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视角下说明文学习任务设计研究

2023-10-11龚蔚洁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说明文文本情境

龚蔚洁

在日常生活中,说明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文体,药品说明书、旅游路线图等这些有关说明的事项无处不在,说明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提倡学习任务群的当下,其缺乏具体的教学路径。若将教学层面上的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融通起来,就能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那么,在大单元视角下该如何设计说明文的学习任务呢?现将具体步骤分析如下。

一、基于大概念重组说明文学习内容

大概念不仅能聚焦、定位语文大单元目标,而且是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支点。在组建大单元时,可以不打破教材单元,仅调整事物或事理说明文单元内部的文本顺序,并适时联系说明文教材单元内部的写作、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如由《蝉》引向科普作品《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或者结合“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写作板块以及“转述和复述”口语交际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等。依据这些说明文文本设置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理解“说明文是一种客观说明事物、阐述事理的文体”“探寻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这些大概念。

另外,在打破教材中的自然单元情况下,可以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为链接点,聚合大概念,组合课文。如将说明对象进行分类,可重新划分学习单元(具体见表1)。

表1 说明对象分类表

分类后发现,说明对象从学生熟悉的建筑、动物逐渐到不熟悉的自然科学,这样更方便创设合适的真实情境。一个大单元中可学习多个大概念,单元内容对应的大概念并不相同。因此,组建学习单元最为快捷的一种方式是,基于一篇或多篇课文,选择并补充适合说明文大概念教学的X 篇说明文,如选择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可提供的说明文学习资源有《故宫博物院》《春游颐和园》《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晋祠》等文章。

同理,为让学生意识到“恰当的说明顺序是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作者会根据说明目的不同,选择较为合适的说明方法”等大概念的重要性,可以依据实际的说明文大单元教学目标,把以某种顺序为主的典型说明文组合在一起,着重关注那些具有多种说明方法的说明文,抓住一篇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明方法供学生借鉴,如《中国石拱桥》的举例子、《苏州园林》的作比较等。

也可以围绕有关说明语言的大概念组建学习单元,目的是发掘“这一类”的语言共性,强调“这一篇”的语言个性。教师可以选取不同语言风格的文章,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异质”文本,重点在于“比异”,或者选取相同语言风格的文章,寻找说明语言的相同点,以丰富大概念的内涵,螺旋上升式完善说明文大概念思维图。例如,以《蝉》、《梦回繁华》为基础,补充《绿色蝈蝈》、《松鼠》等相关课文,通过对比阅读,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说明语言,让学生对不同的语言风格形成初步认识。

二、依据学习内容设计说明文大任务

一个好的说明文大任务应该基于说明文大概念的理解,并指向单元目标。威金斯和麦克泰格使用GRASPS 模型来架构任务,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任务的元素——Goal(目标)、Role(角色)、Audience(对象)、Situation(情境)、Performance/Product(表现或产品)、Standards(标准)[1]。这是创设大任务时需要关注的要素。不过,如果没有合适的大任务,可在大情境的贯穿下,由合适的关键任务替代,完成多个学习成果。

(一)把握实用特点,创设真实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提出要求,建议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2]说明文是实用文的一种,也应在实用特点的基础上,注意真实情境的运用,创设能够涵盖说明文读写的真实大情境。

好的情境要能切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感。[3]首先,大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学校生活中寻找灵感。《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晋祠》《故宫博物院》介绍了中国古代及记录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的建筑,与之相关的,学校中也有许多有意义的建筑,以“我为学校做宣传”为主题,围绕“如何把事物介绍清楚”这个基本问题,教会学生说明生活中的建筑物,可由此创设情境:

【情境一】学校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庆,届时将有其他学校的同学来校参观。请同学们选择学校内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建筑物,以班级为单位编辑成学校宣传画册,同时学校需要选拔一些优秀的同学以主人翁身份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这些有意义的建筑。

在这个大情境的驱动下,学生会在空暇的时间走访校园,实地考察学校的建筑,仔细观察并记录整个校园的平面图,搜集相关资料,积极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既为说明文的学习做了充足的准备,也让他们对学校增添一份自豪与热爱。

其次,也可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创设如下情境:

【情境二】在节假日,为了增进家人间的亲密感,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出游,你和你家人会选择去哪里呢?请你们在旅游之前做好详细攻略,按照预期的游览路线撰写一篇旅游解说词。

