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壁肌间侵袭性血管脂肪瘤1 例

2023-10-11张铃秦伟刘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肌肉组织团块肌间

张铃,秦伟,2*,刘艳

1.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2.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通信作者 秦伟 1974322506@qq.com

1 病例简介

男,23岁,主诉:右侧背部包块半年。专科查体:右侧背部可见一大小约7 cm×7 cm质软肿物,无压痛,无活动度,周围皮肤无破溃、红肿。彩色多普勒超声(图1A、B)提示右侧背部占位。胸部高分辨CT(图1C~H)提示:良性占位病变,血管瘤可能。患者于全麻下行右侧胸壁包块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侧胸壁6~9肋骨(腋后线至肩胛内侧线)的背阔肌间,大小约10.0 cm×7.0 cm×3.5 cm,其肌肉组织呈疏松海绵状,质软,易出血,边界欠清。病理诊断:右侧胸壁肌间侵袭性血管脂肪瘤。

图1 男,23岁,胸壁肌间侵袭性血管脂肪瘤。超声示右侧背部肌肉层不均质回声团块,大小约68 mm×23 mm(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血流信号(B);CT平扫(轴位+冠状位)纵隔窗示右侧胸背部肌肉组织内(背阔肌)混杂密度团块(箭),大小约95 mm×68 mm×36 mm,其内密度不均匀,见点状钙化影(C、D);CT增强(轴位+冠状位)示团块不均匀强化(E~H);病理镜下见较多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血管增生、充血,侵袭性生长(HE,×20,I、J)

2 讨论

血管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目前相关报道较少,病理学检查可见由不同比例的成熟脂肪组织和异常增生的血管组成[1],常见于躯干、肢端等皮肤软组织。本例的发生部位与既往病例报道不同[1],侵及右侧胸壁肌肉组织,使肌肉组织呈疏松海绵状。

血管脂肪瘤主要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非侵袭性较常见,边界清楚;侵袭性罕见,缺乏包膜,可侵犯邻近结构;但两种亚型在组织学上均认为良性。无论侵袭性及非侵袭性肿瘤均生长缓慢,不发生恶性转化,预后良好[3]。手术是治疗血管脂肪瘤的主要方法。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偶发疼痛[4];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罗玮雯等[5]报道1例超声示局部占位性病变,回声不均匀,其内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与本例患者超声表现相符合。刘姣姣等[6]发现由于血管脂肪瘤内脂肪及血管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能进行定位及观察邻近骨质受累程度。本例CT表现为右侧胸背部肌肉组织内混杂密度团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与刘姣姣等[6]的报道相符;但缺乏典型的脂肪组织低密度影,分析可能是脂肪组织比例较少。MRI是诊断血管脂肪瘤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能区分肿瘤内部成分,脂肪成分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压脂序列信号减低;增强扫描时血管成分强化明显[7]。但本例患者缺乏MRI检查。

总之,本例血管脂肪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部位罕见、影像学检查不典型,均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患者需多方面考虑。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肌肉组织团块肌间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鱼身体里的“小刺”
通道压裂支撑剂团块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肌肉组织中4种药物残留的方法及其确认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4 种兽药残留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
冷轧酸再生团块破碎机堵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团块型腹腔结核的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