史重难知识点,教师在讲完基础知识后,可通过结合史料提出一系列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想历史问题,自主思考答案。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历史问题去思考历史内容,形成历史思维导图,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比如:在讲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一难点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可通过采用史料分析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罗斯福对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看法的相关史料,并根据史料提出学习问题,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方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如何抵抗的?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在此种情况下的发展形势又是怎样的?”通过提出此类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分工合作线上线下收集相关资料或其他史料,通过借助学习资料厘清思路,将问题的答案制作成思维导图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观看点评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为制订后续教学方案提供参考[7]。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通过树状图形的绘制和展示,可实现对知识立体化和动态化的呈现。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丰富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逻辑关系,并带动学生深入思考,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不佳,表明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此。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明确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并积极绘制和使用思维导图,深入挖掘隐藏的知识点,并通过导图的展示梳理知识逻辑关系,完成历史史料的实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概念知识体系。还可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使知识进行串联,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下,实现对历史知识高效率的获取。
参考文献
[1]江子磐.从思维“导”图到思维“构”图的进化:基于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11):59-63.
[2]马海军.结合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2053-2055.
[3]贺平.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三届全国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22:318-320.
[4]张琦.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5]宋春杰.思维导图视域下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以“近代中国前期的救亡道路”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2):41-44.
[6]王泉水.让高中历史课堂充满“体验”:“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9):67-69.
[7]陈洪义.借有形之图 引无形之思: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
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