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
2023-10-11肖雪兰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国企要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希望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来更好地强化经营活动方面的工作,进而在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因此,当前应在立足于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规避各种经营风险,从而达到最终的预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国企全面预算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更深层次探讨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对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一些有帮助性的参考。
关键词: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主要问题;应对建议
引言
要想使企业不被时代和市场所淘汰,就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到自身的改革上,特别是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更是强调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应通过内控结构的建立健全,企业的改革和转型,来强化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通过对市场综合环境变化情况的有效掌握,来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并且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价值,进而通过战略目标的实施,内部控制的强化,来为相关环节的推进,措施的落实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2]。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立足于国企战略制定的基础上,对经济管理的活动进行統筹规划,对市场环境进行客观评估,进而借助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确定,来对相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而在此过程中,要想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调整,优化企业的运营环境,确保战略目标的积极落实,还需要对预算结果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这样不仅能使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还能使其更好地抵抗各种风险。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全员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从上到下,都要参与预算的编制、考核、执行等环节,并且要预算考核企业的每个工作岗位。其次,是全面覆盖性。企业的预算管理包含着一切的经济活动,而这其中就涉及投资,财务等方面,所以从覆盖的范围来看,不管是人还是财与物都在此范围内。最后,是全程性。对于企业来说,各种的组织经营活动最终都应由全面预算管理来体现,所以不管是事前还是事中,事后,都要做到没有遗漏。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
借助全面的预算管理,可以细化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使各个部门和工作岗位能够拥有具体的经营目标和行动方面的指导计划。而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各期预算计划的有效落实,来保质保量地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进而通过对客观、主观等因素的有效规避,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利影响。
2.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提高实际的经营效率
借助全面的预算管理,能够进一步细化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分工,这样不仅能够加大内部组织的沟通力度,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在强化各个部门、岗位的行动协调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对于企业来说,应在立足于经营目标制定的基础上,借助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来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之外,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还能及时地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即将要引发的风险,进而通过预算方案、经营战略的有效调整,来防患于未然。而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企业还可以在立足于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发挥考核激励作用
不管是国企的各个部门还是各个工作岗位,借助全面预算管理,都能为绩效评估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进而通过对预算目标和执行情况的有效对比,来科学评估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绩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还能实施更为公平的奖惩机制[3-4]。
二、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作为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只有实现预算目标的科学制定,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果所制定的预算目标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还会使企业遭遇到更多的风险,引发更多的生存危机。具体来说,通常情况下,刚性是企业管理层业绩考核目标所具备的主要特征,但是如果考核目标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会由于考核机制的影响,导致预算目标与市场的实际情况脱节。另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国企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再加上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地方政府来直接任命国企的管理层,这就会导致国企的管理层,一、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二、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再加上判断力的不足,不重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导致预算目标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二)预算管理机构运作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预算的决策机构还是预算管理的执行机构乃至全面预算管理的办法,都是由国企来制定和设立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预算管理机构运作不健全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因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如果彼此之间存在预算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数据口径的协调性,虽然国企明确规定预算管理机构需要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但实际上其的参与度并不高。其次,在企业进行预算的编制调整以及执行工作时,起决定作用的通常都是核心的管理人员,这也会导致预算管理机构的实际作用被掩盖,进而使得预算管理机构在运作上也出现了不完善的问题。
(三)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从预算编制的方法来看,像增量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等都属于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由此可知其所涉及的方法是比较多的。而不管是应用哪种预算编制的方法,都是优点与缺点共存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国企一般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经常应用的方法是增量预算法。甚至有些企业会在立足于往年数据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增减调整,最终会得到一个新的预算数据,但是这种方法和做法,不仅偏离了实际的预算编制方法,还会导致结果不科学,再加上可行性也非常低,这势必会影响企业预算编制的质量。
(四)预算执行偏离目标
有些国企在全面预算管理推进的过程中相比于预算的执行情况,更注重预算编制这一环节,这也导致预算执行偏离目标。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企的预算执行与其本身的绩效考核是分离开来的。具体来说,一般情况下国企会将各项的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到下级的相关单位,等到年末的时候,再根据实际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考评,最终以此为依据来发放绩效工资。但是这种形式和制度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预算的执行结果与员工的绩效工资相分离,这样不仅使全面预算管理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还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对建议
(一)优化国资监管,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
首先,应通过国资监管模式的优化和改进,来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通过改革力度的加强,来实现管理层面的积极转变,进而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使出资人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这样不仅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好的经营自主权,还有利于绩效考核、预算目标的科学制定。其次,国企可以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来解决管理层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通过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建立健全,来使国企成为结构完整、自主经营的现代化企业。从国企的管理层的角度上来分析,应在立足于市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财务预算和业务预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通过提高业务部门的参与度,使制定的预算管理目标,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以及符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要想使全面预算管理拥有强大的制度保障,还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首先,国企的管理层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组织领导作用,从而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协调,来使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更加地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按照先下后上的方式来健全预算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国企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巩固预算管理机构在执行考核以及编制环节中的地位,从而通过其职能的有效发挥以及预算会议的定期召开,来更好地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进而通过对专职管理人员的定期考核,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全覆盖。另外,要想使相关工作人员拥有更加杰出的业务能力,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来对预算执行以及编制流程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外聘专家以及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来强化相关人员预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而通过经验的借鉴、总结和对优秀管理案例的深入分析,来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编制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国企不管应用的是哪种预算编法都有好的地方,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再加上适用条件、范围的不同,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在立足于经营活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来实现多种预算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如:可以应用滚动预算法来应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也可以借助弹性预算和固定预算相结合的方法来应对内部职能部门的预算。除此之外,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构成要素来看,其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包含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国有企业应在立足于实际业务情况的基础上,对预算编制的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而通过对评估方法的科学选择,来确保企业管理的稳定运行和效率的提升。而在此过程中,不管是采用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方式,都不够全面,所以应借助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使预算管理编制拥有更好的协调性,进而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來做好编制的调整工作,这样即便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地进行解决,以避免其产生更大、更严重的影响。
(四)建立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减少预算执行差异
要想实现预算考核机制的有效建立,减少预算的执行差异,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实现预算考核和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第二,对平衡积分法实现科学应用。第三,在预算执行管控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第四,建立预算考评的申诉机制。这样不仅能够规范实际的工作行为,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还能减少预算的执行差异,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能力。另外,在国有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在立足于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实行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明确,并通过对企业主责主业增长点的深层次挖掘,来实现非财务指标的增加。与此同时,还应通过明确职能部门以及各业务板块的实际情况,来实现多维度的全面考核,这样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还能使国有企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五)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加强过程监督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可以在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加持下,实现财务、预算监督、业务等之间的有效连接,并在立足于实际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来整合相关的业务信息内容,这样不仅解决了信息数据的孤岛问题,还实现了各业务板块、模块之间的数据互联。而为了使预算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相关人员还需要严格落实以及执行审核制度,进而通过警示信号的设置,来强化监管力度,规避风险。
四、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实现成功转型,也为了使国企拥有长远的发展动力,就应将目光集聚到全面预算管理上,进而通过多个角度的分析,各个方面的有效调整,来使国企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市场,拥有更多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熊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18).
[2]史道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21).
[3]董汉莉.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20(1):144-145.
[4]吴艳婷.基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的国企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企业 改革与管理,2019(16):12+14.
作者简介:肖雪兰,女,1991年11月生,汉族,贵州贵阳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