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贵县设置时间考

2023-10-09闫哲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3期

摘 要:新贵县是明代贵州建省后,在会城设置的第一个附郭县,其设置时间有隆庆六年、万历十四年、万历十八年、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九年五种说法。新贵县设置过程的反复曲折,致使不同记载出现。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隆庆六年、万历十四年两次设县并没有真正施行,而万历十八年是设县成功的最后一次提议时间,万历二十九年则为万历十九年的误写,新贵县的实际设置时间应为万历十九年。

关键词:新贵县 设置时间 贵竹长官司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3)03-72-77

明中后期,贵州“会城有藩臬而无府县”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廷开始逐步置府设县,新贵县便是贵州会城设置的第一个附郭县。但新贵县的设置时间无论是已有研究还是文献记载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力图在回顾已有研究、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新贵县的设置时间进行考证。

一、新贵县设置时间的几种说法

(一)万历十四年(1586)说。施和金先生认为,定番州和新贵县的改置是同时进行的,均为万历十四年(1586)2;《明代政区沿革综表》:“万历十四年二月丁丑,改贵竹长官司为新贵县,立为附郭县。是年三月乙卯,于故程番府治地置定番州”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贵竹长官司,万历十四年(1586)改置新贵县”“平伐长官司,万历十四年(1586)省入新贵县”4;《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新贵县……万历十四年二月丁丑改设为新贵县,改隶本(贵阳)府”5;《贵阳通史》:“万历十四年,以贵竹、平伐两长官司地置新贵县”6;翟玉前、孙俊在考证《明史·贵州土司列传》时亦认为,“新贵县已于万历十四年正式设置”7 。

(二)万历十九年(1591)说。王燕玉先生认为,“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合龙里卫、平伐长官司置新贵县,附郭”1;温春来认为,新贵改流设县一事历四五年而未果,直到万历十九年(1591)才得到明廷的批准2;庞乃明在《〈明史·地理志〉疑误考正》中亦认为,万历十四年(1586)只是提出设县的动议,而并未付诸实施,新贵县设置于万历十九年(1591)3;唐莉《明代贵州省建置研究》提出,“万历十九年(1591)將贵竹长官司更名为贵竹乡,与平伐乡和龙里卫4合并为一县,附郭省城贵阳,钦定县名为‘新贵县,隶属贵阳府,治所为今贵州贵阳市”5 。

此外,吕幼樵则认为,隆庆二年(1568),贵州宣慰司所辖的贵竹长官司便已改土归流,设置贵筑县,由贵竹长官司的原长官任同知代管该县政务。而到了万历十九年(1591),为扩大该县而将龙里卫统辖的大平伐长官司改隶,并改名为新贵县,以与原县名相区别。6毛威则在对平伐长官司改流设县过程进行梳理后,得出万历十九年(1591),明廷最终将贵竹、平伐二司改流设立新贵县。但却又言“万历十四年正式设立新贵县”,可见他的结论也不是十分肯定。7

二、文献中对新贵县设置时间的几种记载

(一)隆庆六年(1572)说。《明会要》载:“新贵县,隆庆六年改贵竹长官司置。”8许鸣磐《方舆考证》:“隆庆六年,废贵竹长官司改置新贵县,属贵阳府。”9《乾隆府州厅县图志》:“隆庆六年,废贵竹长官司改置新贵县。”10内府抄本乾隆《大清一统志》:“新贵县,府治,初改贵筑11长官司为宣慰司治……隆庆六年废长官司置县。”12

(二)万历十四年(1586)说。《明史·地理志》载“新贵……万历十四年二月改置县,来属”13;《明纪》载万历十四年二月“以贵州贵竹长官司地置新贵县,为贵阳府治,省平伐长官司入焉”14;嵇璜《续通典》载“新贵,倚,本贵竹长官司……万历十四年二月改置县来属”,其后又载“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东南有平伐长官司……万历十四年二月省入新贵县”15;嵇璜《续文献通考》载“新贵,本贵竹长官司……万历十四年改为县”16;《钦定大清一统志》则言“万历十四年,废贵筑长官司,改置新贵县”1。《嘉庆重修一统志》延用此说。2

