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析
2023-10-11朱美华
朱美华
[摘 要]主题是语篇的组成要素,主题意义则是语篇所要传递的核心,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自然是走进语篇、读懂语篇的途径。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立足新《课标》,学习新理念,尝试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阅读探究,改变以课时为单位、以语篇内容为核心的阅读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落实“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语言与思维的深度交融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阅读情趣,提升阅读技能,引领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辩证评价,真正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主题意义;初中英语;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1-0037-04
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可见,主题是语篇的组成要素,主题意义则是语篇所要传递的核心。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自然是走进语篇、读懂语篇的途径。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充分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通过精心研读语篇,统一整合单元内容,设计丰富多元、层次渐进的阅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理趣交融中领悟语篇主题意义的价值内涵。教师要聚焦主题意义,深耕单元语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积极思考主题意义的内涵及其探究价值,积极探索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義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的落地,掀起了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篇阅读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基础技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品质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以语篇内容为主,强调把内容讲清楚,把语言点解释清楚,却忽视了学生的经验、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元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思维参与过程,导致其无法获得丰富的、独特的、深刻的阅读体验。部分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将活动等同于练习,以生硬枯燥、形式单一的问题设计活动,取代学生自主积极、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活动,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着眼于学生的分数或显性的练习训练,而应多关注学生阅读素养与语用能力的发展,要能通过真实的阅读活动、多元的学习任务、有深度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探究,能够解阅读教学的燃眉之急,能够“盘活”阅读课堂,从而让阅读教学主线明晰、重点突出,真实而有意义。
二、主题意义的内涵及探究价值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究主题意义。主题与话题不同,主题更加概括和抽象,而话题则比较具体。主题是显现的,但是背后的意义需要探究。什么是主题意义呢?主题意义其实就是语篇的价值取向与内容核心,它是语篇的重要内核,与语篇内容、体裁和表达方式相互串联及融合。主题意义需要以具体的语篇为载体,是语篇意义的升华,比语篇意义更加深刻与凝练。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探究主题意义为价值引领,以语篇为有效依托,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落实“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念,引领学生在学习与理解、巩固与运用、迁移与创新类活动中提炼语篇关键信息,从而进行语言知识的拓展,充分体悟语篇中所蕴藏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主张让学生学会学习。探究主题意义是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有序开展多模态阅读教学活动的关键,更是核心素养诸要素融合发展的具体途径。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语篇中蕴含的主题意义,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主题意义探究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研读语篇,提炼主题意义
教师在研读语篇时,要对语篇中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精准的分析和把握,通过对知识系统的有效建构提炼语篇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语篇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联系。此外,教师还要基于多元的角度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中的Reading 1时,笔者尝试从What、Why及How这三个角度研读语篇。
【What】该语篇是一段采访对话,校园广播主持人Daniel就礼仪问题采访刚从英国回来的Jenny,采访内容包括英国人如何与他人打招呼及交流、如何在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中表现得礼貌,Jenny还在采访结尾给出了前往英国游玩时的注意事项。
【Why】Daniel和Jenny基于现实生活的采访对话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采访流程,并获取、梳理英国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How】该语篇开始有问候、结尾有致谢,提问简洁清晰,体现了采访语言的主要特点。第一部分是采访的开始,介绍采访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采访主体,讲述英国人的习惯等;第三部分是采访的结尾,对被采访者表示感谢并回顾采访内容。该采访对话能够实现读写关联,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提炼主题意义,明确单元主题探究的根本性,并以此设计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5中 Reading板块的阅读语篇“Music without boundaries”第二课时,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主题语境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主题语境内容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具体语境内容为谭盾“无国界”音乐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可见,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应围绕“Art”展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关注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对中西方文化的认知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进行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更偏向于对语篇深层内涵的挖掘,实现主题意义的升华。
(二)创设情境,激活单元主题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阅读探究活动,强调新旧知识的连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及情感态度结合起来。情境是连接新旧知识、连接生活与课堂的最好媒介。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境的作用,以真实的情境活动,有效激活单元主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共情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创设情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真实自然的语言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让阅读过程与学生自身的需求产生联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真实动机,获得切实的生长点。其次,沉浸式的阅读环境,更能体现主题探究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也更能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帮助学生在相关主题内容的已知、未知、想知的融合中,深度理解内容,为主题意义的探究打下基础。
