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2023-10-11王昕
王昕
高职扩招就是高职院校结合国家教育需求面向普通高中生、中职毕业生以及社会考生进行生源录用,当前每年扩招人数接近200万,这一改革对增强全民文化素质有着积极意义。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创新模式,增强学生设备设计、安装、操作、维护等能力,以下展开相关分析。
一、高职扩招的发展背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部分传统操作人员逐渐被机械化技术所代替,其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实施扩招计划,不断增强技术人员能力,由此推动企业升级。总体来讲,在社会对技术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逐渐暴露人才短缺的问题,而进行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可以填补人才空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课程的重要性
实训课程是高职机电加工和智能控制等专业学生综合实训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步入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主要是将传感器技术、机械自动控制工程、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工业发展作为前提。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涵盖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训课程两大模块,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知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更加凸显出实训的重要价值。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角度讲也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脱节的问题,为此需要相应改革教育模式,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问题
当前我国机械行业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实际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对技术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从市场和企业发展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过该门课程涉及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不足,实训教学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培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其操作能力,还要重视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实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将影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而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課程之间衔接性不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综合性较强,并且课程类别复杂,学科之间涉及众多专有名词,学生难以在短时间掌握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并且每个知识点中都可能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比如上节课讲解和机械设计相关的内容,下一节课侧重系统检测,由此说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衔接性不佳,学生往往只能理解单独的知识点,而不同知识点之间衔接性缺乏,导致学生实践过程中难以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三)实训师资建设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地,然而相比普通本科院校,当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存在着投入的资金偏少、支出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仪器设备采购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一问题也影响了实训教育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实训过程中相关设备是保证实训教学的关键,有助于学生理论实践结合。不过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比如由于缺乏资金所应用的教学设备较为陈旧,导致学生PLC实训一体化难以实施,最终影响实训效果。
(四)实训评价指标比较片面
在职业院校一体化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能够督促学生改进自身的不足,然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具有片面性,设计过程中普遍将学生成绩作为主要内容,而未能针对学生实践操作和探索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学生缺乏设计与维修能力将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操作能力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问题,需要在信息化时代下加快课程改革,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主要措施如下:
(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扩招背景下需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教学的角度讲也需要完善教育模式,要求涵盖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内容,比如在实训课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操作意识,引导学生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与此同时需要促进校企合作,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在实训课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机电维修和操作技能,掌握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维修保养等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作原理。从理论教学的角度讲需要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自动化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等理论的应用,使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讲,需要高职院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等级证书考试,同样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推动实训课程改革
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新时期需要在高职扩招中分析学生发展特点,以既定项目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课时设置上也要平衡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打造趣味性课堂,由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点如下:其一,要基于学生职业发展,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逐渐提升技能;其二,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增强其认知能力,通过现代化教育资源以及信息化手段打造网络课堂;其三,要引导学生形成专业化思维,为学生搭建不同课程之间的桥梁,定期开展技能大赛。此外,鉴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涉及内容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加以优化,合理设置教学模块,创新原有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转变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促进理论实践的结合,并且引入MPS模块化生产实训,由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机制
在高职生源扩招的背景下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文化背景以及就业目标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确保实训教学具有弹性,也就是结合职业能力需求以及教学模块设计、教学单元设计、知识点设计进行知识分层与技术分类。比如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项目驱动是常用方法,能够有效融入直观演示教学、工程案例教学,将实际案例作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专业化思维。
(四)创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高职扩招使得生源更为丰富,主体不仅包括高中生,还包括农民工、退伍军人、社会考生,针对成立家庭的在岗人员需要帮助这部分群体平衡好学习工作和家庭,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学习来源,拓宽视野,让在职学生实现学习工作两不误。比如利用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在线直播软件以及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等教学资源提供多种学习途径,而教师也需要在网络中加强监测,引导在线课堂人员积极互动。
(五)实训师资建设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校内实训是改革的重點,教学场地环境和设备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一体化教学场地,完善实训设施,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发挥重要角色,高职院校要科学制定教师培训机制,全力保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效果,这一过程中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定期委派教师到企业参观考察,及时了解全新的机械加工技术和理念,丰富自身的理论。与此同时,需要完善激励机制,比如对为机电一体化实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提供奖励,并通过完善奖惩制度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六)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之后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专业核心课程评价主要针对机械零件设计与维修进行,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此达到其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将期末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结合起来,分析学生设计和维修能力,关注学生期末成绩的同时加大平时表现考核的权重,也就是将原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分别占比30%、70%改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30%,设计与维修考核占40%,由此更加系统地评价学生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成绩加以关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衔接较差、师资建设问题、教学评价问题,要想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需要高职院校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通过多种途径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多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