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庄人居环境调研方法优化研究

2023-10-08张浩天邓哲妍

村委主任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方法论乡村振兴

张浩天 邓哲妍

摘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调研可以详细了解各乡、镇、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并提供决策依据。当前西部边疆乡村地区人居环境调研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出现调研结果失真的问题。文章在剖析村庄调研的基础上,结合B县村庄人居环境调研工作经验,针对性地提出结合乡镇与村级组织座谈、以驻村第一书记为重点调研对象、多种调研方法结合的策略提高调研质量,发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问题以及为后续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规划调研;新疆喀什地区;人居环境;乡村振兴;方法论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8-003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章标识码:A

调研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是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前提条件[1]。村庄调研是村庄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2],进行村庄调研,需要从农村经济实力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制定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方案,在整理分析调研数据时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发展类型,正视农村的地域性差异,因地制宜地提出调研方案[3]。

对于我国乡村地区的调研并未形成完整的研究,对于西部边疆地区的村庄人居环境调研更是空白。王炳春(2020)[3]认为,全面把握乡村调研需要科学制定调研方案、深入展开实地调研、整理分析调研材料以及精心撰写调研报告。王婷(2021)[4]认为村庄规划人员需采用多元化调研方式,以便了解真实的村民需求。肖文波(2017)[5]提出了面向半城镇化地区更新设计的文献法、观察法、访谈问卷法以及测量法等调研方法。高永久(2022)[6]认为西部边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困难的原因是其村域面积广阔、第一产业占比大、人口稀少分散。因此如何在现阶段因地制宜地做好西部边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是后续提升村居环境的重要前提条件。

文章以笔者参与的多项新疆喀什地区村庄规划实践为基础,总结当前调研阶段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并以新疆喀什地区B县调研为例,尝试探索村庄人居环境调研的优化策略。

1   人居环境调研现阶段困境

1.1   边疆地区调研目的未明确

在乡村调研环节中,首先得明确调研的目的。调研目的需根据经济形式、政策方针并且结合调研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调研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准备阶段无法明确调研目的。一方面当前上级规划并未完善。乡村调研需依托县级与乡镇级规划的内容开展,而实际展开调研阶段,县级、乡镇级规划并未完成编制而无法提前明确调研目的。

另一方面,清晰地图难以提前获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到数据基础精度要求为居民点范圍内不小于1∶2 000地形图[7]。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边疆地区地图保密性高,无法提前获取地形图,而一般卫星地图分辨率较低,画面模糊导致调研团队无法分辨关键要素信息而影响后续调研目的。

1.2   边疆地区调研内容不深入

现阶段调研方法主要为与当地政府人员展开座谈,并在其带领下参观村庄环境并入户采访村民,但现阶段村庄环境调研的内容不够深入。一方面,部分人员认为开展乡村调研只是工作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乡村调研的要求,对乡村调研的重视程度不够[3]。在与村干部沟通中了解到在之前工作中也认真完成过各类调研会谈,但因各种问题后期需要重复调研相同内容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并且因本身工作内容多强度大而降低调研工作的权重。另一方面,当前大量村庄缺乏规划专业人才。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读图能力,然而村庄中能够真正看懂图纸的人并不多,看不懂图纸对后续调研团队的座谈会沟通带来许多困难。

1.3   调研成果脱离实际

乡村规划是涉及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定乡村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倾听农民呼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属于乡村规划的一部分。因此规划中需大量采访与倾听村民的诉求,并且深入分析并得出符合实际的调研成果。但在实际中,村民参与调研的方式主要为规划师入户访谈以及村民填写调查问卷,村民参与规划数量和质量缺失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村民参与讨论数量不足。在《指南》中明确提及,入户调查比例不少于村庄总户数的 50%[7],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因为外出务工、种养殖、民族文化差异以及实际工作时间安排等原因,入户率远远达不到要求,实际每个村只有2~3户。此外,团队对于村民的陌生导致村级组织成为调研主导人,而为了展示其治理效果,往往选择少数模范庭院入户采访调研,无形缩小了调研涵盖的范围,造成调研结果不准确、不客观。

