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3-10-09徐磊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7期
关键词:谷草谷丙胆碱酯酶

徐磊霞

(如皋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如皋 226500)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多见于20 岁到50 岁的男性群体。在居住于城市的男性肝硬化患者群体中,50 ~60 岁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2]。肝硬化是指在肝细胞坏死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假小叶和结节的形成会破坏患者肝脏的正常结构以及供血[3-4]。研究表明,肝硬化是各种肝病的终末阶段。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病症表现,容易被患者忽视,在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5]。目前,生化指标检查在肝炎肝硬化中应用较为广泛。有资料指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的高低与肝硬化的发展程度有直接关系。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具有无创性,因此可反复对患者进行此检测[6]。本文为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抽取如皋市人民医院在2020 年5 月至2022 年11 月期间接诊的肝硬化确诊患者以及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 106 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如皋市人民医院在2020 年5 月至2022 年11 月期间接诊的肝硬化确诊患者以及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06 例进行研究,根据其健康情况分为对照组(健康人群)和试验组(肝硬化患者),每组53 例。试验组:男性35 例,女性18 例;年龄最小的30 岁,最大的78 岁,年龄平均值(56.38±5.20)岁;病程最短的1 年,最长的5 年,病程平均值(3.14±0.35)年。对照组:男性33 例,女性20 例;年龄范围在32岁到80 岁之间,年龄平均值(56.51±5.12)岁。两组性别、年龄的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次研究。

1.2 试验组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肝穿刺检查确诊为肝硬化;(2)年龄为30 ~80 岁;(3)能够正常沟通和交流的患者;(4)依从性较好的患者;(5)临床资料和病史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1)排除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2)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3)排除恶性肿瘤患者;(4)排除急性肝衰竭患者;(5)排除重要器官衰竭患者。

1.3 研究方法

抽血前一天提醒受试者晚上10 点后禁食禁饮,于次日清晨抽取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4 mL,将血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 分钟,转速为3500 转/分钟。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21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通过连续监测法检测胆碱酯酶(CHE),通过溴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ALB),通过酶循环法检测总胆汁酸(TBA),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1.4 指标观察和分析

对比两组人员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数值、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其中,胆碱酯酶的正常值为5000 ~12 000 U/L,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 ~55 g/L,血清总胆汁酸的正常值为0 ~10.0 μmol/L,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为7 ~40 U/L,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13 ~35 U/L。对比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数值、谷草转氨酶的水平。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分级,其中包括一般状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5 个指标,总分为15 分,根据得分分为A 级、B 级、C 级。A 级:5 ~6 分,手术危险度小,预后最好,1 ~2 年存活率较高;B 级:7 ~9 分,手术危险度中等,1 ~2 年存活率中等;C 级:≥10 分,手术危险度较大,预后最差,1 ~2 年存活率较低。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水平为(2138.85±549.74)U/L,白蛋白水平为(30.67±2.38)g/L,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7146.58±1290.26)U/L、(42.59±2.2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胆汁酸水平为(12.27±3.39)μmol/L,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5.81±4.70)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94.81±5.60)U/L,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4.55±2.10)μmol/L、(13.60±2.37)U/L、(14.00±2.2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生化指标的对比(± s)

表1 两组人员生化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例数 胆碱酯酶(U/L) 白蛋白(g/L) 总胆汁酸(μmol/L) 谷丙转氨酶(U/L) 谷草转氨酶(U/L)试验组 53 2138.85±549.74 30.67±2.38 12.27±3.39 55.81±4.70 94.81±5.60对照组 53 7146.58±1290.26 42.59±2.27 4.55±2.10 13.60±2.37 14.00±2.22 t 值 25.9943 26.3849 14.0938 58.3794 97.6605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不同Child-Pugh 分级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

Child-Pugh 分级为A 级患者的胆碱酯酶水平为(3592.24±493.37)U/L,白蛋白水平为(39.58±2.25)U/L,总胆汁酸水平为(12.27±3.39)μmol/L,谷丙转氨酶水平为(23.65±3.62)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35.66±2.30)U/L。Child-Pugh 分级为B 级患者的胆碱酯酶水平为(2865.48±440.36)U/L,白蛋白水平为(29.32±2.47)U/L,总胆汁酸水平为(15.70±2.49)μmol/L,谷丙转氨酶水平为(43.34±2.47)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57.64±2.51)U/L。Child-Pugh 分级为C 级患者的胆碱酯酶水平为(2186.54±234.14)U/L,白蛋白水平为(22.16±2.58)U/L,总胆汁酸水平为(18.29±4.14)μmol/L,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8.16±3.27)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95.69±5.43)U/L。与Child-Pugh 分级为A 级的患者相比,Child-Pugh 分级为B级患者的胆碱酯酶、白蛋白水平均较低,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数值、谷草转氨酶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ild-Pugh 分级为B 级的患者相比,Child-Pugh 分级为C 级患者的胆碱酯酶、白蛋白水平均较低,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数值、谷草转氨酶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Child-Pugh 分级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 s)

表2 不同Child-Pugh 分级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 s)

注:a 与A 级相比,P <0.05 ;b 与A 级相比,P <0.05;c 与B 级相比,P <0.05。

酶(U/L) 白蛋白(g/L) 总胆汁酸(μmol/L) 谷丙转氨酶(U/L) 谷草组别 例数 胆碱酯 转氨酶(U/L)A 级 13 3592.24±493.37 39.58±2.25 12.27±3.39 23.65±3.62 35.66±2.30 B 级 30 2865.48±440.36a 29.32±2.47a 15.70±2.49a 43.34±2.47a 57.64±2.51a C 级 10 2186.54±234.14bc 22.16±2.58bc 18.29±4.14bc 58.16±3.27bc 95.69±5.43bc

3 讨论

肝脏作为人体中主要的消化器官、免疫器官以及解毒器官,可以完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质的代谢[7-8]。肝硬化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肝脏有着较强的代偿功能,故肝硬化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当肝硬化发展至中后期时,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腹水等严重症状,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9-10]。在我国,肝硬化多是由肝炎引发的。有研究指出,肝脏的再生能力较强,如肝病患者的病情在早期时被发现,并进行治疗干预,可将病情逆转,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早期肝硬化易被误诊和漏诊[11-12]。肝硬化转化成肝癌的发生率高达90% 左右,因此尽早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临床上在对肝硬化进行诊断时,常会进行肝穿刺。但肝穿刺属于有创检查,且常需要进行连续性检查,导致多数肝硬化患者无法耐受,因此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13-14]。

胆碱酯酶是一种水解酶。研究表明,胆碱酯酶是肝脏功能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研究指出,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的水平,当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时,胆碱酯酶水平会明显下降[15-16]。肝脏是胆碱酯酶合成的唯一场所,胆碱酯酶经合成后会立即释放入血,其半衰期在10 天左右。因此,血清胆碱酯酶的浓度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胆碱酯酶水平很少受到黄疸或溶血的影响,因此,其作为肝硬化患者早期的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17]。血清白蛋白也是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在发生肝硬化后会显著下降,故其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也会明显降低。联合检测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可以有效判断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除此之外,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也能提高诊断效能。在本研究中,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水平较健康人群低,且其肝硬化程度越严重,血清胆碱酯酶的水平就越低。

综上所述,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谷草谷丙胆碱酯酶
草树(散文)
复合菌剂对干谷草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微生物厌氧发酵处理对张杂谷谷草分子结构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谷草青贮注意事项及品质评价
服用抗生素影响肝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