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认知误区及矫正策略
2023-10-10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双岘镇学区程红霞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双岘镇学区 程红霞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需要完成教师要求即可,学生的学习活动过于被动。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教师大多让学生简单地背诵课文,然后进行对应的习题练习,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朗读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朗读不重要,朗读意识较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此,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思维,充分意识到朗读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当前朗读训练存在的误区,灵活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促进学生在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获取情况,也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育,而朗读训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朗读辅助学生完成阅读训练,阅读与朗读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有利于学生深度了解阅读文本的情感内涵,深入感知文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朗读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教师借助朗读规范学生的读音、语调、情感表现,这对学生今后的交流能力和表达技巧提升都有良好帮助。朗读训练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最后,朗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一定帮助。读与写本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读文本的过程也是感知与学习文章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过程,因此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若能主动分析、品味、学习文章中的出彩之处,便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比如,学生在朗读写景抒情类文章时,对文中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进行细细品味与反复诵读,就可以在增强对文章内容感性认知的同时,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从而在写文章时加以借鉴,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认知误区分析
(一)朗读教学流于形式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抽象的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实现创造性阅读。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时存在不重视朗读训练的情况,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即可。对小学生来说,其学习活动依靠形象思维,通过朗读能让学生将抽象的文章转变成具体的声音,实现抽象与形象的相互转化,学生阅读得越深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越深入。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如果教师仅将落脚点放在“有感情地朗读”上,要求学生抑扬顿挫地完成朗读,那么很容易出现学生只追求技巧,忽视内涵的情况,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会有所降低,朗读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二)学生朗读缺乏自主体验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会告知学生不同的语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学生的整个朗读训练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朗读训练的开展不仅是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文本阅读,掌握朗读形式,更重要的是指引学生深入地感悟文本的情感内涵和精神品质。教师的过度干预会在无形中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逐渐降低。同时,学生本身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朗读中对相关内容的情感体验会存在不同,如果被教师限制在某个框架中,那么就降低了朗读的效果。
(三)学生朗读形式单一
在实践中教师关于朗读方面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朗读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教师会将文章内容讲解看作重点内容,过于强调对文章的解读,而朗读会占据课堂一定时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压缩学生的朗读时间。朗读是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声音读出文章的情感内涵,很多学生在朗读中会“大声”读课文,读完后就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会感觉朗读枯燥乏味,难以主动地参与到朗读中。此外,教师经常会忽视对学生朗读训练的评价,如学生朗读语句时准确地将句子的情感表现了出来,而教师给出的评价却是简单的“不错”“很好”等,学生很难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出相应的朗读技巧,无法意识到自身朗读中的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认知误区矫正策略
(一)提高对朗读教学的关注
朗读是语文教学很关键的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点。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唯成绩论思想,充分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让朗读教学真正地回归课堂,指引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时,应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观念,将朗读当作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营造相应的朗读氛围,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朗读训练,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文学之美。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朗读实践,以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后,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现风格与特征。小学生本身对语文知识了解不足,很难独立完成一篇文章的解读,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某一部分的写作风格、句子、词汇时,可以先简单地讲解文章的特征,让学生对重点部分进行朗读,引导学生融入自身情感,深化学生对文章细节描述的认知。
(二)增强学生自主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时,应特别关注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逐步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让学生自觉地完成朗读,为后续的朗读教学奠定基础。略读是学生日常阅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略读过程中指引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由略读中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开展略读活动,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两个点:一是注重学生的“自由度”。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自由、独立地完成朗读,教师不要对学生的朗读形式作出规范,学生可以自己完成朗读,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完成朗读,或者通过分角色进行朗读;二是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朗读内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范围,既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文章中的某一段落,甚至是文中的精彩句子。也就是说,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主,教师辅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朗读的乐趣,乐于开展朗读训练。
(三)丰富朗读形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训练时,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朗读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辅助作用,让学生从阅读的视角推进朗读训练,采取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带给学生深度朗读体验。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导读活动,导读是朗读的重要形式,良好的导读能让学生的朗读训练更加科学有序,有助于学生阅读学习。在导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章的情感和主线进行,小学生自身的认知不足,对文章的情感色彩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体悟文中的情感色彩,并对情感描述部分进行着重朗读,突出其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朗读中关注这些重点部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其次,可以采取研读的方式。教师结合学生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朗读任务,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对文章细节内容进行剖析,如关键字词、语句等,了解不同段落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在探究任务时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与其他人合作,从而对文章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训练时,要注意结合朗读内容,针对不同朗读题材,选择不同的朗读教学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如在散文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结合散文的主线进行朗读,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要控制好节奏和语气,深入感受散文的内涵及情感。对寓言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先熟悉故事内容,再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学生在朗读中要保持亲切、自然的语调,着重关注故事中的人物特点,结合故事脉络调整朗读语调。对古诗词朗读,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十分精炼,情感又很充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时,应关注朗读节奏,保持韵律与节奏变化,将古诗词的旋律美和意境美展现出来。
(四)回归文字与朗诵本体
朗诵本身是一项语文学习技能,具有特定的规则与技术,如语句段落的停顿、朗读节奏、轻重音、语调语速等。在实践中为了促进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使有声语言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感知文字的重要手段,就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将朗读回归到文字。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学生在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 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时,语调平淡,缺乏良好的感悟。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前观察文本内容的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读出语速、语调变化,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继续读,在语音语调等方面都有了改变,同时逐步体会到20世纪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不要急着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而是让学生思考标点符号的用法对朗读带来的影响,激活学生的内在体验。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及表达,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朗读活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便于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身的情感,推动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五)推进针对性朗读评价
在小学语文朗读过程中,教师的精准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激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朗读状况,对学生开展精准评价活动,为学生的朗读提供良好建议,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利用激励性的词汇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学生在朗读关于环境描写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你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生在朗读关于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时,有时会出现理解偏差,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你可以感受到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这很好。老师希望你可以将这些文字读得更准一些”。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感触,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自身的朗读状况,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朗读教学逐渐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更深的感悟。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科学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自觉地学习语文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