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的热情
2023-10-09李娜
摘 要:冷军作为中国具象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修养和绘画风格,影响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迄今为止,冷军的艺术成长之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批判现实主义、升华与跨越、传统与回归、散手写生。前两个阶段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带有一定的隐喻;第三个阶段是回归绘画本身;第四个阶段的绘画创作则与以往的写实绘画大有不同,更加偏向写意。冷军在一次次的挑战与突破中实现新的蜕变,也进一步证明了传统绘画在当代绘画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关键词:冷军;超限绘画;散手写生;传统绘画
冷军绘画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极端化的写实。有人把冷军的绘画归为超写实主义,这是非常不专业的划分,因为超写实绘画已经有定义的内容和对象了。超级写实主义或照相写实主义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的一种写实手法,以照片为基础,机械地模拟对象,也有一些是借助幻灯片投在画布上,将其描摹下来。这种风格追求精确甚于追求艺术语言,不要求主观性,故不能因为冷军画得超级写实就叫超写实。对于冷军的作品,一位日本的艺评人给出了一个概念,叫“超限绘画”,即超越了油画材料表达的极限的绘画。
冷军的作品是有主观性的,以写生为主、照片为辅,在绘画的过程中既有潜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他除了人物外,从来不用照片,全程写生。关于人物画创作,因为模特的衣服、头发不能固定不变,所以会用照片,但脸、手绝对全程写生,这是与照相写实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个艺术家的绘画语言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就此不再变化了,因为影响艺术家感情的因素——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地域、时代等都在不停变化,所以艺术家的艺术语言也是会变化的。冷军后期的作品,如竹子写生、场景写生以及古董店写生,则是趋于写意的艺术风格,其绘画语言改变的转折点来自《丰碑》这幅作品。冷军自己认为《丰碑》极端的精度要求已经超出了绘画的范畴,与工业绘图无异,所以从散手式写生开始尝试新的突破,便有了“场景写生”“竹子写生”“古董店写生”等系列作品。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认为,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象征着创作者绘画技法的成熟,其实不然。冷军曾说,绘画的绝招是审美、感觉和技法。有很好的审美修养、良好的视像感觉、扎实的基本功,另外加上不拘束的手法,有了审美就有了感觉,有了感觉你就有方向了,就知道技法朝哪方面用力,不择手段地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觉,就会平添许多奇迹。纵观冷军的作品,除了精湛的技艺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隱喻观念的表达。冷军的油画作品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内涵、敏锐的审美能力和非凡的艺术技巧,他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和挑战自己的极限,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迄今为止,冷军的艺术创作之路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批判现实主义时期
冷军的超限绘画形式于1989年基本形成,然后去深圳工作了两年,1991年回武汉才正式开始他的创作。那时候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全国性的专业大展和全国美协的大展,而且有油画艺委会的届展和油画学会不同类型、名称的届展。这些展示活动对当时的全国油画创作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于冷军个人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为了参展而画画,后来才逐步进入关于绘画的工作或创作状态。20世纪90年代稍早的那些作品,如“世纪风景”系列、“五角星”系列、《网——关于网的设计》、《文物——新产品设计》、《丰碑》和《手相》等,冷军都将其归入了批判现实主义范畴。这些作品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件的组合形成暗喻,以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一些看法,主要反映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999年,冷军的作品《五角星》(图1)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这是其独具匠心利用废铁材料制作而成。五角星是中国精神的象征符号,它代表着光明和向上、自由与解放、幸运和庇佑。画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很多被高温灼黑的铁皮,甚至有些地方类似弹孔。这些破旧的铁皮弹孔寓意着胜利的来之不易,每一次的重生都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的风才吹向了海岸。冷军通过《五角星》来阐述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成功的背后,都是一次次的磨难,只有克服这些磨难,才能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冷军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真实故事为背景,如《世纪风景之三》背后的故事是韩国一座豪华商厦的坍塌,作品寓意是人们追求的奢靡生活最终成为摧毁人类的坟墓,这是他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与批判。《世纪风景之三》中,冷军用水泥精准地复制了世界范围内的大陆版图,地球上原有的山川、湖泊甚至行政区等已悄然被现代工业化的人工产品所取代,在颜色鲜艳的塑料玩具与灰色钢筋水泥的对比之下,世界显得悲惨破损,从而体现出冷军艺术的人文情怀,彰显了现实中人类的主体地位。
二、升华与跨越时期
冷军的创作随着暗喻不断深化,逐渐脱离了暗喻,同时随着对外部世界的深入剖析,逐渐脱离了事物本身,进入了另一维度。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有刺的汤匙”系列和“有刺的剪刀”系列。