村民与规划师交流质量不够。笔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村民对政府的调研活动意愿度不高,而导致交流质量不够无法获得有效信息。其次语言问题是村民与乡村规划师交流质量不足的关键,多数村民会因为无法熟练使用普通话表达而放弃反馈某些意愿[2]。笔者在调研村庄期间,懂得普通话的年轻人外出工作,小孩在学校学习,村庄多数为只会维语的老年人留守。

2   以B县村庄调研为例优化人居环境调研方法

B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境内。B县辖4个镇、8个乡、15个中心村以及179个基层村,首批次调研3个乡镇中的18个村庄,其余村庄则在后续批次中逐步推进,因此本次调研将成为后续调研的参考。村庄人口以维吾尔族人为主,当地主要语言为维语,这导致一定沟通困难。虽然驻村工作队与第一书记中汉族人较多,但轮换原则导致调研期间部分书记对于本村认知不足,这给后续座谈与入户访谈带来一定困难。在笔者调研期间,B县与各个乡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未完成,而三调数据存放在县自然资源局中,需与其对接完成后方可获取,因此调研前无法了解村庄产业与交通等具体信息,无法及时对村庄分类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2.1   结合乡镇与村级组织座谈明确调研目标

调研的目的来源于实际需要,而实际需要是制定调研内容的原点和动力。如何确定具体合理的调研目的是调研科学性的保障,也是调研需面对的首要问题。如何有效地提出既尊重村民与村“两委”意见又能使人居环境项目有效落地的目标是不可忽视的关键。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村庄规划的上位规划,对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起到引导作用。在以往的实际调研中,规划团队基本采用“目的前置”的方法调研,即在出发前根据上位规划以及CAD测绘图等基础资料提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形成粗略的调研目的,后与村级组织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座谈会以及村民采访和现场勘探。此类方式因大幅提升调研工作效率而被广泛采用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类项目。

对比广泛采用的调研方法,当前并未完成的B县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以及高度保密的地图信息,无法提前形成明确的或切合实际的调研目的。针对此类现象,在B县村庄调研过程中,采用以乡镇组织意见为主导、村级组织需求为核心、村民意见为辅的思路逐步落实调研目的。具体执行内容为:首先与乡镇级组织对接过程中主要了解不同村庄对乡镇发展的不同支撑功能以及乡镇对下辖村庄的定位差异而推断村庄的大致定位。其次与村级组织人员开展座谈会,从当前村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以及人居环境相关政策内容等方面了解村庄概况,并与村级组织对当前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遇到问题深入分析并交换意见,基于乡镇组织对村庄的大体定位下,结合当前村庄存在的主要困难与诉求,与村级组织共同制定出一个明确、合理可行的调研目标。最后带着共同探讨的目标,在村级组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村庄的建筑风貌、基础设施等进行现场勘察,随机采访村民,遇到疑问随时向村级组织人员反馈 (见图1)。

图1 调研流程优化前后对比图

2.2   以第一书记为重点对象开展调研会谈

在科学制定调研方案过程中,需明确调研对象,知道向谁调研。在《编制指南》中提及需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村民座谈交流。但是笔者在实际沟通过程中发现,多数村委主任与村“两委”成员缺乏应对现阶段治理模式的转型能力,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逐渐掌握村庄多项事物的决策权,村“两委”成为办事员,在村庄治理中处于边缘位置,村民也更加认可第一书记,认为 “第一书记才是能拍板的人,找村干部没用,他们做不 了主,最后还得问第一书记意见”[8],其次第一书记驻村期间设立明确的任務清单和时间期限并存在严格的考核制度,因此其对于政策理解深刻,配合人居环境调研的工作积极性高。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笔者在调研开始前做好访谈提纲以及获取村庄卫星地图,提纲分别从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建设、特色资源和民间风俗以及存在发展问题和发展意愿七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前了解喀什地区一般村庄相关数据的平均值,并且打印村庄卫星地图,为后续会谈做好资料准备。其次在与乡镇对接时,将会谈所需人口、产业、设施数据的空白表格提前交予乡镇并转发给各个驻村工作队,让其在会谈前开始搜集资料,避免后期因数据缺失而频繁打断会谈最终导致延长会谈时间和降低调研质量。再次,在会谈期间首先帮助驻村第一书记理解卫星地图,具体方法为在地图中标注村公共服务设施,主干路等重要公共空间以及水体、林地、沙漠等自然要素位置,在会谈过程中采取跨界式导入,从当前建筑立面与村庄环境开始,对当前村庄重点整治提升项目进行研讨,解决工程实施过程的困难,商讨村庄集体收入模式与数量以及整治提升项目的资金筹措方式,以便了解村庄的收支状况以确定村庄总体定位以及调研目标。最后会谈结束前,需要留存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继续沟通,保证后续撰写调研报告时可随时补充更多细节信息,或方便后续开展二次云调研。

