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人生况味,传千秋诗意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23-10-11彭水浪余丹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意蕴古典诗词

彭水浪 余丹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该单元有多方面的学习目标,概括起来,一是在关键知识能力方面,借助诵读涵泳、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感受诗的意境美,提升审美鉴赏力;二是在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思想修养与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本教学设计以“品人生况味,传千秋诗意”为主线,用“读好一首诗(词)”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设计四个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建构诗词学习经验。这四个学习阶段呈递进式展开,融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力求将学生引向深度阅读、深度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一、忆读·分享——影响我的一首古典诗词

活动一:整理回顾那些曾影响过你的古典诗词,完成下列清单。

序号篇名作者朝代触动之处

活动二:朱光潜先生认为,读诗能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古典诗词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体验与感悟?在班级分享会上,与同学分享你和最喜欢的一首诗词的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诵诗词。

活动三:在本次分享活动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收获?对诗词又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个语段。写完后至少给两位同学读一读,请他们进行简单点评,附在文段之后。

设计说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古典诗词里有兴发感动的力量,有不竭的心灵动力。快乐的时候读诗,痛苦的时候,更要读诗。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那么,古典诗词则是构建中国人心灵的最重要的材料。本部分旨在唤醒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感受,在回头看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看到其在人成长中的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活动一利用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对以往接触的古典诗词做一次梳理。其中“触动之处”一栏,意在帮助学生将感悟诉诸文字,是整个单元写作序列的起始阶段,不作统一字数、内容的要求。该作业属于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

活动二和活动三,分别由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述两个方面构成,旨在引导学生在情境化的表达与交流中,收获成长。活动三是本单元写作序列中的第二次练习,意在深化活动一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为环节二的文学短评写作作好第一梯次的心理和语言准备。

二、研读·发现——这是一首怎样的诗词?

活动一:预读本单元八首诗词。读准字音,梳通字词,积累相关文言词汇。

活动二:阅读本单元八首诗词,体会这些诗词传递的情感,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描述你的感受。

篇 名《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我的感受

活动三:细读诗词,借助意象体会诗词意蕴。根据意蕴的显与隐、单一与多元、内容倾向等方面为这八首诗词重新分类。

活动四:“诗人不幸诗家幸”,本单元八首诗歌大都可以看作是诗人“发愤所作”,诗人们遭受了怎样人生蹉跌?这对他们的诗词创作有怎样的影响?查阅相关资料,用一两句简洁的话概括诗人处境,完成下列表格。

篇 目《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诗人朝代诗人处境

借助以上信息,你对这八首诗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面对人生困境,这些诗词给予了你怎样的启发?对于人生苦痛,你有了怎样的理解?写一段文字,与大家交流你的感受。

活动五:课外阅读《苏东坡突围》《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等作品,搜集整理其中关于人生困境、人生追求的精彩表达,以小组为单位汇编本环节的探究成果。

设计说明: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感知、文本细读、群文阅读等相关策略,鉴赏八首古典诗词,把握诗词意蕴,体会诗人面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辩证认识苦痛之于人生的意义。

活动一:巩固学生关注阅读基础知识的积累习惯,为深入阅读做好准备。帮助学生养成借助注释、工具书扫清字音、字形、词义等阅读障碍的自学习惯,并辅以适当的基础练习进行检查。

活动二: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允许答案的多样化,不作一致性要求。

活动三:进一步巩固把握意象体会诗词意蕴的鉴赏方法,深入理解诗词意蕴。通过对诗词中意象意境的分析,引导学生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加深对诗词意蕴的理解。

从意蕴显隐角度来看,这八首诗词虽大多有直抒胸臆之句,但意蕴并非皆是显豁明朗的。其中李清照《声声慢》全篇写愁,却又少有直言愁情之句,全词寓情于景,含蓄委婉,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同样是用典,《短歌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者意蕴的显隐度也是有差别的,后者较之前者更隐晦。同样是朴素平实的表达,《归园田居》较之《琵琶行》意蕴更为显豁。在排序分类时,不求统一答案,大体符合上述内容即可。

从意蕴单一与多元角度来看,申发求贤渴望的《短歌行》,抒写归园之乐的《归园田居》,意蕴较其他诗词,要更易于把握;同样是面对仕途蹉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后者寄寓的情感更复杂、沉郁;杜甫《登高》、李清照《声声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意蕴丰富角度,又以杜诗为最。

活动四:本部分练习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理解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诗人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不同态度,汲取向上的力量;辩证地看到苦难的价值,勇敢地走向生活。

本部分写作训练侧重于对诗词意旨的理解和体悟,落实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同时为文学评论的撰写做好第二梯次的准备。

活动五:本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旨在扩大学生阅读范围,拓展视野,从名家名篇的解读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积累相关体验,从而对于人生和苦难有更深切的认识;二是利用这些评议性文章为下阶段的文学评论写作作准备。

三、赏读·探究——诗词艺术的鉴赏

活动一:本单元学习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1)小组交流:说一说,本单元的哪首诗词打动了你?你最欣赏该诗词的哪些方面?

