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2023-10-10袁怡曼李珂欣

美与时代·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

袁怡曼 李珂欣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参加的活动,也是师生互动、教师指导频次较高的活动。该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三门峡市A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进行探究,了解该班美术活动开展现状,发现该班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基于分析提出能够提升幼儿园中班教师美术活动指导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直观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进行思维,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通过运用各种材料感知周围生活,这就为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中会存在导入过于直接、投放材料与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以至于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限制幼儿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一、A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现状调查

(一)活动前物质材料准备单一

充足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活动准备一般分为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通过对三门峡市A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1.经验准备

美术活动的开展应以幼儿经验为基础,每次开展美术活动前,就教师此次活动内容是否基于幼儿经验进行访谈,统计过后得出以下数据:在20次美术活动中,有16次活动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占比80%。还有四次活动,幼儿没有先前经验,但老师会有意准备,占比20%。如开展绘画《多种多样的房子》前幼儿在生活中已见过各种建筑物,绘画活动《小蚂蚁》由于幼儿没有先前经验,教师会提前展示蚂蚁形象的PPT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蚂蚁身体各个部位特征,积攒经验以顺利开展活动。由此可见,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非常注重幼儿的已有经验。

2.物质准备

材料是美术活动的重要载体,幼儿的思维活动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美术活动投放材料的多元化能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该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形式多样但每次投放的材料类型都比较单一。如:在折纸活动《彩色小花》中只投放了剪刀和卡纸两种材料,绘画活动《斑马线》中投放材料为画纸和油画棒,在《我喜爱的食物》手工活动中仅投放超轻粘土一种材料。材料类型过于单一,不能对幼儿感官进行丰富的刺激,限制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活动过程中幼儿操作受限,呈现效果单调。

(二)活动前导入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幼儿兴趣

良好的活动导入能够吸引幼儿兴趣,将他们迅速带入活动情景。通过观察统计,该幼儿园中班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能够用多种方式导入,主要有出示PPT、讲故事、观看动画、展示实物、猜谜五种方式。在20次美术活动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式为出示PPT,总量为5次占比25%,如《小蚂蚁》活动中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特征。教师运用讲故事方式导入的活动次数为4次,占比20%,如《森林里的聚会》活动中,教师讲述了森林之王大老虎举办聚会邀请小动物参加的故事让幼儿剪出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形象。观看动画的导入方式被教师运用5次,占比25%,如《春天》活动中教师播放《春天来了》视频将幼儿代入情景,《动物世界》活动中教师播放《动物兄弟》吸引幼儿兴趣。教师运用展示实物方式导入次数为3次,占比15%,如《小小潜水艇》活动中,教師拿出潜水艇模型进行展示,形象直观。运用猜谜形式导入的次数为3次,占比15%,如《美丽的大白鹅》活动中,教师出示谜语“小小船,白布篷。头也红,桨也红”来激活幼儿大脑思维,提升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场景概括力。

(三)活动目标制定不合理

在观察中发现,有些教师在组织开展美术活动时由于不了解中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而制定一些低于中班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如在《漂亮的裙子》绘画活动中,教师制定的能力目标如下:“能力目标:会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衣服。”由此例子可以看出,教师想要通过这个绘画活动让幼儿学会用线条装饰衣服,也就是幼儿能够将颜色涂在“衣服”上就可以。但是这个目标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较为简单,对幼儿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

(四)活动氛围紧张

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营造宽容、自由的氛围,给予幼儿大胆创作的空间,适时地有效指导。在本次调查中,美术活动的气氛情况如下:20次美术活动中,活动氛围紧张的次数为11次,占55%,如在《小蚂蚁》活动中,教师多次强调让幼儿注意自己怎样画蚂蚁的各个身体部位,要求与自己画的相像,看谁画的不像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以至于幼儿的作品多数雷同。师生互动融洽的次数为9次,占比45%,如《创意粘粘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之前收集过的枯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

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三门峡市A幼儿园中班教师在指导美术活动时有这些优势:首先,教师注重活动前的引导,会采用不同方式吸引幼儿兴趣并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其次,教师重视幼儿的直接经验,在访谈中也发现,大多数老师都非常注重活动的经验准备。她们认为,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顺利地开展美术活动。当幼儿缺乏有关活动的经验时,教师会在活动前帮助幼儿增长相关经验;最后,教师较注重幼儿的创作想象,会开展一些创意活动,没有主题限制让幼儿自由创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活动前准备的材料有时不够丰富;第二,活动目标制定不合理;第三,教师有时在指导活动时过于死板,限制幼儿想象,行使教师权威。

二、影响幼儿园中班

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因素

对于以上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对教师们进行了访谈,分析后得出以下影响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指导策略的因素:

(一)教师对中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认知不够完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能用笔涂涂画画,4-5岁幼儿已经能够沿边线较直的画出简单图形或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1]中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进一步发展,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剪刀等活动器材,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绘画的形象和内容也会较为丰富。

对于前面提到的有关活动目标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画出裙子的形状,按自己的想法装饰,完成后剪下来将全班小朋友的作品做成一个小小衣橱放在美工区展示。

在访谈时还发现,一些教师不注重中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忽视幼儿的心理特点,直接将自己觉得不错的内容用于美术活动,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幼儿,因此活动中缺少吸引幼儿的点,导致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不高。