冷军的作品《突变——有刺的剪刀》(图2)获首届中国小幅油画大展的优秀作品奖,画面中的静物是冷军亲自灼烧而成,最终用画笔把整个过程画了下来。被燃烧过后的剪刀锈迹斑斑,锋利的剪刀也被灼烧得破旧不堪,与之前崭新完整的剪刀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也恰似是这样丑陋的物体,与美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感,隐喻工业文明之下人类的精神失落和人性变异。
冷军的另一幅作品《突变——有刺的汤匙》,画面给人一种冲突矛盾的感觉,钉子与汤匙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似乎在暗示一些事物: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看似一片繁盛奢华,但背后似乎隐藏着许多危机。也许世界上每件事物总是对立而统一的,就像《道德经》里老子曾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传统与回归时期
冷军感觉前两个时期的作品都是在用绘画表现与绘画无关的东西,而于艺术家个人而言,绘画才是他最擅长的,而不是那些思想。冷军觉得其绘画方面的才华应该用在绘画本身,应该去挑战一下绘画的极限,于是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去画人物,并且是一种前无古人的人物绘画。
《肖像之相——小姜》(图3)代表了冷军最高水平的超写实艺术成就。单看照片是无法领略其震撼的,只有在原作面前,拿放大镜观看,才深觉实在是细腻,让人不得不为其高超的技艺所折服。画中的模特是冷军在火车站邂逅的一个打工妹,冷军被她清纯的气质打动,因为这与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这种纯净的感觉在无形当中总对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是像清流一样。评论家曾用“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来形容这幅作品。《肖像之相——小罗》这幅画中的模特是冷军的前妻罗敏,画中人物额头上的痘印、面颊的斑点、衣服上的线头、眼球上的血丝都清晰可见,生动逼真。《肖像之相——小唐》同样是描绘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女孩纯净甜美,清澈的眼眸、白皙的肤色、乌黑浓密的秀发与粉色的脸庞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无不与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冷军的绘画与照片大相径庭,但一般人看不出来,特别是印刷品和手机屏上更看不出来,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冷军的绘画,只有看原作,没有别的方式。当人们真正站在其作品前的时候,无不为其魅力深深吸引。笔者坚信,冷军油画作品对形象的塑造和表现与安格尔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冷军第三阶段的作品主张回望传统、重提审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作品和主张是对现当代浮躁洪流的一种对抗。只回望传统、重提审美似乎显得保守,但要知道在一片张牙舞爪的浮浪中,反倒凸显出它的独特意义和价值。静穆和优雅的审美成为一种纠错,显得傲视甚至有神圣感了。
四、散手写生时期
冷军从肖像之相到散手写生的转变要从1994年画《丰碑》之时说起。冷军于1984年大学毕业,后遇上了85美术新潮,湖北地区是重点,冷军也不免俗,跟着玩起了现代艺术,主要是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1988年底,“中南艺术节”有一个小型画展,冷军作为评委,需要交一件写实作品参展,于是不得已在家里摆了一组静物来写生。他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完成了,且效果还不错,于是在第二天又摆了一组,画了两天。接着他摆了第三组,画了近一周。后来,他又先后画了三张,分别用时大概半个月、二十多天和一个月。这样七八件作品画下来,从第一张的普通写生到后来的所谓“超写实”就诞生了,总共用时大概半年。但这些还算不上最佳效果,最佳应该是《文物——新产品设计》这幅作品。当时冷军的创作仍然在不断深化、向前推进中,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的。
中国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这个问题很快就出现在冷军的创作上。在画《丰碑》的时候,冷军开始束手束脚,用尺测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初画画的那种感觉几乎已经没有了。这种极端的精度要求其实已经超出了绘画的范畴,与工业绘图无异。冷军知道自己钻牛角尖了,便从散手式写生开始,经常约朋友一起去画风景。虽都是短期作品,但其仍觉得改善不大,于是加大了难度,越画越快。当时冷军经常与郭润文、朱晓果、刘昕聚在一起画,当找不到合适的风景对象时,冷军突然发现可以画他们,于是就有了“场景写生”系列。目前,冷军这类型的散手式写生也有好几种,如“场景写生”“竹子写生”“古董店写生”等系列。但不论是散手写生还是当年所谓的“超写实”,都是越画越慢,越画越深入,越画越有味道。如“场景写生”系列创作开始只用大半天,到后来(2018年左右)需要三天;“古董店写生”由一天一幅,到后来(2016年左右)变为五天一幅;竹子也一样,越画越慢。这可能与艺术家的个人性格有关,也许在别人身上就正好相反,是越画越快,越画越概括。
冷军的散手写生是趋于写意的艺术风格,与以往的“超写实”绘画风格不同。“古董店写生”系列(图4)是笔者最喜欢的一组。古董店特定的环境中,明丽的光芒在精致的瓷器上流转,大理石雕像泛起的色泽温润如羊脂,还有光照的边缘,半隐在黑暗中的金银器,闪烁着微弱的光辉。光在这间屋子里变得敏感起來。画面充斥着浓郁的色彩、果敢潇洒的笔触与精准的绘画语言。画面的松紧节奏处理得游刃有余,远看是写实,近看是语言。
房琪曾说:“我们习惯了一种生活状态时,就会对‘改变’这件事产生本能的恐惧,有时候甚至连生理机能都会帮我们一起抵抗。”冷军在其“超写实”绘画达到极限时,勇敢地挑战与突破自己的局限性,获得新的跨越。冷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审美,以及他的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文化底蕴、趣味、格调、情怀和艺术修养,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冷军的超限绘画也影响了中国写实绘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常磊.限制与自由:解读冷军的艺术[J].美术大观,2015(1):14-21.
[2]宇菲.绘画的绝招就是审美:冷军专访[J].艺术生活,2010(5):9-12.
[3]陈栋.冷静的蜕变:冷军超写实油画“三个阶段”绘画语言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李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