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洗联合加巴喷丁及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影响*
2023-10-10李玉明胡金朋
常 亮 李玉明 胡金朋△
尿毒症瘙痒也称为慢性肾脏相关性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全身或局部的瘙痒[1]。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而皮肤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之一[2]。尿毒症瘙痒呈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阵发性发作,可导致皮肤破裂、感染等,进而引起抑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3,4]。
目前,临床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但由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仍缺乏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口服加巴喷丁与血液灌流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差[5]。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显示中药外洗可缓解皮肤瘙痒[6],但其联合加巴喷丁与血液灌流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中药外洗联合加巴喷丁及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并同时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81±7.72)岁;平均透析龄为(37.64±9.98)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62±8.01)岁;平均透析龄为(36.58±10.14)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尿毒症的临床诊断标准[7];②连续定期规律进行血液透析>3个月,4 h/次,每周3次;③年龄20~70岁,伴有皮肤瘙痒症。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②由于血液病或皮肤病导致的皮肤瘙痒症;③有食物或药物的过敏史;④近期使用抗过敏或其他止痒药物治疗;⑤患者的依从性较差;⑥合并血液系统、心、肺、肝、脑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在控制血糖、血压、饮食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贫血等基础治疗上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透析频率为3次/周,4 h/次。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治疗4次,每个月灌流2次。同时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27,规格:0.1 g/粒),每天服用0.2 g,持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洗,方药组成:三七6 g,生地黄15 g,赤芍15 g,大黄10 g,胡麻仁30 g,蛇床子30 g,地肤子30 g,沉香6 g,白茅根30 g,川牛膝15 g,苦参30 g,牡丹皮10 g。每次1 剂,所有药物加水后煎煮45 min,过滤后取药汁,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洗浴,外洗时间为30 min, 2~3 次/周,持续8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疗效判定无效:瘙痒无减轻,睡眠、皮损等症状无改善或较前加重;有效:瘙痒较前减轻,但瘙痒仍较明显,对睡眠及工作有一定影响;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皮损较前明显改善,对睡眠及工作无影响;痊愈:瘙痒完全缓解,皮损消退。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
1.4.2 皮肤瘙痒评分①皮肤瘙痒程度:瘙痒伴有烦躁症状评5分;抓痒后无缓解并伴大面积抓破评4分;抓痒后无缓解且伴皮肤破损评3分;抓痒后缓解且无皮肤破损评为2分;有瘙痒但不需抓痒评为1分。②瘙痒范围:全身瘙痒评3分;多部位瘙痒评2分;单个部位瘙痒评1分。③发作时间:发作时间>10 min,每次评为1分,最高5分;发作时间≤10 min,每4次评为1分,最高5分。④对夜间睡眠的影响:因皮肤瘙痒而觉醒1次计2分,最高计14分。
1.4.3 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通过刻有10个刻度的游动标尺进行评价,由患者根据其瘙痒程度选择数值,数值越高表示瘙痒程度越严重。
1.4.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利用PSQI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共18项条目,总分0~21分,评分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
1.4.5 血生化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钙、血磷、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甲状旁腺激素等血生化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因子的变化。
1.5 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恶心呕吐、口干、疲劳、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 (例,%)
2.2 皮肤瘙痒评分 VAS评分及PSQI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VAS评分及PSQI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 V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 (分,
2.3 血生化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比较 (例,
2.4 炎症因子治疗前,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例,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尿毒症瘙痒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较为复杂且目前难以根治。研究显示,尿毒症的产生与体内不同的毒素具有密切相关性,而血液透析虽可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但无法清除其他毒素,且尿毒症患者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尿毒症瘙痒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增高[8]。另外,尿毒症瘙痒与钙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激素含量的上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钙磷代谢紊乱可引起皮肤钙蓄积,对皮肤末梢神经产生刺激作用而导致皮肤瘙痒,甲状旁腺激素具有促进组胺释放的作用,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导致组织局部水肿,进一步促进钙盐等物质在皮肤中沉积,从而引起尿毒症瘙痒[9]。此外,尿毒症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CRP、TNF-α及IL-6等炎性因子增多可导致或加重尿毒症瘙痒的发生。
血液灌流通过灌流器内吸附的方式,可清除血液透析无法清除的各种致病因子、代谢物、免疫介质及炎症介质等,从而减轻瘙痒症状[10]。加巴喷丁是一种抗惊厥的药物,可缓解神经性疼痛。研究显示,瘙痒与疼痛具有共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因此加巴喷丁可用于皮肤瘙痒患者并通过抑制瘙痒感觉通路的传导而缓解皮肤瘙痒[11]。中医认为尿毒症瘙痒主要与气血亏虚相关,因此临床中治疗应以养血、活血、止痒作为治疗原则,而中药外洗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凉血等功效,可显著缓解皮肤瘙痒患者的炎症反应及临床症状[12]。
本研究中,中药外洗使用的苦参具有解毒、清热燥湿、止痒之效;大黄、赤芍、川牛膝具有清热凉血、泻下攻积之效;地肤子、蛇床子具有祛风、祛湿、止痒之效;白茅根具有益气补肾、凉血解毒之效;牡丹皮具有解毒利尿、滋阴降火之效;沉香、三七等具有行气以活血化瘀之效[13,14]。此外,中药外洗可提高汗腺的活动,促进汗液分泌,从而促进尿素、钙磷沉积物等物质的清除,有效解决患者皮肤瘙痒[15]。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可提高患者的肾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苦参具有抑菌、抗菌、抗炎等作用,地肤子具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瘙痒相关症状的治疗[16]。因此,上述不同中药共用可发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的作用,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由于本研究中药方是进行外洗而不是口服,因此不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本研究结果也显示,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2组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肤瘙痒评分、VAS评分及PSQI评分低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均较对照组改善。因此,中药外洗联合加巴喷丁及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瘙痒程度并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并改善血清钙、磷代谢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其肾功能,同时抑制患者炎症反应。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该联合治疗方法的具体治疗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