2.3   多种调研方法结合增加村民参与度

农民作为村庄的主人,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尊重村民意愿,体现村民的诉求。笔者发现,传统的问卷法与观察法在B县因村民文化程度低、沟通不畅问题导致村民在调研时不能畅所欲言或放弃参与调研。

因此笔者优化传统的问卷调查法,并结合观察法和拍照记录法,提升了村庄调研的村民参与度。具体操作如下,关于问卷法优化策略,笔者观察到村庄夜间有组织村民集中学习普通话的活动,村民几乎都会参加并且学习阶段只有村民和培训教师在场,在普通话培训课间让村民参与问卷填写,提高了村民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性。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笔者围绕人口流动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居住情况、生活现状与公共服务、政策认知以及村庄建设六大部分展开,做成双语(汉语与维语)问卷,突破了语言障碍,如果有特殊情况现场普通话培训教师可以协助翻译,向村民解释问卷的内容。

对于入户调研优化策略,由于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笔者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拍照记录法。首先在政府相关人员的引荐带领下进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表达来意,团队并非政府的卫生检查人员,可以尝试在翻译人员的协助下与村民进行简单互动。其次通过直接观察法观察庭院内部功能布局以及景观美化,并且通过拍照记录法对节点重要信息进行整理。但为了在入户期间了解村民长期的真实生活状态,笔者还会采用间接观察法,即通过对庭院内绿植的存活状态以及围墙等硬件设施的损蚀程度判断村民对于该布局的使用频率以及满意程度。再观察村民垃圾、柴火、饲料等堆积物的存放数量可以判断该布局是否契合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

3   结束语

调研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格的调研应当明确调研目的、确定调研对象以及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来保证调研成果的真实性、有效性。现阶段我国边疆地区的村庄调研存在着调研目的不明确、调研深度不够以及调研成果脱离实际的问题。笔者以B县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调研为例,优化传统的调研流程,结合乡镇与村级组织座谈明确调研目标,以第一书记为重点对象开展调研会谈以及多种调研方法结合增加村民参与度的优化策略,详细阐述了喀什地区B县村庄人居环境调研方法与过程,以期为后续边疆地区村庄调研提供一种可行思路。

作者简介:张浩天(1994-),男,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设计。

通信作者:邓哲妍(1993-),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小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10):11-19+107.

[2]张晨,肖大威,黄翼,等.村庄规划调研阶段村民参与方法优化策略研究——来自珠海东澳岛渔村调研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8,36(10):67-72+78.

[3]王炳春.浅论乡村调研的方法和技巧[J].农场经济管理,2020(11):21-23.

[4]王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07):118-119.

[5]肖文波.面向半城镇化地区更新设计的实地调研框架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7.

[6]高永久,刘孝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价值与优化路径[J].民族学刊,2022,13(01):58-65+137.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EB/OL].(2022-02-17)[2022-02-17].http://zrzyt.

xinjiang.gov.cn/xjgtzy/zcfgg/202205/42055aa7f93c4c679c4acea920b85b56.shtml.

[8]黄丽芬.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关系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基于L乡和N镇的村庄调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71-79.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方法论乡村振兴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