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运行风险及趋势预测
2023-10-08马红霞
马红霞
摘要:2019年以来全球出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热潮。CBDC的研发和应用主要是应对全球私营数字货币的发行与交易日益活跃并对主权货币的货币资产市场形成重要影响,以及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主权法偿货币自身的优势。在CBDC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其运作风险和安全问题,包括金融稳定性风险、技术层面风险、国家风险与国家利益冲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操作风险,以及战争、无电和天灾人祸等“不可抗逆”风险。这些都可能导致央行数字货币面临运行风险与问题。可以预计:短期内全球多数国家CBDC会与原实体货币并行运作,长期趋势是CBDC会取代实体货币的地位,但现金(纸币和硬币)仍会存在相当长时间;各国CBDC的国内封闭运行会比国际运行更安全和容易;未来CBDC将在全球国际结算中广泛应用,并挑战SWIFT和CHIPS两大全球结算系统的国际结算地位;在全球CBDC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人民币的全民推广应用、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及支付宝和微信国内国际支付的拓展,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加密货币;数字货币风险;CBDC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5-0001-10
2019年以来全球出现了央行数字货币(英文简称CBDC)的研发和应用热潮。自从2020年巴哈马第一个推行央行数字货币Sand Dollar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拉开序幕。2021年4月,东加勒比成为第一个发行数字货币的货币联盟。中国早在2014年就启动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2019年启动首批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全球目前至少有46家中央银行正在积极设计或规划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和应用是自2009年以来私营数字货币资产的发行交易异常活跃、投机盛行、对现行法定货币流通产生了负面影响的情形下应运而生的,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迄今,学术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对私营数字货币(包括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文献多集中在CBDC的发展原因、优势等的分析,但对CBDC的运行风险和发展趋势研究不足。本文将在简述全球CBDC发展的现状、优势的基础上,聚焦CBDC的运作风险及发展趋势,力求研究内容与结论对国内学术界和决策层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界定与特点
央行数字货币,英文简称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它是由一國中央银行发行的、用本币账户单位表示的数字货币,是该国中央银行的债务。CBDC使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与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相同的价值和功能。国际清算银行(BIS)把央行数字货币分为两大类: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和批发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央行数字货币(Retail CBDC)是指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最终使用者(如家户和商人)的现金等量数字替代物,成为公众持有货币的一种新选择。批发央行数字货币(Wholesale CBDC)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合格使用者(金融机构)。这些合格使用者有严格的准入条件,类似于目前央行准备金和结算账户。使用央行批发数字货币,是在一种大型系统中解决银行间大额支付的清算,或者提供央行资金以清算数字金融资产的交易。
中国版CBDC称为数字人民币(e-CNY),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国际清算银行(BIS)2021年专题报告中归纳了央行数字货币的三大特点[1]:
其一,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不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账户上的数字形态,不像纸币和硬币为实物形态。数字货币是将数字技术(区块链)与货币融合。与传统的电子货币不同,数字货币根据密码学原理以及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通过大量计算得出,本质上是经过加密的一串字符,包含了多种隐藏的关键信息,如发行方、发行金额等。
其二,央行数字货币不同于现有的各种无现金支付工具,如转账、直接贷记、卡支付和电子货币(e-money)等。央行数字货币表示为持有者对央行的直接债权,而不是像后者为私有金融机构的债务。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概念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熟知的电子支付方式所使用的“钱”与“数字货币”有着很大的区别。各种电子支付方式,比如网银、微信、支付宝等所使用的是电子货币,而不是数字货币。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硬件设备或者电脑网络完成支付的储存价值或预先支付机制,也就是依靠电子设备网络实现储存和支付功能的货币。一般来说,国家银行系统支持的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形式,与我们日常生活用的现金以及银行的存款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电子货币具有完整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我们可以用它衡量价值,也可以用它购买商品或服务。电子货币的本质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
