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的撰写要求与写作特点

2023-10-11冯颖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

冯颖

[摘 要]文章针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撰写教学案例存在认识模糊和理解偏差的问题,首先清晰界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的概念内涵,然后阐述其撰写要求,接着呈现典型的、鲜活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并对其写作特点进行归纳。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撰写要求;写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1-0054-04

在2022年广州市高中通用技术学科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笔者有幸全程参与组织、评审与总结工作,发现不少教师对撰写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存在认识模糊和理解偏差的问题。下面,文章重点厘清和剖析几个关键问题。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的概念内涵

专家学者们对于教学案例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表述。朱绍禹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真实的、已经发生的教学情景故事,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包含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教学案例=一个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精彩的点评”[1]。蔡伟认为:教学案例是指人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某种具体情景的客观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真实描述,这些教学事实中所蕴含的道理、思想、方式与方法,都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2]。

综合各方对教学案例的阐释,结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我们界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是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过的包含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有意义的典型性事件,记叙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反应、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艺术,并对该个案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具体成效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其于通用技术的学科特点,在其技术理论课、作品欣赏课、设计分析课等课型中,教师大多要用到技术案例进行教学,因此教师手头通常都积累了不少技术案例的素材。但有的教师将撰写教学案例误解为介绍一个技术案例,这是混淆了“教学案例”与 “案例教学”。两者内涵不同,“案例教学”是指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案例”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既可以取材于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片段,也可以取材于更多的问题和情境,例如工艺制作课的教学故事、培养学生技术意识和技术道德的教学故事、指导学生撰写设计方案的教学故事、作品评价课上的故事、运用教具和学具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教学故事等。

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的撰写要求

本次广州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征集活动的目的是激活与展现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显化与提炼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对教学案例的撰写体例提出以下规范性要求:以“课”或“课的片段”为载体进行研究,以规范的体例撰写三部分内容,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组织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第一部分是案例背景,即简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第二部分是案例描述,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科教育教学中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三部分是分析点评,对案例做简要分析点评,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以下展示一个典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简单的盒子,活跃的思考》,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点评。

(一)案例背景

对于高中粤教粤科版必修2“結构的稳定性”一课,经过多轮教学,我得到以下体会:对于这部分知识,借助教具如相机的三角支架、不倒翁玩具等来开展教学,效果优于单纯的PPT图片展示和讲解;对于探究某项知识所开展的技术试验,如果学生还没开始探究就已经知道结果,或者曾经在小学科学课就探究过,就难以得到真正的学习收获。为此,我改进了本节课的技术探究试验。为了启发学生探究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之一“重心位置”,以及重心位置与支撑面之间的关系等,我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修正自己的观点,同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得出隐藏其中的技术规律和科学原理,进而乐于研究技术问题,学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

(二)案例描述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东西翻倒吗?”我把放在讲台上的矿泉水瓶轻轻推倒,“我们今天要探讨结构稳定性,即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板书),也就是物体受力会不会翻倒的问题。”

学生1:“经常见啊,前几天刮台风,学校的树倒了,单车也倒了一大片。”很多学生的表情有点心不在焉,看得出来他们认为物体稳不稳是很容易判断的,不值得讨论。

我接着说:“大家思考过物体为什么会倒,在什么情况下会倒吗?”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一块长木板上面摆放着3个外观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盒子。

“请科代表拿上量角器上讲台帮老师一个忙。”大部分学生这时候都精神起来了,齐刷刷地盯着科代表。

“后面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楚,科代表给同学们描述一下你近距离观察到的这3个盒子好吗?”

