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防止咳方治疗小儿风邪犯肺型变应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2023-10-10吴珂石聪陈雪明林燕
吴珂,石聪,陈雪明,林燕
(1.河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2.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变应性咳嗽(allergic cough,AC)又称过敏性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慢性咳嗽之一。本病多发于换季时节,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在儿科疾病中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吸入冷空气和刺激性气味、接触变应原、剧烈活动后可诱发或加重咳嗽,伴咽痒,少痰或无痰,大多于夜间或晨起发作,痰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反复咳嗽,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加之遗传及环境因素,有些患儿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
本病常规抗感染及化痰止咳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对其治疗有效[1]。虽然西医治疗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由于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长期服用抗组胺药物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安全性有待验证,而对于激素的使用,大部分患儿家长依从性较差。临床中,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大多数患儿及家长均可接受,正日益受到该领域学者的重视。
柴防止咳方是本研究组林燕教授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体质及病情发展而制定的个体化方案,可更大程度上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缩短疗程,减轻副作用,减少复发。为进一步评价柴防止咳方对小儿风邪犯肺型变应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来在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0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 月在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风邪犯肺型变应性咳嗽患儿,共60 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将60 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通过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审批号:HBZY2021-KY-006-0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制定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 年修订)》[2]中的变应性咳嗽的诊断标准:①刺激性干咳反复发作时间>1 个月;②胸部X 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③抗生素治疗无效;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或)特异性IgE 升高;⑤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 版)》[3]中风邪犯肺型咳嗽的诊断标准:阵发性咳嗽,常因刺激性气体、冷空气等诱发或加重,少痰或无痰,或鼻塞、流涕、打喷嚏,或鼻痒、咽干咽痒、皮肤瘙痒,舌淡红,苔薄白或苔少,脉细滑。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变应性咳嗽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证型为风邪犯肺型;③年龄为3~14岁,性别不限;④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的患儿。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②年龄<3岁或>14岁的患儿;③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典型哮喘的患儿;④其他原因导致的咳嗽患儿;⑤合并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儿;⑥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儿;⑦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儿;⑧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方案进行治疗,或自行加用其他治疗措施,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儿。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服用氯雷他定片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①氯雷他定片(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60402;规格:10 mg×6片),口服,12岁以上儿童:每次10 mg,每天1次。12 岁及以下儿童:体质量≥30 kg,每次10 mg,每天1次;体质量<30 kg,每次5 mg,每天1 次。②苏黄止咳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 103075;规格:0.45 g × 24 粒),口服,3~6岁,每次1粒,每天3次;7~14岁,每次2粒,每天3 次。1 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2 治疗组 给予服用自拟的柴防止咳方治疗。方药组成:北柴胡6~10 g,黄芩6~10 g,清半夏6~9 g,党参4~6 g,防风9~15 g,乌梅9~15 g,五味子9~15 g,甘草4~6 g,生姜4~6 g,大枣4~6 g。随症加减: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花;咳嗽剧烈者,加百部、款冬花;大便干结者,加瓜蒌、火麻仁。上述中药均采用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颗粒,由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统一提供。用法:每日1剂,分2次冲服,早晚各服用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咳嗽症状评分 采用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咳嗽症状评分,分为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两部分。无咳嗽,计0分;偶有数声咳嗽,计2分;咳嗽时作,影响正常生活,计4分;咳嗽频繁,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睡眠,计6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
1.6.2 实验室指标检测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等实验室指标由医院检验科统一检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OS和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根据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率情况将疗效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 级。具体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率≥95%;②显效:70% ≤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率<95%;③有效:30%≤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率<70%;④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率<30%。症状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8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要求)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研究过程中,2 组患儿均无脱落剔除病例,均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治疗组30 例患儿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14岁,平均(6.70±2.73)岁。对照组30 例患儿,男17例,女13例;年龄3~14岁,平均(6.40± 2.54)岁。2 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儿的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患儿的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变应性咳嗽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ugh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分)
