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幸福校园之路

2023-10-10吴伟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班华教授的心育种子在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从播种、培育到开花结果历经30多年。学校主要经历了“主课题渗入心育、心育与德育协同、整体融合型心育”三个发展阶段。在班华教授的指导下,学校建设师生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幸福校园,探索出一条本土化校园心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华心育理论;整体融合型心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4-0039-04

【作者简介】吴伟红,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

班华教授与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结缘于20世纪90年代初,他与南师大专家团队指导实小开展“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实验研究”。自此,班华教授的心育种子随着主课题的东风播撒在学校这片土壤中。在班华心育理论的引领下,实小逐渐走出了一条“齐心共创幸福校园”的心育发展之路。30多年的心育实践探索分为3个发展阶段:主课题渗入心育(1992—2005年)、心育与德育协同(2006—2016年)、整体融合型心育(2017—2022年)。

一、主课题渗入心育

班华教授等专家指导学校开展“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提出了“四个关心”,即关心健康、关心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学习,并根据四个关心的内容,从关心的意识、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确定实验目标。班华教授指出,“‘关心他人’就是要求小学生首先关心自己的家人,关心同学、老师,进而关心社会,为造福社会而学科学、用科学”。“‘关心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好奇、好动、创造,培养他们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力’”。[1]班华教授提出的心育论开始在校园扎根。

2001年,学校德育处申报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学会“十五”课题“科学教育中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组吸收班华教授关于“四个关心”的核心思想,改进传统德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自我教育,有两项举措实行至今。

(一)岗位责任体验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学校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竞选制、人人岗位责任制”,让每个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增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平等民主与团结合作意识,在不同的岗位服务中得到同伴肯定,进而获得成功与愉悦体验,提升综合素质。

(二)学生评价改革

期末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为激发每个学生全面自主发展,学校决定改革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方式,在广泛听取教师和家长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学生评价方案。该评价方案设“七星单项奖”,七星分别为文明之星、勤学之星、健体之星、才艺之星、劳动之星、环保之星和科技之星,获奖率百分之百。班主任每月组织一次过程性评价,選择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亮点,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生活的自信,从自信中挖掘更多潜能。

二、心育与德育协同

学校中,德育和心育的实施者是同一个人,受教者也是同一群体。德育与心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学校心育的定位是什么?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比较迷茫。2006年7月,班华教授带领全国第三届班主任专业化(心育)培训班来学校开展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对学校的心育环境和两节心理教育活动课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德育与心育结合,融为一体,但不是相互代替,心理教育的宗旨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2]47,61班华教授高屋建瓴的指导为学校心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心育与德育协同发展。

(一)校本心理辅导课程

2006年,苏州市吴江区的各小学没有设置心育课、没有心育教材,更没有配置心理健康教师。班华教授认为,在小学高年级设置心育课程有可行性,鼓励学校探索心理教育课程。笔者受到鼓舞后,立足高年级心理课堂,每两周从体育与健康课中拿出一节上心理辅导课。经过近十年的摸索,笔者在高年级设置“快乐交往、自信学习、笑迎青春、珍爱生命”四个主题的心理辅导课,编写了心育校本教材《小学高年级积极心理课40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建立内在的生命信念和价值体系,培养良好人格。

(二)校园活动渗透

班华教授认为,“心理教育是结合各个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来施行,注重采用活动、训练、陶冶的方式实施。”[3]学校提出了“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心育无痕,处处心育”的心育目标,充分利用读写节、数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运动会、春游日和秋游日等校园节日活动,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心育渗透。每个学生从中获得多元智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

(三)班级心育文化建设

班华教授提出,班级心理教育具有“高效性和参与人员的广泛性”这两个优点。[2]66-67学校加大班级心育文化建设,申报了苏州市“十二五”教科研规划课题“‘平等—自主’型班级文化的行动研究”。课题组从环境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个维度进行班级心育文化研究。通过实践,各班形成了温馨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和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每个学生在班级家园中都能获得归属感等愉悦体验。

