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机制与路径
——基于陕西省链长制建设分析

2023-10-10杨晓露

社会科学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链长陕西省产业链

王 静,杨晓露

(西北政法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前进道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促进产业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产业链的竞争上,产业发展也由传统制造业逐步向高新技术转移,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我国制造业多集中在钢铁、造船以及化纤等中低度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数控、芯片等领域自给率不足。因此,我国多个省份提出发展重点产业链,以期能提升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供应率,避免陷入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困境,链长制也继河长制、林长制后被提出[2]。

实施链长制有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增长,作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省份和装备制造基地,陕西一直以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重工业、加工制造业等,拥有较为良好的传统产业基础。2021 年上半年,陕西省紧跟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省份之后,确定了23 条重点产业链,包括数控机床、光子、航空、重卡等在内的六大支柱产业以及十四个重点领域;同时陕西省积极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速创新资源向创新主体聚集,各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地市(区)等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努力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产出一体化[3]。

目前,陕西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闭环,但是要看到链长制在助力重点产业链发展方面仍存在机制僵化的问题。除此之外,陕西的重点产业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慢,整体重点产业链发展不健全、不稳定也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文章对陕西省产供两端进行梳理分析,结合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及障碍,从而确定基于链长制的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提出相关推动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以期畅通陕西产业链堵点,为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为区域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提供路径借鉴。

二、文献回顾

产业链思想的有关研究起源于国外,在亚当·斯密之后,Hirschman(1958)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产业链视为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一系列关联产业,阐述了产业集聚的必然趋势,较强的聚集效应提高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4]。

重点产业链是选取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着重发展,综合梳理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对于重点产业链的研究集中于2020 年以后,目前国内对于产业链的研究较多,具体来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产业链类型方面的研究,学者王家瑞和王禹(2001)根据产业结构链之间的直接关联和完全关联将产业链分为无相关联和有相关联两种类型[5];王静(2021)研究了跨界共融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双联动协调发展,从外部异质性、内部保护性和新发展格局的综合视角探索了其驱动因素及双联动协调发展形式与机制[6]。二是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双链协同发展的研究,黄群慧和倪红福(2020)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指出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完善创新发展环境以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7];王静(2021)梳理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内涵逻辑,提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赋能策略核心要素[8]。三是关于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的研究,王静(2021)基于协同理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加大协同创新,优化投入结构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的韧性[9];杨丹辉(2021)提出要重视产业链风险,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坚持制度、技术齐创新以产业链现代化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10]。这些现有的研究文献为分析产业链产供两端发展以及如何提升重点产业链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关于链长制的研究方面,刘志彪和孔令池(2020)认为链长制是适应双循环的需要,对市场协调运行机制下的产业链管理模式进了良好补充[11];林淑君和倪红福(2022)分析中国产业链链长制发现其在功能定位与体制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错位和僵化,需要建立次级链长制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12];杨蔚民(2022)指出链长制是市场与政府结合的产物,要以科技赋能、因地制宜,引领链长数字治理,避免“全能型政府”[13]。

总之,虽然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思想起源于国外,但是国内学者对产业链、创新链从不同的方向、运用多种方法有着丰富的研究,尤其是延伸了重点产业链、创新提出链长制这一内容,并且在政策推动产业链水平升级方面有不少的成果。文章的研究离不开上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支持,总体来说,国内聚焦重点产业链的研究较少,多数学者集中于产业链的治理和链长制的评价,对于基于链长制的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路径鲜少提及。因此,文章综合当前学术界对产业链及链长制相关发展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缺失,以陕西省链长制为例,探究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三、重点产业链产供两端梳理分析

(一)产供两端发展现状

受2020 年基数前低后高影响,2021 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逐季放缓;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11.1%,与前三季度相比回落0.1 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6.7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速6.7 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6.0 个百分点(如表1 所示)。

表1 2018-2021年陕西省三产GDP比重值

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分为两个阶段:1978-1985 年产业结构为“二一三”,1986 年至今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总体上陕西省主要依托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但近几年随着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逐步上升。运用AHP 法构建包含综合经济、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教育科技四个方面22 个指标的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综合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陕西省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排第14 名,处于中等水平。梳理陕西省部分龙头企业发现,其主要经济支柱仍以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小(如表2 所示)。同时陕西2015-2020 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逐年上升,进出口额也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表明陕西与国际合作深度化,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如表3 所示)。