(三)万历十八年(1590)说。万历《贵州通志》载“土主簿庭栱极……(万历)十八年设县,改今职”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新贵县,附郭,元置贵竹长官司……万历十八年改置今县,编户六里。”4

(四)万历十九年(1591)说。万斯同《明史》载:“新贵,倚,本贵竹长官司,万历十九年改置今县”5;江东之《瑞阳阿集》载“(万历)十九年将本司(贵筑司)同平伐司共改为新贵县”6;《黔记》载“(万历)十九年……置新贵县。属贵阳府,附郭,从抚案叶梦熊、毛在7请也”8;万历《贵州通志》载“万历十九年,巡抚叶梦熊、巡按陈效题设新贵县,并隶府”,并在新贵县沿革中明言“万历十九年,并龙里卫平伐长官司共置为新贵县,以贵竹司为贵竹乡,以平伐司为平伐乡,编户共十里……贵竹乡:六里,曰南隅、西隅、北隅、谷也、归化、新哨。平伐乡:……万历十九年,改乡属县。四里,曰上牌、下牌、江肘、谷广”9;陆化熙《目营小辑》载:“新贵县,古贵筑,万历十九年改县设流官”10;曹学佺《大明一统名胜志》言“新贵县,附郭,本贵竹长官司,明万历十九年并龙里卫平伐长官司地共置今县,以贵竹司为贵竹乡,平伐司为平伐乡。知县设流官,丞、簿各一员,仍用土官”11;顾炎武《肇域志》载“新贵县,附郭。旧为贵竹长官司,万历十九年并龙里卫之平伐长官司共置为新贵县。以贵竹长官司为贵竹乡,平伐司为平伐乡”12;《职方典》载“万历十九年,并龙里卫平伐长官司共置新贵县”13;李澄中《滇行日记》“新贵县,本贵竹长官司,明万历十九年并龙里卫、平伐长官司共置今县。”14

(五)万历二十九年(1601)说。乾隆《贵州通志》载“万历二十九年以贵筑长官司置新贵县”15;莫友芝在考证谢三秀籍贯时言“新贵,本万历二十九年以贵竹长官司地置”16 。

此外,类似于万历《贵州通志》等方志中对于设置时间往往杂糅多种说法。乾隆《贵州通志》除万历二十九年(1601)说外,亦载“(万历)十九年,改贵筑长官司置新贵县,附郭”17。道光《贵阳府志》载“(万历)十九年二月罢贵竹长官司,置新贵县,自贵州宣慰司改属,于是贵阳始有附郭县,省龙里卫之平伐司入焉”,但是其志也转引《明史·地理志》万历十四年(1586)置县以及《乾隆府州厅县图志》隆庆六年(1572)置县的相关说法。1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则对新贵的设县时间进行了考证。

三、新贵县设置时间辨讹

(一)隆庆六年(1572)说之不确。持此说的文献较少,此说的产生与隆庆年间的设县动议相关。隆庆元年(1567),贵州巡抚杜拯、巡按王时举上《议联近属移府治疏》,提议“改程番入省,就近设县”,由于“贵竹长官司所辖皆流寓者之子孙,与素民不同”,而平伐长官司(注:庭氏即平伐长官司土官)“庭希卬诛削已久,尚无所属。俱应改为县治,附之程番府为便”2。明廷“皆如所请,从之”3。而之所以认为新贵县设置于隆庆六年(1572),当是对《清治本疏》所言“贵竹司改新贵县,隆庆二年初议,六年属贵阳府,往牒据在,会典可证”4的误读。由于杜拯上疏时议分设两县,这也致使在隆庆六年(1572)说中,相关文献中只言贵竹长官司单独改设新贵县,而不提及平伐长官司。万历年间,巡抚舒应龙《议设州县疏》言:“至隆庆二年,该抚臣赵锦、按臣王时举题请钦定贵阳府名,因虑郡邑一时并建,颇觉劳费,徐议建县之举。万历十一年,该抚臣刘庠复有程番改州之请,并申明并县之议,已十馀年,尚未举行。”5由此可知,隆庆年间设县没能完成。因此,隆庆六年(1572)说为误。

