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2023-10-09蔡素燕唐忠辉梁坚炜何海华张亚光

广州化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碳广州市协同

蔡素燕,唐忠辉,梁坚炜,何海华,张亚光

(中环(广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011)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委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1]。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抓手。“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无废城市”建设能否与碳减排协同推进以及如何推进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3]。建设“无废城市”,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是新时代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无废城市”建设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高度关联且具有协同性[4]。然而,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存在融合度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固废处理处置的排放偏高、 相关碳排放理论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5],亟待深入研究。广州市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研究“双碳”目标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策略,进一步探索“减污”与“降碳”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状况

1.1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及处置情况

据统计,2022年,广州市重点调查工业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92.95万吨,综合利用量660.94万吨,综合利用率95.28%。其中,排放源统计重点调查工业企业主要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是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冶炼废渣和污泥,产生量合计436.12万吨,占比62.94%。

图1 2022年广州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情况Fig.1 Main categories of general industrial solid waste in Guangzhou,2022

1.2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是衡量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的重要指标[6]。2011-2022年,与国家总体水平相比较,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保持较低水平,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0.1567 t/万元下降到 2022 年的0.0998 t/万元。

图2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变化Fig.2 Generation of general industrial solid waste in Guangzhou (2011-202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固体废物底数不清,难以精细化管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来源广、产生量大,在源头减量、资源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主要涉及发改、工信、生态、综合执法、水务、商务、供销社等。由于条块分割明显,多部门联动机制仍不完善,各环节监管缺乏有效衔接,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不够,从而带来管理边界和统计数据的模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管理制度及具体的实施操作细则,难以实现有效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部分企业存在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业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处置事件偶有发生。

(2)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政策体系尚不完善

固体废物领域如何通过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既是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工作理念、技术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普遍较薄弱,环境要素部门和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的工作推进,尚缺乏深度的有机融合,降碳与减污的管理政策需要逐步完善。

(3)科学评估体系尚不健全

减污与降碳的科学评估体系尚未建立,以“无废城市”建设为例,该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推进减污降碳,但如何科学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果缺乏标准指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工业领域等领域和石化化工行业、水泥行业、建材行业等行业均已印发了碳达峰行动方案,但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尚缺少科学评估体系。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减污降碳评价指标体系等支撑材料缺乏,减污降碳工作缺乏及时、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复核机制,工作难以有效推动。

(4)典型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不明确

关键领域、关键行业、关键技术减污降碳实施路径,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工作。如何科学、合理引导典型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大力推进治理工艺和技术创新,把环境要素协同治理作为减污降碳的重要路径,缺乏技术指导和资金引导,尚未形成良好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3 对策与建议

(1)深化部门联合,形成工业固体废物管控合力

以“无废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完善现行管理政策,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职能部门交叉、体制机制不畅、信息壁垒等问题。引领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系统开展全过程监管,压紧压实各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地方政府管治责任和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深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和跨区域联防联控。推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建立管理台账,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情况的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实现对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2)推动建立减污降碳深度融合政策体系

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先行先试,探索减污降碳的深度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置机制,以完备的规划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统谋划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领域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统筹谋划和部署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体战略,加强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制定、协同推进和协同评价,实现减污降碳一体化监管和执法。

(3)建立健全科学评估体系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是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评估的技术基础。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体系是支撑双碳目标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探索建立系统科学的碳减排评估体系,有效实现区域、领域、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推进情况的跟踪评估,科学评价协同增效实施效果,引导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落实减污降碳行动,有效推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4)推广典型案例应用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通过培育绿色工厂等方式,构建绿色制造产业链,搭建绿色工业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构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无废园区”建设,着力产业生态链和生态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促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遴选了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编制应用指南与案例,重点推广应用粉煤灰、冶炼渣、生活污泥、建筑垃圾等典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通过政策文件引导、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广典型经验模式等形式,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行业的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4 结 论

“双碳”目标下,如何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突破、管理优化、制度创新尤为重要。“无废城市”建设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高度关联且具有协同性,广州市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条件,先行先试,在加快落实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的主要任务时,更加注重统筹制定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强的多维协同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逐步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低、综合利用水平高、填埋处置量少、环境风险小的长效体制机制,从而有效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猜你喜欢

双碳广州市协同
“双碳”背景下铁路煤炭运输发展浅析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