其三,央行数字货币也不同于私营数字货币或现有的私营加密货币,如比特币(Bitcoin)、泰达币(USDT)等。数字货币按照不同的发行者来分,可以分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和私人公司发行的数字货币即私营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以加密数字串为表现形式,是法定货币或无限法偿货币。私营公司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私人发行的,不是无限法偿货币,使用范围有限。二者的权利与风险不同。央行数字货币是持有者对央行的无风险债权,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无限法偿数字货币,无信用风险。央行数字货币与现有的私营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稳定币(如泰达币)及其他私营数字货币最大的区别在于信用风险不同。全球现有私营数字货币有5000多种,这些私营数字货币是有信用风险的。
全球私营数字货币依据赋值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加密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创建于2009年。加密货币是一种货币资产,其设计的初衷是将其作为交换媒介。这种技术使用加密学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同时控制新发币,并审核确认货币资产的转移。加密货币是数字货币的一种,也叫作“替代货币”和“虚拟货币”。相比传统的中心化电子货币和中央银行系统,加密货币则使用去中心化的控制机制。这些新出现的加密货币也称作代币,它是基于区块链的原生代币,指依赖区块链系统并在该系统内产生和使用的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化的特点,并无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内在价值为零,波动幅度较大。它们的价值仅来自公众认为它们能跨时间换取其他商品、服务或一定数量的主权货币,即价值共识。一旦失去价值共识,加密货币构建的贸易体系将瞬间崩溃。这点类似于银行的挤兑。
另一类是稳定币,以泰达币(USDT)为代表。稳定币是在区块链上发行运营,以链外资产(如美元等)支持的数字货币,故称稳定币。如2015年2月Tether公司发行的泰达币(USDT),是与法定货币美元挂钩的数字货币,声称严格遵守1:1的准备金保证,即每发行1个USDT数字代币,其银行账户都会有1美元的保证金。用户可以在Tether平台进行资金查询,以保障透明度。稳定币以一系列法定货币计价的资产为储备资产,币值相对于加密货币更稳定,因为稳定币挂钩链外价值,提供“混合驻锚”的运行载体,还可发挥分布式账本拥有的即时交易、可编程、开放和匿名等特点。然而,由于稳定币的发行方是非官方机构,且不受国界限制,在无全球统一监管框架和规范的背景下,稳定币没有公信力确保储备资产的安全,不能保证储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也不能明确发行者和持币者的权责,这些都会导致稳定币的价值不稳定。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
金融经济学家米什金在《货币金融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2]。从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四大职能来看,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全球私营数字货币仅仅是一种货币资产,而不能充当货币的四大职能。而且世界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有立法严格限制私营数字货币的货币功能,严格禁止私营货币扰乱货币金融秩序,违者被处以高额罚款。个别例外的国家,如拉美个别小国家把比特币当成法定货币,由于其在世界经济体经济总量中微不足道,因此,不在此讨论范围。正是由于全球私营数字货币存在的巨大风险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成为必然。
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优势如下:
(一)CBDC体系有国家信用保证并会提高支付体系效率
CBDC可提供更快捷的支付手段,会降低货币流通成本。CBDC是主权数字货币,作为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无信用风险。比私人数字货币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其顶层设计可避免物理货币的防伪与损耗成本,并减少货币交换中介机构的第三方手续费和摩擦成本。CBDC在国内运行时,可抵御私营数字货币对主权货币的侵蚀,提升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效率;CBDC国际运行时,可提供给国内外客户更便利、更低结算成本的跨境支付手段,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因此,CBDC大大降低了货币流通成本,除去初始投入的成本外,后期边际成本极低,同时因携带方便(一般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交易终端)、支付灵活、交易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可以大大提升持有者的消费意愿和交易效率。
(二)CBDC体系会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CBDC可提升金融包容性,助力普惠金融发展。CBDC可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应用区块链底层技术,有望解决金融活动的信任难题。一方面,CBDC可以完善征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在传统金融服务中因征信数据缺少、固定资产较少等原因难以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说,CBDC能有效改善融资服务,提升信贷可得性。[3]另一方面,CBDC可以提供访问金融服务的更为便捷的途径。因此,CBDC体系会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三)CBDC體系会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