学习任务被置入说明文文本特有的情境中,学生可涉足课文中描写的特定空间,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游玩地点,可以是附近的公园,也可以是名胜古迹,或者祖国美好的山川河流。从身边的真实情境中挖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密切“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最后,社会中存在热点和重要讯息也是创设说明文大情境的素材,将说明文知识与社会事件元素结合,将有效帮助学生积累不同任务情境下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梦回繁华》《活板》《核舟记》分别记录了具有极大历史价值的《清明上河图》、传统的活字印刷术、精湛的微雕技术,可与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结合,设计“探寻文明的印记”的大任务。

(二)明确服务对象,建立角色意识

为了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情境体验,教师在表述任务时就应该提供足够清晰明确的信息,对象和角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确定服务对象是赋予学生具体的职业或人物身份,从而产生角色意识,这能让学生在面对任务时更有真实感,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某种拟真的身份对特定对象表达想法,在体验式情境中重新组织语言、加工语言,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说明。文章是写出来给读者看的,如果面对的群体不同,文章的实际用途产生变化,那么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风格等内容也有所转变。针对“探寻文明的印记”这个主题设计的情境如下:

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生生不息。为了迎接“世界文化遗产日”,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杭州某博物馆要举办展览,展现杭州风采,请你以博物馆志愿者的身份帮助完成本次活动,为博物馆设计展板。

服务对象是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学生的角色是志愿者,换句话说,他们在这里已然不是学生的身份,而是体验到了较为真实的情境,为展现杭州风采而努力着。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人服务。当然,学生也可以有多种角色体验(见表2)。

表2 不同任务类型的说明文角色举例

表3 桥梁介绍卡参考示例

表4 “设计游览方案和路线图”的学习活动

(三)契合说明需要,确定任务成果

学习说明文的目的是使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各种说明性文本,以及应对日常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读写关系常见的形式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融合”。大多数情况下,说明文写作是任务成果的首选。为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在立足说明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大单元的主题,依据实际说明需求,使说明文学习任务的成果多样化(见图1)。

阅读是输入和吸收,表达交流是外化和实际应用。说明文教学更应重视从阅读向写作迁移,关注读写联动,重视为表达而阅读,帮助学生适应实际生活,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实用意识。它的成果形式一般有书面和口头两类方式。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提出指导意见,这势必激发学生对文物的兴趣,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把写作博物馆讲解词作为学习说明文的目的,既具有正向激励作用,极大地符合了探馆热潮,也满足学生当讲解员的愿望,了解这些穿越而来的历史文物,感受中国智慧的结晶。

再以科普公众号推文为例,在微信普及的当下,学生对于这种知识形式是喜闻乐见的,知名科普公众号有“混知”“环球科学”“人民网科普”等等,它们把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并且十分接地气,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供学生选用,以教材选入的说明文为蓝本,学习并迁移相关说明知识,撰写感兴趣的推文,有序、准确、生动地介绍科普知识,将其发表在自己的班级公众号上,会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的实用价值。

三、围绕说明文大任务分解子任务

如何分解子任务呢?首先,须仔细考量每篇说明文在这个大单元中承担的学习目标,从而转化为合适的子任务;其次,考虑说明文与说明文之间的任务关系,如并列式、递进式或从属式。弄清楚这些内容,子任务的分解才会清晰,避免随意性。可从提取文本信息、关注说明方法、理顺说明逻辑、聚焦说明语言四个角度入手设计子任务,以便学生选择相应写作技法在实践中运用,理解对应的大概念。

(一)提取文本信息,拓宽知识视野

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传达信息”的功能。一般来说,相比其他文体,说明性文本的概念信息密度较高,学生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4]获取信息主要是为了梳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整体关照,这针对的是学生阅读的初步阶段。设计这类学习任务能培养学生获得说明性文本核心信息的意识,同时运用表格法、思维导图法、批注法等形式进行信息获取,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说明文。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即将召开,作为一名杭州市民怎么向外国友人及全世界人民介绍并宣传美丽杭州的历史文化呢?围绕这个大情境,联系相关课文,可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示例一】宣传家乡桥文化

中国石拱桥是中国桥梁的代表之作。在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中,桥被广泛采用,请你借鉴《中国石拱桥》《桥之美》等说明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一份有关杭州桥梁的介绍卡,宣传家乡的桥文化。