(2)速写训练一:请你写一段话,向人们介绍它,限时十五分钟。

活动二:合作探究

具体而言,依承重形式、屋顶形式及建筑高度可将平顺县民居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承重形式来看,可分为土石木结构、石木结构和拱券窑洞3类(图5)。土石木结构是以柱梁承重体系为主,石材、土坯配合承重,沿河地区的大院多采用该种结构形式;石木结构的民居则是将屋顶梁架直接搁在石墙上,由墙体承重,石板房、土平房多采用该种结构形式;当地窑洞大部分为靠崖窑,也有少量石砌锢窑,多建于民国时期。

精读你最喜爱的诗词或诗词中的部分内容,填写下面精读表格(以《高中文言文读本》必修上册和《导学案》第三单元内容为参考)。并与选择同一首诗词的同学交流、讨论,并完善自己的表格。

篇名类别评价角度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其他小组自评教师评价

(注:诗词中的形象包括意象、意境、人物形象等。)

活动三:

速写练习二:

(1)分享、交流速写一的部分文字,明确升格严求(从感性的叙述性的文字修订为较严谨、规范的文学评论)。

(2)以《登高》为例,选取一位同学的速写一稿,精读表格,共读之后,指出修订方向,师生当堂完成《登高》速写二稿。

活动四:根据精读表格,修订你的速写一稿,为你最喜欢的诗词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800字。

设计说明:本部分是落实第三单元文学写作学习任务的核心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鉴赏诗词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感性认知到理性探究的学习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限时写作训练中,体会语言表达的乐趣,完成文学评论的写作。

活动一:本作业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完成初步的文学评论写作。一方面为了降低难度,设计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阶梯性作业;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兴趣,进行集中写法指导,设置了在课堂上限时十五分钟完成的要求。

活动二:本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深耕文本,学会从形象、语言、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词作品进行点评,为作业三作准备。

活动三:旨在通过师生共同修订速写一稿、完成二稿的过程,展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明确该文体的写作要求,交流古典诗词赏析的感悟、心得。本作业要求当堂完成。

活动四:旨在将本阶段课堂习得整合内化为能力、技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四、美读·建构——我眼中最美的诗词

活动一:诗词赏读会。“品人生况味,传千秋诗意”。读一首诗词,就是走进一段人生,就是感受生命的律动。以小组为单位,重读本单元诗词,从中挑选出最打动你们的部分,在班级赏读会中有感情地诵读它。要求:脱稿诵读,朗诵前有引导语(要求原创),小组人人有参与。

活动二:整理本单元不同时间的探究、摘抄、写作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古典诗词学习手抄报。

项目手抄报名称栏目数量与名称习作数量布局同学参与其他内容评价表述

活动三:叶嘉莹教授说,诗词里有不死的灵魂。读一首诗,领略一种意境;品一阕词,体会一种人生。正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风雅流韵形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今天,我们品读这些诗词,感受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脉动,汲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请你以中华古典诗词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通过某种方式向人们展示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你可以参考以下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作品在班级墙报、班级QQ 群、微信、学校网站等展示交流。

(1)办一期手抄报

(2)做一组PPT

(3)录制一期小视频

(4)写作一首相关的诗、散文

……

设计说明:作为第三单元学习的最后阶段,本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诵读分享、办手抄报的活动,整合学习经验,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一:通过设计导语、诵读、个性化表演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的情境中,落实语言交流、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学习要求。

活动二:整合第三单元学习内容,以手抄报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三:拓展延伸。通过多种活动,综合运用习得知识、技能,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文化热爱与文化认同。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读好一首诗(词)”贯穿整个单元学习,“忆读——研读——赏读——美读”四个学习环节构成一个梯度序列,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具体实施中,有以下突出特点。

就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本设计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角度出发,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注重搭建学习支架,减小学习跨度;注重建立学习共同体,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各阶段学习过程中师评、生评、自评相结合,评价与学习紧密联系,构建共同探究、共同学习的场域。

就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来看,本设计对学生的思维、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学生能结合自身经验由浅到深体悟诗词意蕴,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理解并学会鉴赏诗词,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文学评论写作的过程中,由感性、粗浅的片段认知到较深入的篇章表述,体现了学生的进步。

本设计要求教师少做或不做课堂的“权威”,而做学生学习的共同伙伴,以学习者的姿态融入学习任务的探究中。特别是在环节三师生共写部分,教师如何展现真实的写作过程,尤其重要。

猜你喜欢

意蕴古典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