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3-10-11张建宇
Topic: Research on Chinese Art Collections in North America
专题:北美藏中国艺术品研究
张建宇 | 中国人民大学
北美(美国、加拿大)系统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史始于十九世纪末,首先在以波士顿为中心的新英格兰地区流行,之后逐渐拓展到其他地区。进入二十世纪,伴随着北美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中国艺术品入藏北美博物馆,或者私人藏家手中,包括青铜器、玉器、佛造像、壁画、卷轴书画、陶瓷等诸多品类。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顶级珍品,譬如晋国青铜器子乍弄鸟尊、后赵建武四年(338)金铜佛坐像、王羲之《行穰帖》唐摹本、洛阳龙门石窟浮雕帝后礼佛图、纳尔逊藏北魏孝子石棺、唐代《历代帝王图卷》、李公麟《孝经图卷》、易县八佛洼三彩罗汉像、大德寺本《五百罗汉图》、洪洞广胜下寺大雄宝殿元代壁画、北京智化寺明代藻井等。时至今日,北美早已成为东亚之外收藏中国艺术品最丰富之处,此中翘楚当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即弗利尔美术馆/赛克勒美术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以及加拿大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这六家。
本期组织的四篇文稿都是对北美藏中国艺术品的专题研究,涉及壁画、佛造像和卷轴画三个品类。孟嗣徽多年致力于山西寺观壁画研究,这篇《20 世纪初山西寺观壁画流散与缀合及相关问题》是其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思考了晋南寺观壁画北美流散品的壁画原位、壁画缀合以及绘制年代等问题。易丹韵《河北地方制作的两件石雕法界佛像》考察分藏在波士顿和旧金山的两尊河北派白石“法界佛像”,作者对这两尊造像进行细致的“合璧式”观察,重点对年代学和图像意涵进行考论,观点颇具新意。孙博《由波士顿藏本看大德寺藏〈五百罗汉图〉的五个面向》聚焦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的十幅大德寺本《五百罗汉图》,指出此批南宋罗汉画作体现出“异域表现”“地方故事”“施食荐亡”“展演奇瑞”以及“赞助供养”这五个不同面向。刘科《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道子墨宝〉元帅神图像初步研究》运用图像学方法,结合大英图书馆藏《玉枢经》元刊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资料,对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道子墨宝》册中的道教元帅神形象进行了深度解读。
总之,这组专题有两个基本初衷:一是藉由讨论北美藏中国艺术品,旨在对国内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和写作带来启示;二是希望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实现流散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