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猫急性肾脏衰竭的诊治

2023-10-09于丛爽翁诗瑶陈惠斌朱胜男马玉芳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病猫泌尿道导尿管

于丛爽,翁诗瑶,陈惠斌,朱胜男,马玉芳

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御宝贝宠物医院,福建厦门 361015

肾脏是机体重要排泄器官,在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代谢废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猫急性肾脏衰竭(ARF)是指体内外各种因素引起的因毒物蓄积或局部缺血所致的肾脏功能障碍,以无尿或少尿为特征,临床上公猫因泌尿道较狭窄且存在转折而多发此病[1]。膀胱炎、尿路结石、环境应激等因素使机体稳态失衡、代谢功能减退,引起毒素蓄积、氮质血症,导致肾脏功能抑制,当前临床治疗以输液疗法代谢毒素、饮食调控减轻肾脏负担为主。ARF 若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慢性肾脏衰竭(CRF),此时肾脏功能已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故及早发现、对症治疗对于猫肾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现对一例猫自发性膀胱炎(FIC)导致的尿闭伴发肾后性ARF 的诊治进行报道,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RF 提供参考。

1 病例情况

1 岁雄性英国短毛猫(金渐层)体重4.2 kg,未绝育,驱虫免疫完全。主诉:病猫近日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就诊4 d 前排尿量明显减少,已有2 d未排尿,频繁于猫砂盆刨猫砂,频频做排尿动作但无尿液排出;平日吃同一品牌猫粮,未出现呕吐现象;患有肥厚性心肌病(HCM)。

2 临床检查

病猫体温37.8 ℃,心率240 次/min,呼吸30次/min;意识清醒,精神沉郁,轻微脱水;可视黏膜颜色呈粉红色;触诊腹部高度紧张,明显躲闪,膀胱充盈,肾脏大小无明显异常。

3 实验室检查

病猫左前肢头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1 血常规检查

检测结果见表1,病猫血液HGB 指标稍有上升,提示机体轻微脱水;WBC、NEU 指标升高、LYM 指标下降提示机体存在炎性反应,泌尿道炎症。

表1 血常规检查

3.2 血液生化检查

检测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病猫血液GLU 指标升高,提示机体存在应激反应;K+指标升高,存在高钾血症,提示机体泌尿道阻塞,离子排泄障碍;CREA 超过正常值4 ~5 倍、UREA 超过正常值2 ~3 倍,提示肾脏功能衰竭、氮质血症。

表2 血液生化检查

4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肾脏衰竭,揭示病猫肾脏功能损伤程度,但判断病猫肾脏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尿路阻塞位置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病猫仰卧保定,B 型超声波扫查其膀胱、肾脏,结果显示膀胱中度充盈,壁不光滑,腔内可见强回声光团伴后方无回声影像,大小约4.3 mm×2.6 mm,2.9 mm×2.1 mm,提示膀胱内结石、存在膀胱炎;双肾形态完整,皮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晰,左肾长轴约33.4 mm,右肾长轴约33.8 mm,肾盂未见扩张,可见血供,说明双侧肾脏形态结构良好。

5 综合诊断

主诉病猫近日少尿甚至无尿,临床检查病猫腹围增大、膀胱充盈,初步判断为尿闭。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机体轻微脱水、处于应激状态,存在泌尿道炎症、泌尿道阻塞,肾脏功能受损,进而判断尿闭引起毒物蓄积导致ARF。最后结合B 型超声波检查显示膀胱内泥沙状结石,即肾后性梗阻,确诊为由FIC 导致的尿闭继发肾后性ARF。

6 治疗

6.1 安置导尿管

主诉病猫无尿,临床触诊膀胱充盈,影像学映证为尿路阻塞,故在无菌条件下对病猫泌尿道进行疏通,以减缓膀胱压力、促进毒素排出。

术前对病猫右前肢头静脉埋入留置针(24G),静脉推注100 mg/mL 的葡萄糖酸钙10 mL 用于保护心脏,静脉推注0.5 mg/kg 的布托啡诺2.1 mg 用于镇痛消炎,静脉推注5 mg/kg 的丙泊酚21 mg 用于诱导麻醉。选择适宜管型对病猫进行气管插管,3%异氟烷吸入麻醉并维持麻醉深度。

