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精准追溯无菌物品流转全程质控观察研究〔1〕
2023-10-10关宇英张婉芸彭燕辉
熊 莉,关宇英,张婉芸,袁 丹,彭燕辉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的重要场所,可以有效确保医疗用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如医疗用品消毒不合格,可能会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1]。传统的消毒供应中心多采用手工记录信息的方式工作,信息可能会被随意更改,且无法及时追踪无菌包的动态[2]。信息化全程质控管理主张严格把控监督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工作环节,是当前生产防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本研究探讨了信息化精准追溯无菌物品流转全程质控管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妇科的无菌包作为研究样本,将按传统工作模式处理的86 件无菌包纳入对照组,将追溯管理系统应用后、按质控管理要求处理的86 件无菌包纳入观察组。两组无菌包均为同一厂家生产,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人员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可配合完成研究;具备岗位条件,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各设备安全,运行正常;无菌包全程各个环节符合质控;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未按回收、消毒程序操作;包装不符合厂家包装说明;灭菌不规范,监测未达标;无菌包存放、发送不规范。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工作模式处理无菌包,具体流程步骤如下:科室清点使用后物品→填写纸质单→送至供应室→去污区核对数量并签字→分类清洗→常规包装→灭菌→发放,由灭菌员将灭菌后的无菌包按纸质单发放至对应的科室。
1.3.2 观察组
采用追溯管理系统,按质控管理要求处理无菌包,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实验科室将使用后的污染物品按院内感染要求装袋,放在固定的暂存点,由主班护士通过消毒追溯管理系统录入电脑,输入使用物品名称、数量。于固定时间点,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用污染物品回收专用车将实验科室已装袋污染物品通过污染物品专用电梯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第二,去污区工作人员按院内感染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双人清点回收物品,采用消毒追溯管理系统核对电脑信息与实际物品是否符合,电脑审核预定管理通过后扫描网篮牌,回收完成。再将物品进行手工分类,按物品种类、污染类型选择清洗溶液,配置清洗液浓度,进行冲洗→洗涤→漂洗→终沫漂洗。管腔类的器械用长柄软毛刷和高压水枪进行清洗,将手工清洗后的物品摆放于清洗篮筐,放置清洗架上。然后用电脑审核物品信息,逐一扫入网篮牌,确认无误后,放入物品清洗篮筐,送入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消毒。第三,用75%乙醇擦拭包装台面,包装者戴医用无粉外科手套,审核清洗网筐牌,判定清洗质量,配包完成后,逐一扫出物品,打印标识条码。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是否光洁,有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以及功能完好性、有无损毁变形。清洗质量合格后,根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并对其进行组合包装。无菌包内放置132 ℃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固定,将具有可追溯性标识贴在明显的位置,标识上有物品名称、审核者、包装者、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条形码(此包唯一的)及编号等相关信息。第四,进入追溯管理灭菌系统,选择灭菌设备和灭菌程序,将包装合格的手术包逐一扫入唯一条行码,置于专用灭菌架,灭菌包之间留间隙,开始灭菌;灭菌时需观察、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气灭菌,灭菌前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气、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遵循产品说明书对灭菌器进行预热,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灭菌结束后冷却30 min以上,取出物品,确认灭菌过程是否合格,检查有无湿包,监测灭菌效果。第五,灭菌合格的手术包暂存于发放间,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保存。发放时系统自动核对请领物品科室的信息、物品种类和物品数量,当请领科室物品种类和数量完全正确且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内时,才允许发放,确保信息的完整记录。预定灭菌包无错发时,系统会提示预定数量“0”。漏发物品时,无菌物品发放栏中未发的科室,留有漏发科室所漏发的物品名称及漏发数量,可下次补充发放或即时再次发放。失效包信息提示为过期物品,则不可发放。第六,下送人员使用清洁专用车将灭菌包发至临床科室,放于无菌手术包专用柜内保存。通过追溯管理系统中回溯程序输录所查无菌包的条码号可准确查找出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人、发放科室、时间,对于发放错误的无菌包及时召回并更正。第七,各个环节中均需用严谨、科学的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并需选择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负责各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等环节,定期分析、通报及讲评无菌物品回收流程的质量检查结果,将管理指标打印后公示在墙报上,让每位工作人员清楚质量监测指标,对照执行。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灭菌包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的合格率及灭菌包流转差错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合格率
观察组发放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灭菌包合格率比较 单位:例(%)
2.2 差错率
观察组差错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98%(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P=0.038)。
3 讨 论
随着卫生部有关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强制性标准出台,“追溯系统”已获得广泛认可,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信息化精准追溯无菌物品流转全程质控管理因其高效、准确等优势已被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4]。全程质控管理涉及消毒供应室的器械回收、清洗、分类、消毒、灭菌、分发整个护理流程,并对医疗物品的回收流程进行严格规范,切实落实了器械回收责任制[5]。而对无菌物品实施可追溯性的信息化全程质控管理可以通过标识、追查工作过程的历史状况达到明确责任、分析问题、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目的[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发放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信息化精准追溯无菌物品流转全程质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减少差错的发生。分析原因在于,信息化精准追溯无菌物品流转全程质控管理利用条码技术可以使回收、请领、发放流程更加清晰,且一旦无菌包质量有问题,也可以通过该无菌包上的条形码快速查询各环节,强化品质管控[7]。同时,严格的全程质控管理可以实时监控各岗位人员的操作,有利于督促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差错率。与传统手工记录相比,以条形码为主的信息化追溯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无菌包的各个环节数据,实现无菌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减轻手工翻找物品的负担,也可以避免因逐个翻找物品引发的污染[8]。系统扫描操作过程更加灵活、简单、快捷,可以实现信息化无菌物品流转、数据共享,实现无菌包供应的规范化、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并能有效杜绝手工操作的差错,切断传统纸质回收单据流转过程中增加的医院感染风险[9]。通过信息化追溯系统的统计,可以顺利完成患者的医疗成本核算,实现无菌物品的调配、统计、经济核算、追溯等方面的电子信息化跨越。
此外,利用严谨、科学的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并选择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负责各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等环节,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而定期分析、通报及讲评无菌物品回收流程的质量检查结果,有利于促进质量改进。但信息化精准追溯无菌物品流转全程质控管理也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进步,熟悉系统,以全面发挥系统的功能,适应医院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