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习支架,深化主题理解,提升思维品质*
——以译林版《英语》教学为例
2023-10-11昝淑华
□昝淑华
支架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使学习者深入理解知识,获得综合能力。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深化主题理解,提升思维品质。以译林版《英语》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搭建问题支架,训练逻辑思维
语篇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串联起来的语段,有着完整的结构和主线。比如故事类语篇一般都包含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故事的逻辑主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语篇的主线,并将其转换为阅读主线,设计具有关联性和逻辑性的问题,搭建问题支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中Story time 板块的教学为例,这篇童话讲述的是狮子包容老鼠,老鼠救助狮子,最终它们成为好朋友的故事,表达了“Everyone has his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的主题内涵。故事起因:The mouse woke up the lion. The lion forgave the mouse and let him go.
经过:The lion was caught in a net.He couldn’t save himself. 结果:The mouse helped the lion get out of the net.They became good friends.在解读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支架。
Why was the lion angry with the mouse?
What did the lion do to the mouse?
When and where did they meet again?
What trouble did the lion get into?
What did the mouse do to help the lion?
Why did they become good friends?
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支架串联起了整个阅读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故事情节和文本的梳理,促进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
教材中,有的故事不仅含有结构线(明线),还含有情感线(暗线)。例如在上述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主人公lion 和mouse 的情感变化这一线索,用问题支架“How did the lion/mouse feel?Why? What did the lion/mouse think?”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探索故事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可以用问题支架引导学生逐层探究主题意义,让学生在领悟文本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完成与文本的互动,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搭建情境支架,培养想象思维
不可否认,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教材在选文的体量、编排形式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有的语篇篇幅短小,文字简练,内容看起来十分简单。对于这类教材,如果教学时仅停留在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层面,学生的高阶思维就难以得到培养。因此,当文本内容不足以支撑学生深入思考主题意义时,教师要通过搭建情境支架,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字里行间的意蕴和情感,挖掘其中的留白,通过预测和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中Story time 板块的教学为例,教材以Miss Li 和Su Hai、Mike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中西方人们过生日时呈现出的不同习俗和文化。文本谈论生日活动的文字很少,Su Hai 只提到了“have a big dinner、eat some noodles”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现有的几个信息点对教材进行扩展和补充,用问题搭建“birthday dinner”情境支架。具体如下。
Who does Su Hai have birthday dinner with?
What do they have for birthday dinner?
Why do they eat noodles on birthdays?
What do Su Hai and Su Yang do after dinner?How do they feel?
在“birthday dinner”情境中,涉及到了中国的生日习俗eat noodles。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搭建“birthday presents”情境支架。问题如下。
What presents do the twin sisters get?
Who are they from?
Do the twins like them?
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对话并进行展示,示例如下。
A:Happy birthday,Su Hai!This box is for you.
B:Thank you.What’s in it?
A:Guess!
B:A toy or some chocolates?
A:No.Open and see.
B:Wow,an e-book!It’s so nice!
A:I hope you can read more and know more.
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来自亲朋好友的生日祝福,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
关于Mike 的生日,文本只提到“have a party at home、buy a birthday cake、eat the birthday cake、play some games”等内容。教师围绕“birthday party”这个重要的信息点,搭建了“before birthday party”“at birthday party”“after birthday party”三个情境支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针对“before birthday party”这一情境,学生聚焦“some preparations”(shopping、cleaning、decorations)进行思考;针对“at birthday party”这一情境,学生聚焦“party activities”(eating、drinking、singing、dancing、playing games)进行思考;针对“after birthday party”这一情境,学生聚焦“帮助Mike完成日记”这一任务,回顾Mike过生日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主题句“We have a lot of fun!”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问题搭建“My birthday”的情境支架,引导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问题如下。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your birthday?
Who do you want to thank most?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im/her?
Do you know when your parents’birthdays are?
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your parents?
接着适时提出聚焦主题意义的核心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irthday?学生得出以下感悟。
Birthday is a special day to have fun.
Birthday is a special day to wish.
Birthday is a special day to thank.
Birthday is a special day to grow.
搭建情境支架能够使文本阅读活动充满思维的张力,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深度解读。
三、搭建图表支架,培养概括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表格和流程图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文本的核心要义,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教师可用who、where、when、what、how、why等特殊疑问词制作表格,让学生提取(extract)、转化(convert)、对比(compare)、分析(analyze)、总结(summarize)文本信息,并用原文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以此锤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表格(如表1)帮助学生提取与Su Hai和Mike两人过生日相关的信息,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
表1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并用流程图来概括故事的脉络。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的教学中,教师引入了绘本故事The dog and his bone。教学时,教师用流程图(如图2)带领学生提炼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主线,引领学生体会故事情感。
值得关注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以提供图表支架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图表框架的逻辑和结构信息。事实上,阅读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文本意义的过程,而学生是构建文本意义的主体。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搭建图表支架,支持自己的阅读活动。这样的阅读过程才是完整、充分的。
四、搭建合作支架,孕育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也称立体思维,是指跳出限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的一种形式。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适时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能够使思维发生碰撞,由此孕育多元思维。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读后环节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Why do we call the animals our friends? 教师通过搭建合作支架,鼓励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地表达自我(如图3),促进学生完成对文本主题意义的多元化建构。
图3
又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中的Story time板块时,教师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以下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What might the king be thinking during the parade?How did the king feel when the little boy laughed at him?在合作支架的帮助下,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陈述自身的观点并吸纳他人的观点。当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时,学生就会进行分析比较,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学生受到他人的启发,有了更开阔的思维空间。经历了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和智慧碰撞,学生有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对文本主旨“Honesty is the most valuable quality.”也有了更完整、深刻的理解。
五、搭建主题支架,培养统整思维
教师应架构主题阅读支架,引领学生从单一文本阅读走向整体性阅读,通过项目化学习开展聚焦某一主题的深度阅读活动,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培养统整思维。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的教学为例,通过本单元的语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身边常见的动物朋友,分享了它们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帮助和快乐,对animal friends 的内涵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以课内的文本主题为原点,引导学生开展以Our animal friends为主题的拓展阅读,使课内外阅读实现联动,并要求学生开展实践观察记录,形成项目化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定阅读的主题和次主题,搭建有意义的主题阅读支架,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点状结构向线状结构、网状结构发展,以此培养学生的统整思维。如图4所示,主题支架像鱼骨一样,提纲挈领地支撑起了主题阅读的语篇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次主题统整于主题之下,是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改编和整合的依据。各次主题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前后呼应。
图4
其次,要建立文本间的横向联系,丰富主题内涵,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加立体、丰满。学生阅读多个文本,运用提取、对比、归纳和评价等阅读策略梳理语篇结构,建构语义网络,并借助框架图、流程图和表格等工具对多个文本进行横向比较,确定逻辑关联,由此统整文本的内涵,深化主题意义探究。例如围绕“动物的有趣习性”这个次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与“动物的迁徙和冬眠”有关的文本,引导学生阅读探究,让学生初步理解“动物具有生存智慧”这一主题意义。正因为动物具有生存智慧,它们才得以延续和进化,使自然界达到生态平衡。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动物的演化”这一主题的文本,获得“动物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主题意义。学生通过阅读探究不难发现,这两个次主题之间是存在因果和承接关系的。当学生学会建立文本间的横向联系时,其阅读统整思维就得以形成。
综上所述,主题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多种思维的深度参与,需要课内外主题阅读的整体联动。教师应抓住契机,通过搭建一个个合理的支架,构建积极的思维场域,打开主题阅读的视域,带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让思维之花在课堂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