CBDC有利于金融监管的实施,减少经济犯罪的可能性。纸币由于其物理属性无法被监管部门追踪,部分加密私营数字货币也由于其去中心化的设计而具有匿名性,导致经济犯罪层出不穷。据统计,与比特币有关的经济犯罪在现有数字货币犯罪中占比95%。不同于纸币和私营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中心化发行,并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留下交易记录轨迹,辅之以大数据分析,可进行资金流和金融风险指标、反洗钱、支付行为和监管调控指标分析,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有效减少洗钱等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CBDC体系可通过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来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CBDC可通过带有“条件触发机制”的智能合约,对信贷主体和使用场景加以限制,实现贷款的精准投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应用能促进CBDC交易中介的公平竞争,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疏通利率等传导渠道。
中国居民的支付方式近20年来发展了巨大变化。目前,不同于欧洲国家居民习惯使用现金和美国居民喜欢使用支票支付,中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使用现金,更多的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电子支付,这种快捷交易的背后绑定的依然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卡账户,本质上仍是依靠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实体货币)。而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是直接对央行的负债,在CBDC体系下微信收付款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对应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进行数字货币转账支付。商业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功能会发生变化。在CDBC体系下,对比实体货币,各交易主体可以更迅速地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做出的分析和制定的投资、信贷与消费决策也会更加有效。
三、国外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基于上述私营数字货币在全球的领先发行与交易日益活跃,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中央银行都开始研究尝试发行并推广央行数字货币。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范围内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潜力的中央银行约占86%,正在试验CBDC技术的中央银行占60%,正在部署试点项目的中央银行约占14%。[4]目前全球至少有46家中央银行正在积极设计或规划数字货币。
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方面走在前列。在拉美地区,2020年10月20日,全球第一个法定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诞生。巴哈马中央银行率先正式启动央行数字货币Sand Dollar。Sand Dollar发行后,可供巴哈马所有居民使用,而与商业银行系统的集成则需要逐步推出。2021年4月,Sand Dollar实现了其各个钱包提供商之间的完全互操作性,实现了商业运营。2021年3月,东加勒比货币联盟(The Eastern Caribbean Currency Union)央行推出DCash(DXCD),最先有4个国家使用,计划在2023年6月全面推行,这是全球首个使用CBDC的货币联盟。2022年6月,牙买加也通过立法授权央行发行数字货币Jam-Dex。[5]巴西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上首批试点CBDC的国家之一。巴西央行计划于2024年年底全面启用CBDC。目前,巴西央行正在推进数字雷亚尔试点项目。2023年5月24日,巴西央行发布首批14家试点名单,包括多家银行、金融信贷以及信息技术公司等,2023年6月份纳入测试平台,试点工作将于2024年上半年结束。巴西央行将通过各个试点机构对数字雷亚尔的隐私保护与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试,并协助各试点机构创建、开发及检验能保证数字雷亚尔顺利运行的基础软件与硬件设施。巴西央行和巴西银行联合会正联手推进CBDC项目,届时将冻结存款并发行数字雷亚尔及其数字证书。
在北美洲,CBDC的行动比较缓慢。2023年5月,加拿大央行就未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开展在线公众咨询,5月上旬已上线,并持续至6月19日。加拿大央行计划在2023年晚些时候发布此次咨询的相关总结报告。加拿大央行表示,目前并不需要央行数字货币,其发行的决定权将取决于议会和联邦政府。私营加密货币或其他国家的CBDCs未来也有可能在加拿大广泛使用,但担心对加拿大的官方货币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在全球众多国家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背景下,美国在2022年3月将CBDC设计和部署工作列为“最高紧急级别”,并于2022年9月发布加密货币监管框架。2023年以来,美联储声称,目前要优先对抗滞胀问题,“正确”发行数字美元比“率先”发行数字美元更重要。如果没有国会和拜登政府的批准,美联储不会采取行动推出数字美元。美国央行和政府更多关注发行数字美元的巨大成本与风险。有研究认为,美国推出数字美元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在非洲,2021年10月,尼日利亚推出数字货币e-Naira,丰富本国支付系统和金融架构;2022年11月,南非对本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内测。此外,突尼斯、摩洛哥、加纳、肯尼亚等国也开始研究CBDC实施战略和监管政策。
