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3-10-09陈燕能
文/陈燕能
引 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落实研究性学习,可以引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解析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策略和理念,意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让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收集资料、探索验证、合作学习,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把研究问题作为核心内容,积极延伸数学课程中的教材知识,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经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1]。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一)交互性特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性学习,只依靠教师的努力无法收获最理想的教育成效。研究性学习具备较强的交互性特征,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共同努力,在交流、探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灵感、知识和学习经验。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剖析数学课程知识形成规律,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二)体验性特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展现出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特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个体差异,通过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情境,分析知识,观察规律,从而掌握知识,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多视角审视问题,归纳知识,锻炼数学思辨能力。
(三)生成性特征
在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出研究性学习的生成性特征,让学生成为研究性课堂活动中的主人公,不再以固定的教学形式去约束学生。同时,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还具备多变性、丰富性、复杂性等特征,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学习经验来研究数学知识,全面吸收、内化知识,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与学生共同打造生成性、理想化的数学课堂。
二、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运用研究性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收获知识,提升能力,锻炼思维。教师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不用固定的问题、习题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拓展课堂问题的深度,让学生共同讨论和探索,在实践中应用数学课程知识,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小王需要围成一个18 平方米的羊圈,需要怎么围?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木棒去摆一摆,同时想一想。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将长度设定为18 米,宽度设定为1 米。但是接着就有学生反驳:长度为6 米,宽度为3 米更合理……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在小组内进行思考和讨论。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汇总、归纳,把正确的答案罗列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有时候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探索、分析。开放性的数学研究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自主寻求知识和解题规律,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思考问题,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内化[2]。
(二)综合运用新、旧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用心整合新旧数学课程知识,以此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学会整合数学学科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期间引出旧知识,也能够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领悟新知识的形成规律,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例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准备两个形状一致的三角形,使学生通过拼一拼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可以发现,两个三角形能够拼凑成多种类型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动手操作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同,此时学生会立刻回答是相同的,因为无论何种形状的平行四边形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学生又可以进一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 倍,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底乘以高,三角形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学生通过回忆巩固三角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转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复习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在学生综合运用新旧数学知识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想象、动手操作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3]。
(三)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研究性活动
小学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生活化程度较高,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研究性活动,以此来端正学生的态度,使学生用心钻研数学知识,并熟练应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同样,在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元素来设计数学问题。例如,在“认识百分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80%”这个百分数,让学生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见过这种数字表达形式,这时候学生纷纷表示在牛奶盒上、饮料瓶子上见到过这种数字表达形式。之后,教师再多列举几个百分数,让学生根据真实的生活经验、常识来理解百分数,加深对百分数的记忆和理解。又如,在探究“加减乘除”的数学运算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数鸭子”活动来讲解相关知识,也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加减乘除”的数学知识。如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承担起计算费用的责任;计算家中一个月的水电费;核算一下家庭一个月的生活支出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另外,在开展研究性探究活动期间,教师还要让学生用心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中挖掘、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展示出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生活价值[4]。
(四)在合作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因为每个学生自身的教育经历、成长背景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也都是不同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合作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体现“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特长、个性。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并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来探析、操作、合作。学生可通过量板凳、黑板、牙膏盒面、积木、魔方,并进行数一数、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规律,在共同努力之下体验到成就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做足准备。同时,教师要注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延伸,对课内数学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拥有更多体验和互动的机会,让数学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在学生合作开展研究性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合作者,适当给予学生指导,而非全权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研究、自由发挥中,掌握知识、收获本领,获得有用的经验,提高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质量。
(五)在错误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程中落实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改变之前“杜绝出现错误”的观念,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学生出现的差错,不再完全主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去反驳、批评和纠正,而是要从学生的错误入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样既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又能够让学生从中总结学习经验、了解生活常识,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设定如下问题: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确定为最大公约数的倍数吗?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否认这个命题。此时教师不要着急说出正确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举例的形式去分析、探究。最后,学生发现这个数学命题是正确的。学生通过推理、对比来解释这个数学命题,有效锻炼了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在错误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之间实现智慧思维火花的碰撞。在学生出现认知冲突期间,教师要把握教学时机,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综合成长和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数学错题集,及时归纳易错点,这样能够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此外,教师还要监督学生时常翻阅错题集,从中总结、归纳学习经验,查漏补缺,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程活动质量[5]。
(六)展示研究过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展示研究过程,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主去发现。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做题的形式,要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探究精神。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饮料中的配料成分”,通过列举生活案例,让学生去比较、分析,研究一下哪一种饮料的热量更高。学生可以把百分数当作一个整体,用“100 份”来表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让学生研究分数和百分数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教师要在数学课程中落实研究性学习活动,把“思维拓展”作为核心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几百几十加上几百几十口算”的课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捐款”主题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多种算法。实现生活案例和数学课程知识的深度融合,从而引领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应用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多项学科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会提高创新能力、思考能力。
结 语
在开展数学课程实践活动期间,教师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视,改变以往单向灌输、习题强化的模式,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差异化学习进度,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借助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拥有自由探索的学习空间和平台,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获得自主研究和探索的信心和决心,共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