待病猫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后,将其行仰卧保定。尿道口附近除毛,5%碘酊喷洒消毒、75%酒精脱碘重复2 次,轻揉阴茎约2 min 后向上方及后方拉直,使用润滑剂将无菌导尿管水推法插入,推入时导尿管前、中段明显有结晶阻塞、沉积于管壁,直至导尿管内持续流出暗红色尿液表明导尿管安置成功,结节缝合固定导尿管。通过导尿管将膀胱内尿液抽出后,反复多次使用温热的0.9%的Nacl 从导尿管打入膀胱再抽出以冲洗膀胱,防止感染,后续通过导出尿液量来进行输液维持量的评估。

6.2 药物治疗

住院期间每日治疗方案如下:

6.2.1 氨苄西林钠(30 mg/kg,126 mg)+Nacl(0.90%,0.63 mL),静脉推注,每日2 次。

6.2.2 乳酸钠林格溶液,静脉滴注,6 mL/h(因病猫患有HCM),每日一次。LRS 用量根据机体每日代谢维持量、导出/排出尿量、饮水量计算,即LRS(mL)=体重(kg)×50 mL/kg+昨日导出/排出尿量(mL)-昨日饮水量(mL)。

6.2.3 氯化铵(尿痛舒)100 mg,口服,每日2 次。

6.2.4 加巴喷丁(10 mg/kg,42 mg),口服,每日2 次。

7 预后

治疗期间每日监测3 次体温、心率、呼吸,均处于正常范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无呕吐、腹泻情况,排便正常。食欲情况:第1 日未自主进食,第2 ~4 日少量自主进食,第5 日起食欲恢复、自主进食。排尿情况:第1 ~3 日导出尿液分别呈暗红色、血红色、鲜红色;第4 日拆除导尿管,排出尿量较少,尿液为不连续滴状,呈粉红色;第5 日尿量正常,但排出尿液为小团状,呈粉红色;第6、7 日尿量正常,排出尿液为正常大团状,呈淡粉色;第8、9 日尿量正常,排出尿液为正常大团状,呈淡黄色。第10 日复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B 型超声波下膀胱壁光滑、未见充盈,双侧肾脏形态结构良好,病猫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8 讨论

病猫就诊时表现的少尿甚至无尿、腹部紧张、膀胱充盈等情况符合ARF 的特征;实验室血常规检查HGB、WBC、NEU 升高、LYM 下降提示机体轻微脱水、存在尿路炎症,实验室血液生化检查GLU、K+、UREA 和CREA 升高提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泌尿道阻塞、氮质血症、肾脏功能衰竭;影像学B 型超声波检查显示双侧肾脏形态结构良好、膀胱内结石,提示膀胱炎,肾后性阻塞,最终诊断为FIC 导致的尿闭继发肾后性ARF。

下泌尿道综合征(FLUTD)是小动物临床上常见疾病,饮水量少、体重过高、运动量低为FLUTD常见病因,公猫因泌尿道较狭窄且存在转折而多发此病。本病例猫所患FIC 为FLUTD 常见病,因膀胱内结石引起尿路阻塞、毒素代谢障碍导致肾后性ARF,通过安置导尿管疏通尿路、排泄毒物;药物治疗修复肾脏功能;饮食调控减轻肾脏负担。此外,因本病例猫患有HCM,故为其静脉滴注时输液速度控制在6 mL/h,以减轻其心脏负荷,治疗10 日后病猫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肾脏是猫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调节机体水盐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当体内外因素损伤肾脏时,引起毒素蓄积、水和电解质失调,最终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包括ARF 和CRF)。ARF 临床治疗以调节水盐平衡、促进毒素排出为原则以修复肾脏功能。若对ARF 治疗不及时,肾脏功能超出代偿范围,则可进一步发展为CRF,此时肾脏滤过能力不可逆性减退、肾单位数量绝对减少,出现蛋白尿、呕吐、严重脱水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猫生命健康,故临床建议及早发现、对症治疗。

临床对ARF 的治疗除传统药物治疗、输液疗法外,饮食饮水的调控、中草药的使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为ARF 患猫饲喂泌尿道全价处方粮,从而控制机体摄入蛋白质、矿物质的比例,降低尿液的不饱和度,预防结石再次产生;提供充足洁净水源,从而促进毒素排出,减轻肾脏负担,帮助肾脏功能修复。研究表明,肾茶(又名猫须草)的主要提取物肾茶黄酮能使肾小球数量明显增多、肾小管形态结构得到改善,可能通过ERK/CT-1 通路保护肾脏。此外,茵陈蒿、大黄、黄芪、冬虫夏草等中药应用于CRF 也取得良好成效。

猜你喜欢

病猫泌尿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一例公猫下泌尿道综合征的诊疗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儿童再发性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主人和猫
主人和猫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