在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中的Reading 1时,笔者在这节阅读课的设计中坚持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Timmy和人们在地震中的行动;另一条主线是Timmy的情感变化。这两条主线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推进。在教学导入环节中,笔者以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段导入,在学生观看电影片段的过程中,抛出问题“What kind of natural disaster is it?What can you see or hear in the video?”通过问题激活单元主题,询问学生视频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通过播放视觉冲击力强的影视作品片段,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地震情境中,并通过视频中惨烈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危险与可怕,为接下来关于自然灾害这个主题的深度讨论奠定基础。在学生回答“What can you see or hear in the video?”这个问题时,笔者导出文章中的新词汇,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习和应用词汇。
(三)自主建构,探究主题意义
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是“教”转化为“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动态过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形成过程,既要启迪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时,掌握知识的内在意义。那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改变“授—受”的教学模式,改变以简单的问答、单向输出的课堂笔记取代学生思考与体验的现象,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只会“学知识”,不会“用知识”,看似“学会了”,却并没有“会学了”。为此,教师要能优化学习活动设计,结合综合语言运用,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这个单元的Reading 1时,笔者在读后环节中设计了“地震自救指南”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笔者指导班级学生围绕“What can we do when an earthquake happens?”这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笔者借鉴了剑桥英语Jigsaw reading的形式,要求每个小组负责讲述一种场合下的自救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交流和表达,最后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Discuss in group:How to protect yourself during an earthquake?
At home:
At school:
On a road:
In a high building:
在读后活动的设计中,笔者以任务驱动实践,指导学生以“阅读圈”的小组合作形式,分组完成“地震自救指南”,讨论在不同情境下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做。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地震自救指南”,进一步了解了地震灾害,并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促进了他们对相关单元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四)读写结合,促进迁移创新
读写结合是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延伸。可以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就在于读写结合,它既是强化语用实践的具体方法,又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总结出语篇结构,提炼出关键语句,为写作实践积累素材,积蓄能量,从深度阅读走向意义表达。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读写结合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发展思维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读”的实践与“写”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以读写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在设计读写结合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效依托“Make and say”“Create an ending”等活动,指导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超越语篇,迁移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
在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7 Reading “A poem about the seasons”时,笔者以读写结合活动为媒介,将真实情境的创设与学生成长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笔者先以一首英译小诗导入,引出关于季节的诗歌,接着让学生通过录音感受诗歌之美,最后讓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英文诗歌的三大特征“title,stanza,rhyme”。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stanza”和“rhyme”两个方面的内容对诗歌进行阅读赏析,品评诗意之美。学生在“四季”相关主题的语境中进行语言实践,以语言运用为目标,为从“读”到“写”的迁移创新创造条件。在最后的读后输出中,学生利用教师给出的短语、单词或图片,尝试创作一首以四季为主题的小诗。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诗兴大发”,以自主创作或合作创作的形式,写出了很多有趣又有韵味的小诗。如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出了如下小诗。
Seasons of the year
In spring,we can go boating.
In summer,we can go swimming.
In autumn,we can go climbing.
In winter,we can go skating.
有的学生则针对某个季节,以小诗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如“Spring is green,the river is green,the sky is green,the grass is green with smile.”学生的小诗充满创意,流露真情,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单元主题,而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总之,探究主题意义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高阶思维,而且是联系生活、运用主题意义,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科育人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要精于文本解读,要积极建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活力课堂,避免“贴标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探究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更真实、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与高阶思维品质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常雪梅.探究主题意义,发展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海外英语,2021(5):96-97,99.
[2] 潘佳.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2(4):92-94.
[3] 梁滔,何秀英.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课设计:以“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 forces of nature”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2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