表2 陕西省部分龙头企业

表3 2015-2021年陕西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与进出口额

(二)产供两端失衡原因

结合陕西省产业链、供应链两端发展现状,可以看出陕西省制造业长期以来表现出结构性失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在因素:一是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跨国企业在全球进行多元化、区域化的布局,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向分散型、本地型演变。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工厂停工,全球产能不足,供应链下游库存位于低位,影响到陕西省产业链的发展,许多行业企业暴露出安全隐患,众多小微企业停业导致资金链断裂,致使陕西省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失去支撑力,同时政府在疫情发生后不得不分散力量应对,在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上较疫情前有了不小的弱化。二是西方国家打压我国科技进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使国际经贸合作受到阻碍,破坏全球企业合作[14]。全球化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陕西省位于西部交通要塞,许多行业产业与国际合作,政治环境的影响下,陕西省出现产供两端失衡。

内在因素:一是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过去几十年中,陕西依靠传统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但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这一关键要点一直没有改变。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从陕西部分龙头企业可以看出,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三是产供成果转化机制不成熟,近年来,陕西省政府项目课题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也不断增多,但是整体来说仍有许多产业是企业与企业合作,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不能够有效转化。四是产出效率相对不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传统制造业发达省份,这也是造成陕西产供失衡的一大原因。

(三)产供两端统筹规划

应对外部影响:借助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的经济双循环的产供良性运行的基础。第一,产供双链向生态系统转变,要紧紧抓住我国工业体系基础好、市场潜力巨大和制度优势等有利契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聚焦靶心,精准施策,借助国内优势不断增强陕西省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平台型企业的引领效应,“赋能”产供双链[15];第二,高效利用国内国外两大发展市场,结合市场优势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外合作,积极推进国内企业走出去,不断挖掘供应链的内涵、特征与深度,加强企业在国际上的整合能力,促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

应对内部不足:要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协调发展。第一,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完善市场发展秩序,统筹规划,加大资金、土地等要素投入力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第二,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打破产品流通壁垒,在政策方面发力,打造高新优质企业绿色通道,消除产业链各环节的机制阻碍;第三,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因企施策”,合理规划与引导新型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使企业更好地融入国内国外两大市场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程度[16];第四,以市场为主导,通过联合企业、政府、国际市场打造统一的市场,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以强化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主导方向,着力提高产业链韧性与供应链弹性,从而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发展。

四、重点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障碍

(一)重点产业链发展机遇

1.政策规划文件密集出台。自南方多个城市开展重点产业链以来,陕西省紧跟经济强省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1 年7 月6 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意见明确省级部门领导担任“链长”,围绕六大支柱十四个重点产业推动23 条重点产业链齐头并进,由省工信厅牵头,加大资金扶持,建立统计监测和评价机制。同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政策措施,提出支持连锁企业做大做强起好带头作用,加大奖投力度激励企业研发攻克核心技术,强化产业链招商补链增链,强化要素保障。2021 年下半年陕西省政府发布多项有关产业链发展的文件,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有效激励相关企业的发展。

2.“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拓展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出口,并且为对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机遇。陕西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省份,同时也是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2015 年《陕西省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意见》的实施推动了陕西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辐射范围,在海外搭建投资服务平台。目前,陕西在航空航天、汽车重卡、能源装备、重型汽车变速器、单晶硅光伏、电力设备等领域拥有国际前沿的产品和技术。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对处于交通要塞的陕西而言,其交通物流体系会进一步健全,从而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将会加快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完善产业链的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重点产业链基础扎实。近年来,陕西致力于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动力、添活力,从扩大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开放,到扩大跨境投资合作,努力拓展资金、人才、科技等领域国际合作。陕西自贸试验区在2020 年上半年新设立的市场主体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有余,高科技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了19.2%和14.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比重达到了59%。可以说陕西在制造业方面具有很强的工业基础,其中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相对较好。

4.秦创原平台初步建设完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追赶超越,最重要的依托和最大的潜力在创新,2021 年,陕西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西下足力气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加速创新资源向创新主体聚集。各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地市(区)等积极参与。2021 年前三季度,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万家,成为陕西企业增长的“主动力”。可以说,秦创原平台的建设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和机遇,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更强劲的动能。

