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问题链教学分析

2023-10-11戴骋浩

高考·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戴骋浩

摘 要:问题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将问题链教学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科教学往往很难把核心素养的重点与问题链教学相互结合。因此,本文为促进高中历史问题链教学的发展,首先阐述了问题链教学的基本含义;其次,分析了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进行问题链教学的重要性;最后,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分析给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问题链教学的设计策略。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及教学对策对相关教学领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问题链教学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教育部门和历史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临问题时,能够通过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来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旨在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链教学的含义及其意义,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问题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问题链教学的基本含义

问题链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含义是通过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1]。问题链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问题引领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師不是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互动式的讨论、探究和实践来建构知识。问题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会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入、更具体的问题,接着学生会再基于这些问题提出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从而构成一个问题链。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进行问题链教学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文化意识、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在这些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问题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历史事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从而增强其文化意识[2]。

首先,问题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历史事件。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团队内探讨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把问题传递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也需要探讨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问题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被思考和回答,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

其次,问题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在问题链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这要求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也需要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问题链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问题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从而增强其文化意识。通过问题链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信息,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问题链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题设计问题链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来设计问题链,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方法等核心素养。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主题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1)秦国是如何逐步强大的?请列举一些主要事件。(2)为什么秦朝能够统一六国?请分析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3)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什么样的?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秦始皇的法令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问题链可以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相关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方法等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以教材内容为主题设计问题链:(1)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链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具有挑战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2)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链:问题链应该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问题的难度要逐渐加大,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3)鼓励学生思考:问题链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方法等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影响。(4)探究问题的多种角度:问题链设计应该涉及多种角度,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影响。(5)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在问题链设计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例如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核心素养。

从上得出,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主题设计问题链,通过问题链的设计,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方法等核心素养[3]。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核心素养。

(二)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问题链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文化素养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为例,下面详细阐述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设计问题链:(1)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同时也能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会出现曲折发展的情况?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2)创新能力。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探索创新,例如: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社会的发展?(3)沟通能力。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团结和协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例如:分组讨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并形成报告汇报。

(4)合作能力。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例如:历史与经济、政治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研究。(5)信息素养。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及时掌握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训练,例如:引导学生查阅历史文献、采用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历史资料,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汇总和处理中提高其信息素养。(6)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究和体验,例如:通过走访博物馆、阅读历史文献、观看历史影视作品等方式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设计有逻辑思维的问题链

核心素养是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其中,逻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它是人们进行推理和分析的基础[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的逻辑关系。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设计问题链,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问题1:什么是和平发展?为什么要进行和平发展?问题2:中国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和平发展”战略?问题3:“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变化?有哪些成果?问题4: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问题5:什么是“合作共赢”?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共赢”?问题6:中国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合作共赢”战略?问题7:中国的“合作共赢”战略在国际上得到了哪些回应和支持?问题8: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意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逐步了解“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历史背景、具体实践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些问题链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应当有层次感。问题链中的问题应该是按照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等逻辑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的逻辑关系。(2)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3)问题应当具有实际意义。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历史事件和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问题应当具有多元性。问题链中的问题应该涵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领域,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

(四)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链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链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并提高歷史素养。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链应当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层,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点[5]。以“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为例,问题链设计如下:(1)什么是移民?有哪些原因会导致人们移民?(2)从历史角度看,移民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形式和原因?(3)现

移民与古代移民有何不同?(4)世界各国移民的分布情况如何?有哪些主要流动方向?(5)移民对目的地国家和原国家都会产生哪些影响?(6)移民如何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的情况有哪些?(7)多元文化的概念是什么?多元文化是如何形成的?(8)多元文化的存在会带来哪些优点和挑战?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通过这样的问题链设计,学生可以逐步了解移民和多元文化的概念、历史、现状和影响,并深入探究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同时,问题链中的问题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有助于提高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让他们在合作和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启发。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历史观和文化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链教学的重要性和潜力,同时也要注意解决问题链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链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参考文献

[1]雷金霞.浅谈高中历史“问题链”类型及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3(3):33-35.

[2]郭朝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问题链设计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65-67.

[3]司苏荣.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问题链设计分析[J].高考,2022(26):47-50.

[4]李晓卫.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学园,2022,15(7):22-24.

[5]朱哲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链导学”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81-182.

[6]何全义.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资源,2008(9):9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