在欧洲,英国对CBDC的研发比较积极。2020年3月,英国央行发表《央行数字货币报告》。2021年4月,英国财政部在时任首相里希·苏纳克的领导下,与英国央行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组,评估英国企业和家庭使用数字英镑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研究人员指出,数字英镑的效率高出比特币上万倍。2023年2月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和英国财政部将支持CBDC的发展,就2030年推出数字英镑制定路线图[6]。近期,英格兰银行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进入自己的实验和设计阶段,随后将决定是否创立数字英镑。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测试至少要到2025年才会开始。如果一切顺利,英国到2030年可能推出数字英镑。包含20个欧洲成员国的欧元区央行——欧洲中央银行(ECB)对数字欧元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20年7月,作为欧元区成员的立陶宛央行发行数字货币LBCoin,2020年7月9日,立陶宛央行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LBCoin开始在网站上注册预售,当年7月23日正式发售。2021年10月,歐洲中央银行正式启动数字欧元研究,旨在解决数字欧元设计和发行问题,确保欧元更好地适应外部金融环境。据路透社报道,欧洲中央银行董事会成员Fabio Panetta表示:“2023年底,对数字欧元技术解决方案和业务安排进行开发和测试。这一阶段可能需要三年时间。”[7]如果一切顺利的话,Panetta预计2027年推出数字欧元。德意志联邦银行最高执行委员会委员布克哈德·巴尔茨2023年5月20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预计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6月底提交一份立法提案,明确数字欧元是否也会像现金一样获得法定货币地位。欧洲央行理事会将于2023年秋季决定是否进入数字欧元的准备阶段。早在2021年12月,国际清算银行与瑞士、法国共同完成测试,证实央行数字货币可有效用于金融机构间的国际清算。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自从被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SWIFT)后,原计划在2024年推出数字卢布。国家杜马已于2023年4月份通过了CBDC相关的法律草案,该法案于2023年5月正式生效。俄罗斯有关CBDC相关法律草案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可以发行数字卢布,持有数字卢布的个人和企业可以进行电子支付,能将其转账到其他银行账户。该法案还规定了数字卢布的发行量和使用范围,规定了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责任。该法案的通过为俄罗斯CBDC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亚洲在CBDC的研发与应用方面,除中国研究试验较早外,2022年3月,菲律宾宣布开展CBDC试点;2022年11月,印度央行推出数字卢比试点。另外,日本央行于2020年7月宣布开始试验数字日元,其发布的研究报告《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具有同等功能的技术课题》强调,日本央行将会把区块链技术纳入其央行数字货币计划。日本央行从2021年4月5日起开始对CBDC进行示范测试。据《日本经济新闻》2022年11月23日报道,从2023年春天开始,日本央行规划日本三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协调发行数字日元的一项试验,计划用两年时间核实存取款是否有问题,并决定是否会在2026年发行数字日元。可见,不久的将来日本可能推出数字日元。
四、中国版CBDC——数字人民币(e-CNY)的发展现状
数字人民币(e-CNY)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国家法定数字货币,它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用户的电子存款、手机银行和网上支付等业务功能进行集成,可以在支付领域使用。中国早在2014年就启动对CBDC的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7年开始组织头部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开展研发工作,2019年启动首批试点,并在2020年和2021年分批增加试点地区和应用场景。2022年1月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上架,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中国版CBDC——数字人民币主要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架构:“一币”指数字人民币;“两库”是指CBDC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库,前者是央行在CBDC私有云上存放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后者是商业银行在其本地或央行法定CBDC私有云上存放数字人民币的数据库;“三中心”即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分别负责对身份信息、流通、清点核对等全程登记和反洗钱、监管指标分析等的集中管理。[8]中国作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展较快的经济体,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在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试点40余万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成为国际盛会上的一大亮点。
2022年9月,数研所推出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新产品“元管家”,对智能合约标准制定了规范和指导。运营机构和其他商业银行可探索搭建智能合约平台,进行合约创建、审核、发布、运行,强化资金可信安全管理;并通过智能合约模板对外输出,降低合约开发门槛,为各行各业快速接入合约支付场景提供整套合约配置、运营、验证等服务,打造可规模化输出的特色应用场景,助力数字经济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升级。