(二)重点产业链发展障碍

1.关键要素支撑能力弱。陕西省确定的23 条重点产业链中包含多个需要高新技术创新才能促进发展的行业,数控机床、航空等重点领域更是以研发创新为生命线。与国内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的省份以及陕西相邻两省就科技创新能力相关的指标比较发现(如表4 所示),陕西省2021 年R&D 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居西部第一;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位居五省一市的第三位;“双一流”大学的数量仅低于上海市,排列于第二位。但是不难看出,陕西省拥有3 所“双一流”大学,建成26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利授权数量却低于其余省份。结合相关数据,陕西省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存在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需求、重点产业链联系不够密切,产业链整体升级转化慢的瓶颈。

表4 2021年五省一市区域创新能力指标比较

2.风险保障体系不健全。陕西省23 条重点产业链建设相关政策条例多出台于2021 年年中,由省部级领导牵头,一链一人一策带领相关行业发展,同时政府联合高校建立的秦创原平台激发了一部分中小型、新型企业、行业以及高校团队的成果转化热情,但是重点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与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法律保障息息相关,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网络安全更是一项重点任务。与长三角地区相比,陕西为产业链提供法律支撑体系建设仍存在不足。例如,江苏省2021 年2 月份开展了“产业链+法律服务”先行先试,对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布局,组成十大产业链律师顾问团,为有后顾之忧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支持。目前,陕西省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条例。对企业来说,缺少对核心数据、技术的风险分级管理,拥有资源但缺少保障,难免畏手畏脚。除此之外,拉动市场投资重点产业链也需要政策的支撑,需要法律条例降低市场风险,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率。

3.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慢。自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陕西凭借“旱码头”的交通优势奠定了自身的经济地位,但是发展机会的增多并未根本改变西部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陕西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现有产业对能源的开采、深加工产业的依赖程度要高于高新技术,一旦资源耗尽,陕西的产业发展会面临链条断裂的情况,依靠资源的开采难以实现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的目标。目前确定的23 条重点产业链中近半数是高新技术产业,陕西发展最好的航空、汽车、煤炭等制造加工行业从能源向技术的转变难以快速完成,这类行业产业链短,与当前世界高新技术的关联度较弱,对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性不强。

4.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目前陕西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闭环,但是在高校、市场、政府协同助力重点产业链发展方面存在机制僵化的问题。第一,科技创新机制僵化,科技研发的主体地位尚未完全转移到企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知识-技术-产业链条脱节情况较严重;第二,融资体系不健全,陕西省以银行、保险公司为主的市场金融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有一定的歧视,不能够支撑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17];第三,科技成果的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交易和运作效率低,缺乏具有综合背景的专业人才,领军企业之间各项技术的壁垒高,行业内部难以资源共享,这些都是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的困境。

五、基于链长制的重点产业链的机制建立

根据对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的产供两端梳理分析、机遇以及障碍分析,建立基于链长制的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机制。

(一)完善总群链长工作机制

以提升链长制的重点产业链集中度和显示度为重点,陕西省可设置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总链长,由省长担任。每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设群链长1 名。每个重点产业链设群链长责任单位1-2 个,由相关省直部门担任;设盟会长单位1-2 个,由省内在该产业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联盟、协会或商会担任。一是建立总群链长例会制度。由总链长或委托其他群链长负责召集半年会,同时形成群链长季度例会,建立月度群链长责任单位调度会议制度,以及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产业链联盟会商制度,由盟会长单位适时召集召开。二是根据集群重点产业链图谱编制和清单梳理情况。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及时收集产业链培育问题,分类建立台账,个性重大问题通过群链长例会、群链长责任单位调度会和联席会协调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建章立制或出台相关政策统筹解决[18]。三是建立督促督办制度。重点督促总链长、群链长工作安排落实情况,产业政策贯彻情况,短板弱项攻坚情况,企业问题解决情况等,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根据集群产业链规模能级、创新能力、龙头企业培育、项目支撑、国内外影响力等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

(二)明确群链长工作职责

“链长”要把重点放在新兴行业,这与陕西大力推动工业转型、提升整体产业质量的目标相一致。各群链长应在有明细分工的条件下做到以下几项职责:一是推动集群能级提升。组织群链长责任单位、盟会长单位、有关研究机构等开展集群发展方向、“五链”深度耦合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推动分包联系集群发展能级提升,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集群。二是组织研究产业政策。加强集群产业链调研,深入掌握产业发展现状,组织研究制定相关规划、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等。三是组织编制图谱清单。组织群链长责任单位、盟会长单位编制集群重点产业链图谱,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人才、技术、平台、企业、项目、园区、融资、用地、环保等方面清单。四是组织攻坚短板弱项。根据图谱清单,组织梳理集群产业链发展堵点痛点难点和短板弱项,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实现集群产业链培育目标[19]。