(二)萬历十四年(1586)说之不确。由于此说源自《明史·地理志》,以致持此说的文献与研究较多,认同此说的学者较多。贵州巡抚舒应龙、巡按毛在上《议设州县疏》,提议“贵竹、平伐二司并改一县,俱隶贵阳府管辖。”6到了万历十四年(1586)二月丁丑,“兵部复:‘贵州程蕃府改州,贵竹、平伐二司改县事,依科议行,抚按虚心体勘,处置行宜。上从之。”7新贵县的设置得到了明廷的认可。万历《贵州通志》“贡赋”部分载“夏税收麦,旧额无,万历十四年添设新贵县,报该六石九斗五升。秋粮……万历八年新丈,并十四年添设新贵县”8。为新贵县分配税额似乎可以算作新贵县已经设置的明证。但万历《贵州通志》“龙里卫”部分“贡赋”则言“秋粮……万历十九年除平伐司改入新贵县,推过二百四十一石。”9则万历十四年(1586),平伐司税额尚未划归入新贵县。提学徐秉正所记《建新贵县记》言万历十八年(1590),巡抚叶梦熊“问闾阎所兴革,而益修其所未备者”,了解改邑一事“竟道傍不决”“乃请于城之东南建县治”10。由此可知,此时“贵竹、平伐二司改县事”并没有真正完成。因此,万历十四年(1586)说为误。

(三)万历十八年(1590)说之不确,新贵县的设置时间应为万历十九年(1591)。道光《贵阳府志》言叶梦熊“万历十七年由山东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二月,梦熊及御史毛在请改贵竹长官司为新贵县,属贵阳府,于是贵州始有首县”11。民国《贵州通志》据此认为,置新贵县“请自十七年”12。但是叶梦熊于万历十七年(1589)十二月方才正式获准由山东左布政使升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1结合徐秉正《建新贵县记》所载“万历庚寅(十八年),中丞叶公来抚兹土,问闾阎所兴革,而益修其所未备者。于是,郡守谢君谋司理萧君集部吏,延士夫议改邑事”2。叶梦熊提请设县奏议的时间当为万历十八年(1590)。郭子章继江东之而巡抚贵州,其在《请贷安疆臣、陈恩、王嘉猷疏》亦言:“万历十八年间,有宣慰司所属贵竹长官司民张良珠等愿改土设流,赴京奏行,贵州抚按转行都、布、按三司勘处,又有贵州平伐司土官庭栱极亦奏。奉钦依改属贵阳府提调。后蒙三司将张良珠等所奏前事会勘允妥,议将贵竹、平伐二司地方改并一县,属贵阳府统摄,添设知县一员,将二司正副土官改县丞、主簿,贵竹司吏目改授典史,贵竹司原额银力公费差银系贵阳府经历司征收,改听该县征解,通详会题铨官到任无异。”3在之前的几次设县过程中,杜拯言“照例铨官铸印,请钦定县名再行”4。舒应龙亦言:“恭请圣明钦定新改州县之名,铸给州县并新州儒学印信,特选才力廉于官员,升迁铨补前项知州、知县及应设州同、吏目、典史等官,一体铨授,勒限前来任事。”5但新设之县一直没有得到明廷定名,也没有选调官员赴任。而在万历十八年(1590),叶梦熊上疏之后,“诏许之,与名新贵”,并调任原永从县令孙梦熊“来董其役”6。孙梦熊调任之后“无所居,就厝民间”,开始营建新贵县衙署。万历《贵州通志》载:“新贵县治,城内东南,万历十八年,知县孙梦熊建。”7但徐秉正则言“功始于辛卯(万历十九年)之夏五月,而癸巳(万历二十一年)之三月乃告成。”8徐所言当更为可信。结合舒应龙上奏之时便言“贵竹新改县治,已买有地基,及起建工费,该府贮有铜钱,变价足以取给,如有不敷,量议给补,亦无难处。知县俸薪、门皂,取之裁革各吏目俸薪数内,典史俸薪,即以裁革该司吏目转给,俱为有馀,至于吏书之供役,师生之改移,会议已悉,更无窒碍。”9孙梦熊调任之后,应当很快便能着手衙署的营建,而开工始于万历十九年(1591)之夏五月,说明其到任时间当为万历十九年(1591)。诚如江东之所言“新贵分县,成于皇上之辛卯。”10因此,万历十八年(1590)当为最后一次设县奏议的提请时间,而新贵县的设置时间应为万历十九年(1591)。