科代表:“我看到它们长得一模一样,而且盒子左下方的这条边都用胶布粘着。老师,这胶布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此时卖个关子:“等会儿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希望由你们来告诉我答案。”

接着,我缓慢地抬起木板,随着木板倾斜角度的增大,3个纸盒子先后倾倒(从学生观察的视角,盒子从左到右编号分别为1、2、3)。科代表认真地测量并记录下3个纸盒子倾倒时木板的倾斜角度(如图1)。

此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我趁热打铁,逐一抛出问题。

【提问1】盒子的稳定性是否相同?请你从结构稳定性的角度说说看。

学生2认真地将黑板上稳定性的概念大声念出来,并回答:“这个试验主要对比结构的稳定性,第3个盒子的稳定性最好。”

【提问2】为什么3个质量相同、外形一样的盒子,倾倒的角度不一样呢?

学生3:“我认为是因为它们的重心不一样,重心高的物体没有重心低的稳,1号盒子重心最高,3号盒子重心最低。”

学生4:“老师,我觉得你对盒子做了手脚,在2、3号盒子中加了重物。”

至此,我觉得是时候揭开秘密了,于是打开这3个盒子,让学生看清楚盒子的内部结构。盒子内部分为3层,3个盒子分别是上层灌沙子、中层灌沙子、下层灌沙子。

接下来,我用红色圆贴纸将重心位置标识出来(如图2),然后重新演示了一遍,让所有学生都看得明明白白:重心是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我归纳并板书:“结构重心的位置影响着结构的稳定性。”

接着,我在黑板上作图讲解,并强调真实记录数据的重要性:“刚才科代表记录的数据非常有用,老师可以根据这些角度数据作图。在结构倾倒的临界点,老师用红色虚线标记了重心的垂线(如图3)。”

【提问3】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归纳一下,盒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倾倒?

学生5:“当重心过了临界点时。”

学生6:“当重力的作用线偏移出去时。”

学生7:“当重心的投影线超出盒子左下那条边时。”

学生8:“如果重心的垂足落在结构的接触面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倾倒。”

我表扬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并纠偏:“非常好!我们又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如果重心的垂足落在结构的支撑面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倾倒(板书)。注意,接触面与支撑面是不同的,在结构的稳定性中,我们使用‘支撑面’这个概念。你看看课桌的四条腿、自行车停靠时支起的支撑架,就会明白支撑面和接触面的区别。”

【提问4】刚才科代表提出了“3个盒子左下方的胶布有什么用”的问题,谁能回答一下?

看到学生一片沉默,我播放了提前录制好的操作视频,即没贴胶布的情况下,当木板倾斜时,这3个盒子会下滑,无法完成结构稳定性的探究。我接着提问:“胶布的作用是使盒子不产生滑动,而发生转动。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倾倒相当于转动。那么盒子的转动轴在哪里?”

由于有了强烈的对比,学生恍然大悟:“转动轴就是盒子左下方的那条边。”

【提问5】大家看看教材第13页中的那幅图,是不是跟我们做的3个盒子的试验有点像?请分组讨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小组1回答:“两个试验的试验条件不同。3瓶水的质量不一样,重心不一样;3个盒子的质量一样,重心不一样。”

小组2回答:“两个试验的结论是一样的,即重心高的结构不稳定,重心低的结构稳定。”

小组3提出疑问:“3个瓶子的质量不一样,如何判断它们的重心在哪里?需要测量或者计算。”

小组4回答:“我们组想到了一个反例,一个铁哑铃跟一个外形一样的木哑铃,重心的位置都在中间。将它们同时竖着放,风吹过来,那个先倒呢?”

我归纳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还想到了更多的场景。哑铃的例子很有意思(我顺势把简图在黑板上画了出来)。我们的盒子倾倒试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3个盒子外形一致、质量相同、重心位置不同,然后研究它们的稳定性。‘控制变量法’不仅能运用于科学研究中,在技术研究中也常常用到。我们在设计技术试验时,可以灵活运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下面,老师再出一道很有挑战性的思考题。”

【思考题】分析作用在盒子上的力矩,并解释:为什么开始时盒子不会倾倒?为什么到达某个临界角度后盒子才会倾倒?