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已在定向消费、精准扶贫、教育培训预付款等场景试水,未来可在业务深度和应用地域广度进一步拓展,助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比如在农业保险领域、供应链金融领域、NFT数字藏品领域,研究如何链接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方,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让各经济体积极自愿使用数字人民币。目前资产转移要借助Web2.0的金融体系,而智能合约使用的是独立的区块链系统,数字人民币结合智能合约的Web3.0技术有望解决资产转移和区块链系统割裂的痛点。此外,基于公链体系的DeFi (去中心化金融,也称开放式金融)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数字人民币监管体系日益完善,有可能会出现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DeFi模式,让更多参与者体验数字金融的便利性。
数字人民币的本质是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交易需求,而非资产炒作,因此它的发展需要大众参与,并与实际应用场景融合。数字人民币从2019年首批“4+1”试点发展到2022年年底的17个省市26个地区试点。伴随试点进程的深化,应用场景从购物、餐饮、出行、生活缴费等消费场景拓展至公积金、理财、保险等财富金融场景,并逐步进入工资代发、普惠贷款等对公场景;再从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到新增无网无电支付功能,数字人民币应用落地加速,特别是数字人民币的穿透支付属性,在精准扶贫、投放消费券、专项消费刺激、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凸显优势。
五、CBDC的运行风险
当然,在CBDC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我们也要密切关注其运行安全问题。CBDC与现行法定货币相比,其新增的主要运行风险如下。
(一)金融稳定性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CBDC的很多研究报告中指出,CBDC对金融稳定性有双重影响。一方面,CBDC应用初期可能会对金融稳定性产生负面作用,即可能增加金融稳定性风险,主要是因为CBDC是央行的直接负债,会对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和贷款业务产生替代和挤出效应,降低银行业利润率,会出现“金融脱媒”危机。这也是目前美国银行业担心和抵制推行数字美元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因素会降低金融稳定性风险,例如,央行信贷的便利性、融资成本降低、对CBDC的流通轨迹追踪、减少金融犯罪行为等因素,可以降低金融稳定性风险。目前,多国央行特别是大国和货币联盟在研究CBDC的应用时,考虑采用央行和商业银行双层架构系统,力求减少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
(二)技术层面风险
技术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控制、数字技术层面缺陷与容量障碍、数据安全问题以及黑客网络攻击等风险问题。关于数字技术层面缺陷与容量障碍,小国因为人口少、交易量小,在这方面的风险问题比较有限,因此,CBDC在小国更容易成功推行。大国或大货币联盟因人口众多、交易量巨大及频次巨多,推行CBDC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很大,初次全面发行应用的成本也很大,需要条件具备和大范围实验成功后方能发行。对于技术层面风险问题,欧洲中央银行(ECB)与欧元区各国央行对数字欧元技术上的可行性做了各种实验工作。欧洲中央银行的实验结果显示,现在用于支付的基础设施与分布式账簿技术(DLT),每年仅可以执行3000亿笔央行数字货币零售交易,可见,目前还没能达到全面应用CBDC的技术条件。
(三)国家风险、国家利益冲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3年2月对拉美CBDC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的CBDC会对新兴市场国家的CBDC产生货币替代效应。这就像拉美“美元化”浪潮一样,可能出现发达国家央行数字货币在全球使用更便利,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数字货币的竞争中受到冲击。同时,CBDC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将获得巨额的“铸币税”收益,从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操作风险
CBDC的中心化管理一般只能实现可控的匿名化,很多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设计,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给监管者提供的数据,也有可能被不法者使用或利用。因此,金融管理当局要研究相应的对策来保护消费者隐私等消费者权益。例如,可以不依赖身份识别系统转而通过用户行为来分析交易、欺诈风险,并通过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实现CBDC的可控追溯,辅之以合规审查等监管技术,保护消费者權益。
(五)“不可抗逆”的风险
“不可抗逆”的风险是指诸如战争、无电和天灾人祸等“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所导致的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风险与问题。
目前多国在研发CBDC的线下交易支付技术系统,以实现CBDC交易支付线上线下同时运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险和安全问题在CBDC国内封闭运行时负面影响可能小一些,而CBDC在跨境支付和全球支付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问题。值得各国认真研究实施预案和防范对策。
六、全球CBDC的发展趋势与预测
