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值得关注的论著
2023-10-11孟凡华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建设技能型社会及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职业教育,又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些是当前构建技能型社会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反思与努力构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核心主题。书中从“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及治理探索”“职普继教育融通发展探索”“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及实践探索”及“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四个方面,针对当前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及核心问题进行思考。
贾旻,闫卫平/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
《职业本科教育的性质及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本科教育内涵理解包括学术性和职业性两个关键维度。学术性,是职业本科教育达到本科教育水平应具备的条件;职业性,是职业本科教育成为一种本科教育类型应具备的条件。职业本科教育内涵分析需要实现路径转向,分析的关系对象应定位于专业教育。技能人才工作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专业化特征,内在地要求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专业教育属性,这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学术性涵义。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体现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仍然要遵从职业教育基本逻辑。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框架构建要关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平台三个关键要素。职业本科教育专业课程的合理结构是:经典学科课程+技术学科课程+能力本位课程。
徐国庆,王笙年/《教育研究》,2022年7期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法人代表人复合多元模式创新研究》
该著作从国家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出发,揭示了积极探索和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及衍生特征、办学模式、法人治理结构和法人代表人模式的关系等基础问题,从理论渊源、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审视了我国法人(定)代表人模式的基本情况,比较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地区)公司代表人模式的经验,以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法人代表人模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依据,就如何实现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法人代表人复合多元模式创新进行了系统论述。
雷世平/中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普职教育结构调整:基于技能需求结构的分析》
准确预测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规模及其与普通教育比例问题的前提。综合使用微观调查数据与政府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高技能水平和通用性技能的劳动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职业教育毕业生步入低技能水平的行业或者职业。根据劳动力市场对技能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普职结构势在必行,为此需系统把握技能供需结构。在需求侧,需对技能更精细地界定与分类,加强技能需求结构调查、预测与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可及性;在供给侧,应加强对职业教育技能供给类型的研究,并依据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叶阳永/《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年3期
《终身学习视域的职业教育论略——基于北京职教的创新实践》
该著作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终身学习行动愈发普及、终身学习时代正在走来的大背景,以终身教育与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的综合视角探讨职业教育的若干核心话题。第一章讨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和落地实现的策略,以及相互间的关联关系,学习型社会与教育的互动,学习型社会中的大职业教育;第二章讨论终身学习时代职业教育的战略方位、重心高移、北京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战略布局与创新策略;第三章讨论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第四章讨论协同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产学融合;第五章讨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未来展望;第六章讨论技能型社会的内涵、技能型社会的人才培养指向、基于调查和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及高技能人才特征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第七章讨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以及院校质量发展评价,并对高职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加以构建。
史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
《新工科背景下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与育人新范式》
文章从培养目标、育人模式、建设目标三个维度对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理念、方法、标准展开了对比分析。深入理解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根本遵循,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培养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前瞻性、世界胸怀和全球视野,能够引领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重点分析未来技术学院的六条建设途径:科学选才、本研贯通个性化成长新路径、革新知识与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新模式与教学场景新形式、产教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引领学生创新发展新评价体系,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其他高校和学科开展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力/《江苏高教》,2022年10期
《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
该著作对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及其实证分析方面做出相关探索,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理论、类型教育理论和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理论、实践依据;第二章是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内外环境、制度选择与运行机制;第三章对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跨界转型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是中、德、澳三国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分别分析了中、德、澳三国的成功经验、不足与发展趋势;第五章是对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的梳理;第六章提出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李国年/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5月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通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力求实现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与优势产业,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探索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模式。该书紧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理论现实问题,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等手段,综合了经济学、人口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分析职业教育对云南夯实人力资源、拉动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并借鉴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积极探索云南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廖炼忠,晏月平/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
《功能结构视角下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制度构建》
多样化发展是破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战略选择。新时代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要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 快变量”必须实现四方面功能的全面充分释放。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知识性、技术性和开放性短板,需建立完善与多样化功能结构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有序引导中职按功能特色合理分类发展;制定培养标准,建立完善职业教育技术知识体系;地方政府主责,搭建平台对不同功能特色学校给予分类支持;强化示范引领,在区域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优质中职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制度保障,构建中职多样化发展良好生态,以此全面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多样化发展新格局。
郭静/《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11期
《高等职业教育扩招与外部质量保障研究》
该书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视角,对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阶段发展历史、制度和特点进行研究,探究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问题。从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分析“国家和地方分级管理”的外部质量保障运行模式、组织建设、多方参与等体系构成要素。书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还将面临一次新的改革,改革的重心将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刘康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