(三)实施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政府进行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具有深厚的发展经验,能够较好地把握该领域的发展机遇。一是“一个领导”简政放权。减少对重点产业链发展的过多微观干预,施行更加开放化、宽泛化、柔性化的政策,“链长制”的最终目的是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以产业链集聚资金链,以政策链支持产业链,达到多链融合,做大做强产业链。二是抓住创新这一重要着力点。创新需要人才以及企业的支撑,弱化“链长”的行政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会议,省市县三级联动最大限度地开辟重点产业链“绿色通道”,减少管理审批中间环节,探索多级联动支持的实践模式,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面向重大产业技术问题,组织好重点产业各层次人才构建研发或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提升科技赋能效力,推动重点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

(四)建立监管机制优化市场环境

一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企业家的“主角”作用。全力支持企业家创新实干,“链长”也要当好“配角”,为产业链健康发展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惠企助企政策。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强对中小型关联企业的融资支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为产业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借助数字化力量,构建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产业主体招引体系和产业高质量评价体系,为招商引资、评估企业经营情况和企业创新能力、全面评价区域内产业发展提供明确、可量化的重要依据[20]。四是实行“四自一简”新型监管策略。简化业务核准手续,提升办事效率激发重点产业链中小型企业的活力,对重点产业链对外贸易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成立陕西交易监管平台,实施“互联网+监管”。

六、链长制助力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的路径建设

结合上述重点产业链的机遇、障碍以及发展机制,借助链长制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创新链、供应链、制度链深度耦合,陕西省链长制助力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路径结构应如图1 所示,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图1 陕西省链长制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路径结构图

(一)实施产业集群化夯实基础

一是加快构建企业集聚、项目集合、创新集成的产业生态体系,要在推动链式发展上有新突破,强化规划引领、链主带动、企业配套、平台支撑,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产业集群[21]。二是拉长短板,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补贴,全力扶植这些处于“短边”状态的产业部门,奋力拓宽发展瓶颈,发展新型显示、物联网、智能终端、新能源等技术型产业的同时,补齐制度短板也是未来陕西发展重点产业链的关键。三是优化长板,将原本做得好的产业,如汽车、航空、煤炭、富硒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原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结合陕西省产业链环节的特殊性寻找新的突破口,保证推进产业链水平提升。四是完善中小企业创新的“生态位”,使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提升陕西省的产业基础能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集群。五是强化多市联动发展,陕西省内有相关联的链主、龙头企业的市与市、区与区之间可以签订协议,建立协作机制,有助于摸清各个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短板,狠抓链主企业,市级、区级、县级对接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

(二)筑牢数字化支点融合贯通

陕西省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一体化建设,同时将数字化改革贯彻政府行政机关,确保重点产业链企业的高效发展。一是将数字化改革贯彻政府各领域各部门,重塑党政机关与社会企业的制度链接,在部门与产业链企业的对接上,从部门到乡镇各级要厘清链长制行政边界,解决社会交易成本偏高难题。二是发展产业链方面要具有全国一盘棋思维,不断深化垂直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的融合,避免过度强调区域产业发展而影响国家整体产业链发展,形成陕西省产业网状的链式结构,进而通过构建“数字大脑”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是加快建设智能产业,实现原料及成品溯源,加大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促进各要素有序流动,借助数字化平台做好产业运行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维护重点产业链互联网正常运行秩序,对相关企业核心数据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构建全面的预测、防护、抵御与恢复系统。

(三)抓住创新链引领共享成果

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的原有单一运行模式,就要真正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出发点,让以领军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创新联合体成为出题方,采取揭榜攻关方法,自下而上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链的上游主体,直接面对企业的创新需求,聚焦“缺芯、少核、弱基”等核心技术短板,全力突破“卡脖子”科技瓶颈。一是在各类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中,将企业技术创新的难题纳入项目指南,邀请企业专家加入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过程。二是继续提高应用推广价值在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各种科技奖励评审、各级科技人才评价和各类人才工程中不能简单“数论文”,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前沿的研究,为持续创新奠定好基础。三是基于共享、共创的开放创新理念加强企业合作、地方合作,在部分应用性强的学科领域要建立以应用推广价值与实效为主导检验标准的评价体系。四是提升片区间的联动水平,建立创新成果分享机制,推动信息共享,省工信厅牵头调动相关力量举办“重点产业链协同创新月度座谈会”,将负责“链长”与市区负责人聚集起来,建立产业融合发展长效机制,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分享创新成果,谈痛点、找堵点,确保产业链对接畅通、贯通循环。