全球CBDC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少。特别是占全球国际储备货币总额超过80%的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对此并不十分积极。目前美元和欧元各占全球国际储备货币总额的60%和20%左右。虽然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正在积极推进数字欧元的研发和建设,但因欧元区成员国有20个,所以面临的困难和变数也大。目前美国的态度是观望。美元是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储备货币,但数字美元还没有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担忧主要是认为它可能会增加对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挤兑频率和溢出效应,如果引入数字美元会面临来自银行业的障碍。国际金融机构专家对CBDC的意见也不一致。国际清算银行(BIS)对全球CBDC的研发是积极支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组织过各国央行和财政部专家的培训活动。2021年7月26日,IMF专家Tobias Adrian和Rhoda Weeks-Brown撰文《将加密资产作为国家货币?为时尚早》,提出了与目前多数国家和IMF官方的学术见解相同的观点。该文研究指出:“新兴的数字形式货币有潜力成为更经济快捷的支付手段,促进普惠金融,提高支付服务供应商的抗风险能力并改善竞争环境,为人们开展跨境汇款提供便利。但付诸实施却不那么简单。这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还需要做出艰难的政策选择。一些国家可能有兴趣走一条捷径,即将加密资产作为国家货币。的确,许多加密资产都安全可靠、容易获取,且交易成本很低。然而,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风险和成本高于潜在收益。”
依据上文的资讯和分析,笔者对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有如下四点前景预测:
预测之一:CBDC系统在一国或单个经济体内封闭运行要比跨境跨区域流动结算更容易推行。因为CBDC的国际化会涉及到“货币桥”等技术及国家安全问题、铸币税利益重新分配、国家安全、运行新增成本等问题。
预测之二:区域性国家联合发行或应用一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比如货币联盟、OECD联合行动、东亚CBDC货币桥等成为可能。不久的将来,经济一体化组织、货币联盟等成员在国际交易中可能使用多边平台或一方平台的CBDC系统(开立经济体总账户等)进行国际交易结算。
预测之三:多国参与的数字货币国际结算体系会先行。近年来,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一些专家正积极研究倡导数字货币国际结算。CBDC国际结算体系的搭建,尚有待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进一步构建有利条件,让更多经济体的央行共同研究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支付能力,以解决跨境支付中效率低、成本高及透明度低等难题。各参与方还需要研究评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资金调拨、国际贸易结算及外汇交易中应用的可行性。目前面临的挑战是现存的以国际商业银行为中心的两大国际结算系统——SWIFT(全球金融电信协会结算系统)和CHIPs(全球美元结算系统)更具优势。笔者认为,SWIFT和CHIPs是多国参与的央行数字货币国际结算体系的安全性、成本与结算效率的参照系统。
预测之四:数字人民币的多边合作是全球CBDC发展的风向标。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着手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等机构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该项目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中国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中国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将通过开发试验原型,进一步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结算,便利跨境贸易场景下的本外币兑换和国际结算。数字人民币的多边合作是全球CBDC发展的风向标,其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将会使全球各经济体在研究开发CBDC系统时受益,尽量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碳资讯.国际清结算银行:2021年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调研报告[DB/OL].(2022-07-07)[2023-07-20]http://www.bjyddx.com.cn/tanzixun/7271.html.
[2]弗雷德里克·S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11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6.
[3]龙海明,王雪雯,陈一心.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6):1-9.
[4]刘慧.支付安全和效率:解开数字货币的密码[N].中國经济时报,2021-06-28(4).
[5]俞懿春,邹松,郑彬,等.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提速(国际视点)[N].人民日报,2022-07-29(21).
[6]北京商报综合报道.2030年“数字英镑”要来了?[N].北京商报,2023-02-07(2).
[7] IT之家.欧洲央行有望在2027年推出数字欧元,明年将着手开发[DB/OL].(2022-05-16)[2023-06-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000043319777467&wfr=spider&for=pc.
[8]零壹智库.人民币3.0: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DB/OL].(2020-10-16)[2023-07-20]https://www.ivcc.org.cn/report/detail/id/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