(四)万历二十九年(1601)说之不确。持此说者较少,当为万历十九年(1591)的误写。且万历二十年(1592)时,贵州宣慰使安疆臣曾试图将已改流的新贵县复为贵竹司。因此,万历二十九年(1601)说为误。

综上所述,新贵县的设置时间当为万历十九年(1591)。争议的出现则是由于其设置过程的反复导致的。诚如其时之提学徐秉正所言:“改邑一事,屡疏屡勘议,竟道傍不决,虽云事贵以渐,然亦拘挛过矣。”11新贵县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贵州地处西南,明廷各种文书的上行下达本身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其政区设置的反复论证更可能耗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录等材料所记载的往往是明廷批准的时间,与政令下达并实际施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此外,作为其时贵州省城的第一个附郭县,新贵县的设置还涉及行政成本、地方风俗、改土归流等多方面因素1。隆庆年间,提议将贵竹、平伐二司改流设二县,得到明廷认可。但杜拯继任者赵锦则提议改并设一县,并暂时搁置。万历十四年(1586),改流设县一事亦遭到顾九思等人质疑,虽得到明廷同意,但也未能成功。直至万历十九年(1591),新设之县才最终由明廷定县名新贵,并调永从县令孙梦熊赴任,新贵县才真正得以设立。因此,对历史上县级政区设置时间的研究,当以其实际施行的时间作为判断依据。

Investig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time of Xingui County

Yan  Zhe

Abstract:Xingui County is the Ming Dynasty of Guizhou Provinc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set in the city of Guo County, the time of its establishment of the Longqing six years,  the fourteenth years of Wanli, and Wanli's eighteenth years, Wanli's nineteenth years, Wanli 's twenty-ninth years ofFive says. The repeated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Xinguoi County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controversial records. Longqing's sixth years, Wanli's fourteenth years to set up two counties did not really implement, and Wanli's eighteenth years is to set up the county's success of the last proposed time, Wanli's twenty-ninth years for the Wanli's nineteenth years of the misspelling, the actual setup of Xingui County should be Wanli's nineteenth years.

Key words:Xingui County;establishment time;Gui Zhu ZhangGuanSi

責任编辑:叶成勇

作者简介:闫哲,1993年生,山西文水人,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中的技术选择与环境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ZS089)的阶段性成果。

1 《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一七〇“万历十四年正月辛酉”条,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3081页。

2 施和金:《明代贵州地方行政建置年月考异》,《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第四期,第59页。

3 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地图出版社1997年版,第277页。

4 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1、655页。

5 郭红、靳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

6 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贵阳通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7 翟玉前、孙俊:《〈明史·贵州土司列传〉考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1 王燕玉:《贵州省各市县沿革》,《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一期,第69页。

2 温春来:《行政成本、汉夷风俗与改土归流——明代贵州贵阳府与新贵县设置始末》,《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五期,第88页。

3 庞乃明:《〈明史·地理志〉疑误考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62页。

4 按,王燕玉、温春来、唐莉文中均认为新贵设县范围包含了龙里卫,温文据此认为万历年间新贵设县之所以能够成功或许与地域范围的扩大有关,但新贵设县时只是包含了原隶属于龙里卫的平伐长官司,龙里卫并未整体并入新贵县之中。

