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孕育美丽乡村
2023-10-08张升航
张升航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自觉一旦被唤醒,就会生发出无穷的力量,指引和推动人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2012年,杭州在全国首创农村文化礼堂,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十余年来,一座座载满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的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广袤的土地上传播着智慧和幸福的种子。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此心安处是吾乡。村民的生活与文化礼堂紧密相连,娱乐、阅读、广传家风……它俨然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充分彰显着奔向共同富裕的乡风乡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为家乡这些年的变化感到骄傲,也想借助文字向大家展示新时代农村的新面貌。
山水古韵之美
我的家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的青山村,历史悠久,是临安著名的古村。青山村早在南宋《咸淳臨安志》之《临安县境图》中即有记载,清康熙《临安县志》记载:“治东十五里,林木青翠,独冠群山。”青山村即以山命名,曾名青山街、青山铺。旧时杭徽古官道穿村而过,今科技大道东与杭州文一西路相连,西直通临安城区,南面紧贴南苕溪。在苕溪旁的丁山西侧,还有一座基于“锦潭鱼跃”历史典故而修建的会锦亭,据青山本土文化学者毛士火老师说,该亭始建于吴越国时期,当年钱武肃王钱镠家贫贩盐,经杭徽官道回临安,总在石炮潭歇息。钱镠发迹后,便在石炮潭边建亭,名“会锦亭”,石炮潭遂改名“会锦潭”。
明代徐霞客也曾记载青山“居市甚盛”。青山古镇两侧店铺林立,是临安通省城杭徽古官道的必经之地,也是临安最繁华的古镇。明万历、清乾隆及宣统《临安县志》均载为“青山镇”。青山在明代亦为“国昌乡”,清代改乡为图,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谷昌二图(“国”已演变为“谷”)。民国初属谷灵乡,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属谷灵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青山乡。
礼堂建设之美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青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农村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效。青山村文化礼堂始建于2014年,用地面积1202平方米,实用面积745平方米,可供村民筹办红白喜事、看戏、看电影和召开村民大会等各种活动。礼堂的外围是介绍青山村的文化墙,走进礼堂便可看到具有古典韵味的廊坊,其中包括村史廊、村歌、村训等体现青山村历史文化的知识简述展板。此外村里还建有体育场、健身休闲区、老年活动室以及为村民提供知识讲座的天目学堂和天目书屋,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与此同时,村干部积极树立“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理念,坚持建、管、用、育一起抓,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精神富裕之美
自青山村文化礼堂创建以来,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犹记孩提时代,在寒冷的冬日,许多人会选择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和朋友一起打牌,以此来消遣时光,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而如今,村里的文化礼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无论是老年人、青年人还是儿童,都能在礼堂找到自己的那份快乐,打篮球、跳舞、练书法、绘画……村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乏味。同时,一年一度的“好家风家庭”评比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村民纷纷开始向榜样学习,更加注重优秀家风的培养。
前几日,村民得知区里要举办“红色领杭迎亚运·美丽家园绣临安”活动,大家兴致满满,跃跃欲试,早早便开始准备。男人们撸起袖子清洗阳台,打扫卫生;女人们则用自己精心培育的花卉装扮自家的阳台,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如今,村民更注重享受生活,享受精神上的富足,他们想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各国来客,为即将在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奉献出自己那一份微薄的力量。我想,这就是文化礼堂带给村民的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礼堂作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如今,青山村积极响应临安“撤村建居”的号召,已华丽转变为青山社区。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老百姓没有土地可播种,他们会不会很无聊?如果你走进社区文化礼堂,便能找到答案。在新建的社区文化礼堂内,来自越剧团的老师正在指导老年越剧爱好者唱戏;图书馆内,爱好书法和绘画的居民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挥毫泼墨。除此之外,文化礼堂还设置了托育课堂,暑期孩子们可在这里完成作业、阅读书籍。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青山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而我也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与使命,感恩家乡,回报家乡!
家美、山美、人文美,美丽动人;文情,书情,礼堂情,情满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