(二)教师不明确身在美术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2]。它准确地描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但在观察实际教学活动后发现,一些老师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在美术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她们是整个美术活动的主导者,注重幼儿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标准来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幼儿的美术活动更多的是对成人的模仿,而非基于自己的主观体验,使得美术活动外在于幼儿本身,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制[3]。比如在活动刚开始时有的老师直接出示范画让幼儿照着临摹,并不会给予情景循序渐进启发想象,也不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活动过程中重复多次教幼儿应该怎么画,规定房子必须横平竖直,禁锢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进行访谈时,这些教师表示这样做的原因是她们认为幼儿要重复多教才能学会,认为一次美术活动成功取决于幼儿的作品相似于范画且掌握了本次活动所教的绘画技能而不是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创作力的表达。但是会有更多的老师扮演好了美术活动中的角色,她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导入,比如创设情景、讲故事、猜谜等,将幼儿迅速带入课堂,在必要时向幼儿伸出援助之手,为幼儿提供材料,尊重他们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创作。这些老师认为,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往往比掌握美术技能更重要。所以,教师清楚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对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都有极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三)教师美术素养有待提高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相对于学生获得“杯水”的知识量,教师自身应有十倍百倍的“桶水”知识。对于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开展美术活动时,不仅要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素养还要兼具一定的美术素养,要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提取相关信息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导,使其在现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大学期间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对于美术方面的学习只是皮毛,一些教师更加擅长音乐方面,在进行美术指导时就会心虚,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给幼儿指导。“就我个人而言,想过自己是美术专业出身该多好。有时候孩子们画的总觉得哪点别扭,但具体是哪也说不出来,更别说指导了。我要是专门学过美术,就能把一些专业词汇用孩子们听得懂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孩子们也能学到更多进步更快一些。还有时候有的孩子会画跑题,我不知道是要拉回来还是顺着他的思想不管,挺困惑的。”这是D老师的一段话,D老师平时教学勤勤恳恳,时常反思。像她这样的老师有很多,她们都深知自己的美术能力不强,这一点时常困扰着她们。

另外,有时美术活动的材料投放类型单一,这样的物质材料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维。针对这一现象有些教师表示她们对美术活动可以投放的材料类型并不十分了解,只在自己有限的认知范围内给幼儿提供材料,认为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并不能提升活动的效果,只是浪费时间。以上,构成了影响教师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策略的主要因素。

三、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

中教师指导策略提升建议

(一)深化对中班幼儿的认识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看法,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教师应熟记《指南》和《纲要》,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对中班幼儿有正确充分的认知是教师开展美术活动的思想基础。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中班幼儿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对所教班级的幼儿的特点有清晰的认知,这种认知既普遍又特殊。教师不仅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细心观察班级里每一名幼儿,了解他们之间的相同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开展美术活动、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多与幼儿接触、交流,对其真正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做到心中有数,选取这些内容开展活动并给予适宜的指导,促进幼儿发展。

(二)积极反思,明确自身定位

反思是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诊断的有效方式,对提高教师自我认知、认清自己角色定位有很大益处。教师应该清楚自己在美术活动中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扮演掌控者、思想禁锢者的角色行使教师权威。认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与他们平等地对话,了解其想法才能在恰当地时机介入指导,留意幼儿的状态,任何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是思想的火花。也可以多观摩优秀同事的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情况借鉴优秀之处,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不经意间就掌控整个活动的情况,这样可以强化教师的儿童主体意识。此外,团队研讨中大家思想上的交流碰撞也能够促进反思,更准确地把握自身在活动中的身份。

(三)提升自身美术素养

1.重新认知幼儿园美术活动目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要明白美术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最终画出跟范画一样的作品,而是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自己想法的表达,对活动主题的创造与想像。因此教师不要去干涉幼儿的想法,把权力交给儿童,营造轻松、活跃、宽容的心理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创设开放的、充满创意的教育环境是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4]。教师在幼儿园应该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赏识幼儿每一次不起眼的创造,鼓励其画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发掘孩子自己的语言本身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5]。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有效指导与评价,要顺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强调幼儿个性、情感的发展,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幼儿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注重自身美术素养的提升

美术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或结合自身情况主动进修自己美术素养的短板方面,多阅读专家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以拓宽视野,也能从专家那里汲取经验和指导幼儿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长处多探索其类别里的材料,比如手工类的彩纸、不织布、丝带、超轻粘土等,丰富材料的类型,激起幼儿的兴趣,增添美术活动的活力。将新的理念融入美术活动,如STEAM教育的体验性理念要求教师丰富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根据绘画主题带幼儿出游,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6]。只有教师有了专业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更有理论的支撑,可以针对不同幼儿、不同材料因材施教,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对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更好达成《纲要》中提出的引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目标。另外,美术素养的提升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应跟紧时代,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站在学科的前沿,做到终身学习,才能将先进的思想传递给幼儿。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娟.多维互动中自主创作: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应然追求[J].学前教育研究,2022(6):82-85.

[4]庄婉瑜.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11):70-72.

[5]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4(9):70-72.

[6]季海燕.基于STEAM課程理念的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J].幸福家庭,2019(17):29.

作者简介:

袁怡曼,硕士,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领域:学前儿童游戏与课程。

李珂欣,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宋国栋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