“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初中和高中学过的知识。该题与哑铃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跟老师讨论。”

(三)分析点评

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吸收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不仅对课堂试验进行改进,而且力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

1.合理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性试验,融入结构稳定性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归纳了技术原理或科学原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本教学片段能有效促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该技术原理,并乐于思考、探究,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跨学科学习理念的渗透。

2.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材料容易获得,教具容易制作,演示效果佳,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分析过程中,教学案例首尾呼应,有问题,有结论,有应用;结合探究、板书、作图、视频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学效果;通过恰当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有详有略,适当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所设问题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既能引发思考,又不难于回答。

3.鼓励学生在对比中分析、质疑。例如,让学生对比试验中的3个盒子与教材中的3瓶水,小组交流讨论并作出判断,同时评析他人的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智慧火花。例如,两个哑铃的对比,这是学生想出来的精彩问题,可以沿用到后续的教学中。

4.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如有的学生思考能力或观察能力较弱,我就用红色圆贴纸标识重心后再重新做一次试验,并播放“不贴胶布的情况下抬高木板的试验”视频,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学科基础扎实,喜欢刨根问底,我就介绍了“控制变量法”并引入思考题,启迪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

三、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的写作特点

(一)捕捉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综合性强、知识广博、内涵精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抓住重难点知识、困惑点与疑难点、典型的情境,精心提炼鲜明的主題。这个主题应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技术原理教学或技术素养培养的基本共性,通过展示相关的解决思路、对策和例证,加上对事件的分析解读,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例如,上述案例所选取的教学事件“通过精心设计技术试验,生动剖析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既是一个重点知识,也是一个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科学性错误的热点问题。

(二)铺垫清晰的、特定的教学背景

教学案例具有情境性,教学内容应当被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有效的教学案例需要简洁明了地交代特定的时空框架、知识背景、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等。通用技术课程本身具有教学载体多样化、可选择性大、迁移性大、实施条件灵活等特点,每个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场地、器材、经费等客观条件,以满足学生技术素养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如果离开了特定的教学背景,案例所反映的事件就有可能不成立,或不能使人信服,或难以被理解。

上述案例所交代的案例背景简明得当、逻辑清晰,清楚地展现了教师在该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情境,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作铺垫。

(三)动态描绘教与学的细节与发展

教学案例的主干部分是围绕主题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或片段像讲故事一樣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在叙述的时候要有问题意识。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的事件才有可能成为案例。基于“问题产生→问题深挖→问题解决”教学主线,动态展示教学故事的发展,生动反映教师、学生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以及学生存在哪些思维障碍和认知冲突,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怎样通过互动、操作及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最终解决问题。

上述案例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般引人入胜,描绘了师生在“利用自制教具开展结构稳定性因素探究试验”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感受,把学生从“漫不经心的不会学状态”到“茅塞顿开、审辩思考的会学状态”的转折过程交代得非常清楚,突出了主要问题,凸显了问题解决的细节,展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同行很有借鉴意义。

(四)理性剖析教学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

在叙述生动的教学故事之后,接下来就要就事论理、画龙点睛,即写好教学案例的关键部分“分析点评”。“分析点评”是对教学事件所反映的主题、方法策略、教学理念、教育智慧的阐释,推动教学经验从个体赋能到复制推广,体现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分析点评”的内容包括:诠释教学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客观分析该事件的教学成效与利弊得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作拓展讨论,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视角揭示教学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和规律。

上述案例中的“分析点评”富有启发性,紧密结合本节教学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实际需求,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凸显“控制变量法”融入技术试验的精妙,体现“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审辩式思考”的教学理念,这有助于教师拓展应对相似教学问题的认知和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知,撰写教学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师记录成长历程、反思教学行为、分享缄默知识的有效形式,对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群体的分析能力和教学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蔡伟.语文学科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的撰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猜你喜欢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
高中通用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高中通用技术“结构与力学”的实践思考
实施探究性学习提高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性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