该项任务以桥梁为主题的说明文为支架,贯穿相关资源,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精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和划分段落的方法概括主要信息,写出石拱桥的相关信息,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大意,之后搜集并整理杭州桥梁的资料,例如,“东河第一桥”坝子桥、运河之上的拱宸桥、第一古桥忠义桥等,撰写一份合格的桥梁介绍卡,使读者了解它们的名称由来、特点、历史渊源,同时还需要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语言等方面下功夫,借助教师搭建的脚手架,积极展开探索,借鉴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把握说明方法,明晰使用效果

泛泛讲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效果,简要归纳说明对象特征,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哪篇课文都能这样教,反而无法让我们明白说明方法在这篇课文中的独特之处[5]。所以,说明方法应结合具体文本进行感受,其背后指向的是作者如何使用说明方法的意图,学习的是这一篇的语言特色。

王雅红借用最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通过观察记录、总结写作、制作作品等活动逐项分解任务,其中一项任务是评选“校园最亮景观”(如图2),目标指向的是如何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既能突出所写事物的特征,又能避免文章的枯燥乏味。

图2 “亮出我的校园”写作项目任务[6]

图3 “我是家庭小导游”大任务分解示意图

在这项任务中,选择《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这些课文中只是为了借鉴局部的说明方法,使学生能够清晰、形象地描述某一座建筑的具体特征,最终通过互动课堂形式“完成现场介绍校园”的大任务,学习说明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环子任务。

其实,一个大单元内的文本材料是互文共生的。如果把同质或异质文本联结,在对比阅读中能够很明显地发现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异同,在思考这些差异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学会合理组织材料,突出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三)理顺说明逻辑,学习谋篇布局

“文章结构的过程和结构的形式,从整体上,最恰当地记录了作者思维的程序和成果。”[7]真正读懂一篇说明文不仅意味着知道“讲了什么”,还要知道“怎么讲”“为什么讲”,说明文阅读通常是“得其意可以忘其言”。

以前文提到的“我是家庭小导游”这个大任务为例,其最终成果是完成一篇旅游解说词并进行模拟展示,意在使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可设计如下三个逐步递进的子任务:

在这个情境中特别要注意说明语言及顺序,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另一方面要注意旅游路线展示顺序的合理性。说明逻辑与顺序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研读文本时,应仔细探究说明顺序,理清各个段落以及整体结构的关系,便于更好地明确文本的架构,也能培养读者思维能力。例如,任务一的重点在于说明顺序的学习,相应的活动支架设计如下:

在篇章结构方面,学生可用流程图来进行梳理,使文章逻辑更清晰明了,再模仿结构,在迁移应用中设计出合适的路线图,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后续的任务中,可以联系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突出现场感,进行景点讲解演示,使这篇解说词更具有系统和规范性。

(四)聚焦说明语言,辨明主客观

说明语言要求客观、严谨,作者通常会有意隐藏自己的主观情感,我们不仅要通过语言关注说明文的共性知识,了解大致的内容,也要关注作者在里面蕴藏的思想以及情感,更需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文字深入文本,抵达说明文的精神内核,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所谓纯粹客观的说明,其实是不存在的[8]。

首先,辨别说明语言的客观叙述。在说明文中,那些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特征等词语都应准确无误。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执教《中国石拱桥》时,先出示赵州桥的挂图,布置看图说话的任务,让学生描述桥中小拱的位置,再回到原文,从“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句简单的表达中感受语言的准确表述,同时意识到桥梁专业知识的重要性[9]。这种方式重在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和检测学生对事物特点把握的准确度,侧重的是说明语言的客观性。

其次,识别说明语言的主观评价。每篇说明文都有独特的文本特质,不免带有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这需要更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个时候,读者就需要了解一点作者的身份、阅历等背景信息,以体会作者的感性经验背后微妙的情绪、情感或思想[10]。同样是写说明文,叶圣陶和茅以昇就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作家,语言上透出浓厚的文学气息,而后者是桥梁专家,其说明文更具科普色彩。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将其融入学习任务。

在分解子任务时,除了从这四个角度出发外,还需注意当评价运用于说明文学习任务时,应注意贴合说明文的教学理念及方式,紧扣说明文大单元学习目标和相应的学习任务设计并细化评价标准,使得“教——学——评”完美融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说明文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说明文阅读专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