三、整体融合型心育

新的时代,实小已发展为拥有五个校区的集团校。在学校面对心育和德育如何深入协同发展的问题,准备申报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时,班华教授发来一篇文章《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全球视野下的心理—道德教育》。他高瞻远瞩,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气魄和胸襟让学校行政团队醍醐灌顶。最终,学校选定了“大爱大德大情怀:儿童心灵成长系统课程及课堂范式构建”这个主题,将心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结合,以培育“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实小学子”为目标,从儿童成长的生态学模式的个人、朋辈、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介入,开发立体式心育课程。经过三年探索,学校构建了儿童心灵成长系统课程及心理课堂范式,完善激励型支持平台,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实现全人发展,从而形成了整体融合型心育特色。

(一)建设儿童心育指导中心

学校精心设计的爱德儿童心灵成长指导中心,内设大型团体辅导室、个体咨询室、情感调节室、沙盘游戏室、心理檔案室、青春期自助阅读区、绘本故事启蒙区、心情涂鸦区等,为学生构建安全、轻松、温暖的心育环境。教师运用这些功能空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六项积极品质:正向思考,具有成长型思维;调控情绪,拥有积极情绪;乐于合作,拥有和谐人际;善于学习,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勇对困难,具有耐挫能力;珍爱生命,拥有人生梦想。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完善儿童心育课程体系

根据各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学校心育研究团队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开发各年段心理辅导课程和心育渗透课程。

1.“童蒙养正”新生适应课程。学校开发了充满童趣的一年级入学适应课程,让学生消除入学恐惧,在快乐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帮助每个学生跨好入学第一步。

2.“身心统合”课间训练课程。游戏活动可以开发儿童多方面的潜能,充分利用每天大课间时间,开发一些促进学生感知觉统合训练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学习能力。

3.“益智修身”心理班会课程。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内涵,鼓励班主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聚焦“益智”着力培养“专注力、思维力、记忆力”三大能力,聚焦“修身”重点落实“守规、正习、友善、合群、诚信、进取”六大品质,创编心理班会促进学生“益智修身”、主动发展。

4.“绘本故事”团体辅导课程。学校心育教师团队充分挖掘绘本故事资源,分低、中、高年段开设生命教育和性教育绘本故事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友善待人,与环境和谐,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性心理,珍爱生命。

5.“心灵伙伴”社团辅导课程。同伴是个体认知最为重要的共同构建者。伙伴互助式辅导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内心需求,实现认知转化、情感升华、情绪调控、行为训练之间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6.“云平台”心育宣传课程。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发互动的心理教育资源。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创编校园心理剧、心理辅导微视频等心育宣传课程,并进行广泛传播,促进儿童心灵成长。

(三)建构系统支持心育课程

儿童的生命成长不是孤立的,家长和教师是儿童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校着力开发提升教师和家长心育水平的学习课程。

1.教师心育提升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及育人心态、方法等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影响。学校积极探索教师心育培训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一是心育教师资格培训课程。为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心育能力,学校已组织两百多名教师参加为期16天的苏州市心理健康教师资格培训班,全面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育专业水平。二是心育教师进阶培训课程。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除了参与市区各类心育进阶培训,还依托吴伟红心育名师工作室,每月参加一次心育专业研讨活动。三是智慧班主任提升课程。学校形成“暑期班主任进修班”和“年度班主任论坛”两大班主任培训品牌,围绕儿童心灵成长主题。四是幸福教师成长沙龙课程。学校组织校内外教师开设“幸福教师成长”沙龙课程,通过互助体验形式,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教育教学的快乐。

2.家长心育提升课程。家长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校成立家教课程项目研究组,以“父母学堂”为平台,构建普适性和个性化家长学习课程。一是普适性课程。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开设为期六年的系列讲座:一年级重点是新生适应课程,二年级重点是注意力培养课程,三年级重点是亲子阅读课程,四年级重点是亲子沟通课程,五年级重点是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六年级重点是青春初期指导和小升初衔接课程。二是个性化课程。学校开设了低年级爷爷奶奶课程、五天“亲子沟通”课程、三天“正向教养”课程和半天互助体验式主题课程等个性化课程。

经过30多年的心育实践,实小逐渐成为“让每个孩子自信学、每个教师幸福教、每个家长快乐伴”的幸福校园。心育探索无止境,实小将继续循着班华教授指引的方向——“我们应学习做自觉的心理教育者,理解并拓展整体融合型心理教育,以使心理教育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为人生幸福服务。”[2]34

【参考文献】

[1]钱一舟.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

[2]班华.优化心理素质 享受幸福人生——班华心理教育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3]班华.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全球视野下的心理—道德教育[J].人民教育,2018:(24)50-5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