表1 2组变应性咳嗽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ugh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分)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3 2 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EOS 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儿的外周血EOS 和血清总IgE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患儿的外周血EOS 和血清总IgE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变应性咳嗽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eosinophil(EOS)count and serum total immunoglobulin E(IgE)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4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2 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均为93.33%(28/30),组间比较(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总体疗效(秩和检验)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变应性咳嗽患儿临床疗效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例(%)]
3 讨论
小儿变应性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此类患儿多具有特应性体质,加之家族遗传因素,大多伴有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湿疹等,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使用抗生素治疗,收效不理想,停药后反复。《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 年修订)》首次将具有特殊体质、咳嗽感受器敏感性高、经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后咳嗽症状未明显缓解等特点的儿童慢性咳嗽归为变应性咳嗽,并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区分开来[2]。该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患儿存在某种基因缺陷,机体更加敏感,接触过敏原后致免疫系统紊乱有关[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提示机体发生变态反应,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参与了过敏性咳嗽的病理生理过程,两者均可以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变应性咳嗽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干咳,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均有效。氯雷他定为第2 代H1 抗组胺药,可以减轻鼻塞、鼻涕等症状,对外周神经H1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作用强,时间长,可竞争性地抑制组胺H1 受体,抑制组胺所引起的过敏症状。且与第1代抗组胺药相比,中枢镇静和胆碱能作用明显减弱,口服吸收良好,对患儿的神经中枢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更推荐其在临床中使用[6]。但其存在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的缺点,故本研究用其与临床比较公认有效的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联合作为对照药。
本病属于中医的“咳嗽”范畴,风邪是本病的关键病理因素,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变应性咳嗽具有起病急、易反复发作的发病特点,加之临床常表现为阵发性的干咳、咽痒,与风邪之“风性主动”“善行数变”的性质特点相似,符合“无风不作痒”的临床特点。虽然古代典籍中无变应性咳嗽的病名,但历代医家辨治咳嗽的经验对治疗本病具有借鉴作用。万力生教授认为该病的发生,以外感风邪为标,肺脾正虚为本[7]。朱佳教授认为变应性咳嗽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风邪外受为标,素体肺虚为本。治法当以祛风宣肺、补肺固表为主,以恢复气机升降为要,但“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8]。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创立了风咳理论,进而研制了苏黄止咳胶囊,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苏黄止咳胶囊在治疗因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引起咳嗽有明显作用[9],但胶囊类药物患儿口服存在一定的困难。
柴防止咳方是本研究组林燕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小儿的体质特点,以祛风宣肺、调整枢机为原则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的经验方,采用免煎颗粒冲服,服用方便。该方由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加减组方而成,包含北柴胡、防风、黄芩、清半夏、党参、乌梅、五味子、甘草、生姜、大枣等10 味中药。《伤寒杂病论》首先提出小柴胡汤可用于治疗咳嗽:“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过敏煎出自《祝谌予经验集》,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过敏煎可治疗与过敏相关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彭钰等[10]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减过敏煎治疗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增加痊愈例数。于磊等[11]应用过敏煎加味治疗变异性哮喘,发现过敏煎有很好的调节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满意,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方中北柴胡疏风散邪、疏肝理气;防风辛甘微温,能通疗诸风,既可散风于外,又能熄风于内,为治风之要药;黄芩清热燥湿、解毒泻火,与柴胡相伍,能疏调肝胆;清半夏燥湿化痰、降气止咳;党参健脾益气养肺;五味子酸温、乌梅酸平,二者均能收敛化阴、熄内风;生姜温肺止咳、解表散寒;大枣滋阴补阳[12-13];再加甘草温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畅气机、祛风宣肺之功效,标本兼治则咳嗽自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2 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均为93.33%(28/30),组间比较(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总体疗效(秩和检验)优于对照组(P<0.05)。在咳嗽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2 组患儿的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2 组患儿的外周血EOS 和血清总IgE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柴防止咳方治疗小儿风邪犯肺型变应性咳嗽疗效满意,可有效减轻患儿咳嗽症状,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失衡状态,抑制机体的过敏反应,为小儿慢性咳嗽及过敏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