(四)构建产业生态链协调分工

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对产业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对产业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有弹性有韧性有支撑,努力建立健全产业链供应链系统化体系。一是坚持专班跟进、重点进攻、全程服务,打造全周期服务链条。围绕重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引入“一企一策”,坚持链主企业指导,举办陕西省重点产业技术中心培训班,政府支持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加大对产业链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提供个性化服务,评定比学赶超优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二是落实容缺办理等改革举措,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清单内的轻微违法行为,不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减少对企业正常申请银行贷款等方面的影响。三是抓好产业链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工作,尤其是针对企业跨区域维权难的痛点,加强地方政府间协作,建立稳定的区域间知识产权维权渠道,帮助重点产业链内的企业做好跨行政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工作。四是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工作专班,聚焦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精准调度、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快速解决问题。

(五)坚持链长制专班优化政策

长期以来,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缺少领导者等问题,行业协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领导职能,但是由于自身的先天缺陷,导致了其作用的有限性。地方政府拥有丰富的地方资源和强大的资源分配能力,因此,链长制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在发展链长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必须理顺“链长”与“链主”关系,理清链长制的行政边界,减少对产业链及供应链的行政干预。二是明确链长制的职责,链长作为区域行政长官,要立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的现状,绘制好产供两端发展的蓝图,将要素引入产业链,人才引进产业链,将产业链打造为价值链,实现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既要打通耦合的“第一公里”,也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引导搭建产学研用跨界融合互动平台,将产业链外的创新要素精准汇聚到产业链特定环节中,在省级层面上积极打破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体制壁垒,推动科研人员的评价考核机制改革,让科研人员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在科研领域和企业之间转换。

(六)树立链式思维推动协调发展

产业链的本质是将企业连接,连接重在协同,以链式思维融入政府治理,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强统一管理和促进部门合作,重视打造核心平台和发挥行政垂直管理体系的协调作用,突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打造核心平台建立常态化的对话机制,发挥链长在产业链中的协调作用,明确部门、产业的工作接口(尤其是省工信厅、科技厅在重点产业链实施过程中的接口),避免各部门重复工作,将“链条”通畅化,减少“分支”。二是连接上下游企业,推动链式协同创新,协助领军企业或龙头企业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协调上下游企业集中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集成式创新,建立向产业链内企业开放的有效机制。三是加强产学研与政府的联系,推动各方信息的流通,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科学化体系的不断完善,确保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供应链的高效畅通[22]。

七、结语

伴随逆全球化风潮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加之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冲击,给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完整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一方面,需要推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另一方面,需要依靠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总结陕西省重点产业链产供两端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障碍可以看出,未来陕西重点产业链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由原本的“扬长避短”——发展资源型重工业、回避高精尖产业转向“扬长补短”——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研发,攻克核心技术,补齐原本的创新短板;二是形成集群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雁阵形”,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成长性的企业,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创新;三是借助5G 等先进技术逐步提质增效,在技术创新上有一定的成果且向着中高端、融合化、系统化、绿色化转型,但是短时期爆发式促成陕西省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实现的可能性较低;四是更加注重稳中求进,注重运用前瞻性思维、市场化机制、创新性方式发展经济、配置要素、解决难题、推动工作,实现市场活力、社会创造力和政府导控力的协同增效。文章以此为基础,以链长制为切入点,结合数字化和创新链的发展,形成基于链长制的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和提质增效路径,在机制建设上设置总、群链长,细化链长分工职责并就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市场环境提出实施简政放权、建立合理公开的监管机制等措施;在路径结构中,提出实施产业集群,坚持链长制专班、树立链式思维,充分发挥链长制这一制度优势凝心聚力、扬长补短,在做强先进制造业,做优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培育壮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力,将投资细化,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注重运用秦创原平台,加速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从提高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从扩大规模向优化结构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猜你喜欢

链长陕西省产业链
党建赋能“链长制”落实落地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中泰纺织集团:做最强“链长”,引领新疆纺织迈向新高度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产业链春之奏鸣
休哈特控制图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