5 唐莉:《明代贵州省建置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3页。

6 杨廷硕主编:《贵州名胜志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

7 毛威:《黔中平伐土司历史变迁研究》,贵州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5页。

8 龙文彬:《明会要》卷七十四《方域四》,清光绪十三年(1887)永怀堂刻本,第18页a。

9 许鸣磐:《方舆考证》卷九十五《贵州一》,济宁潘复华鉴阁本,第5页b。

10 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卷四十七《贵州布政使司上》,清光绪五年(1879)授经堂重刻本,第2页a。

11 按,部分文献中记作“贵筑长官司”,“筑”“竹”二字通用,后文出现“贵筑”不再单独说明。

12 《大清一统志·贵阳府表》,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内府抄本,善本书号A03528,第二五四册,第1页。

13 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四十六《地理七》,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198页。

14 陈鹤:《明纪》卷四十一《神宗纪三》,天津图书馆藏清同治十年(1871)江苏书局刻本,第30页a。

15 乾隆官修:《续通典》卷一四六《州郡》,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1页中栏。

16 嵇璜、曹仁虎等:《续文献通考》卷二三三《舆地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六三一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62页上栏。

1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三九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四八三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33页下栏。

2 穆彰阿等:《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〇〇,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256页。

3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三《合属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上栏。

4 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二一《贵阳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247页。

5 万斯同:《明史》卷八四《志五十八·地理六》,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善本书号A02199。

6 江东之:《瑞阳阿集》卷三《黔中疏草》,清乾隆八年(1743)东皋堂刻本,第49页b。

7 按,《黔记》此处所记有误,此时巡按为陈效而非毛在。后文道光《贵阳府志》记载亦误。

8 郭子章著,赵平略点校:《黔记》卷二《大事记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2页。

9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三《合属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下栏。

10 陆化熙:《目营小辑》卷四,明刻本,第70页a。

11 曹学佺:《大明一统名胜志·贵州名胜志》卷一,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第8页a。

12 顾炎武:《肇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6页。

13 《职方典》卷一五二三《贵阳府部汇考一》,《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第一八一册,中华书局影印1934年版。

14 李澄中:《滇行日记》卷下,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刻白云村全集本,第9页a。

15 鄂尔泰等修,靖道谟、杜诠纂:乾隆《贵州通志》卷三《建置》,乾隆六年(1741)刻本,第12页a。

16 莫友芝:《答郑子尹教谕〈论远条堂稿编年〉书》,谢三秀著:《雪鸿堂诗搜逸》,顾久主编:《黔南丛书点校本(第四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17 鄂尔泰等修,靖道谟、杜诠纂:乾隆《贵州通志》卷三《建置》,乾隆六年(1741)刻本,第7页a。

1 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等纂,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154页。

2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十九《经略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20页下栏。

3 《明穆宗实录》卷二十一“隆庆二年六月”条,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568页。

4 江东之:《瑞阳阿集》卷三《黔中疏草》,清乾隆八年(1743)东皋堂刻本,第10页a。

5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十九《经略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26页下栏。

6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十九《经略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26页下栏~427页上栏。

7 《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一七一“万历十四年二月”条,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3103~3104页。

8 江東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三《合属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上栏。

9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十二《合属志十》,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42页上栏。

10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二十二《艺文志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页上栏。

11 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等纂,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1页。

12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贵州通志·前事志 (第二册)》卷十二,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页。

1 《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二一八“万历十七年十二月”条,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4089页。

2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二十二《艺文志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519页下栏~520页上栏。

3 郭子章:《蠙衣生黔草》卷一,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善本书号A01099,第18页b。

4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十九《经略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21页上栏。

5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黄富源点校:万历《贵州通志》卷十九《经略志一》,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2页。

6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二十二《艺文志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页上栏。

7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三《合属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66页上栏。

8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二十二《艺文志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页下栏。

9 江东之等修,许一德等纂:万历《贵州通志》卷十九《经略志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26页。

10 江东之:《瑞阳阿集》卷三《乞赐生还疏》,清乾隆八年(1743)东皋堂刻本,第45页a。

11 郭子章著,赵平略点校:《黔记》卷二十四《公署志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78页。

1 温春来:《行政成本、汉夷风俗与改土归流——明代贵州贵阳府与新贵县设置始末》,《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五期,第85~89、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