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的发现与价值

2023-10-08魏美智李立炳

少林与太极 2023年9期
关键词:群峰无极太极

◎魏美智 李立炳

2003 年3 月,在唐村李氏族长号召下,合族人翻箱倒柜寻找唐村李氏族人名讳,李氏族长李广献、李振温和族人李成虎提出,曾在拳师李俊祥家,见过李群峰民国三年抄本《十三势拳谱》等史料。

李群峰《十三势拳谱》抄本的发现

2005年3月10日,温县体育局原局长原福全先生、温县政协主席史绍文先生、温县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蔚珍先生等一行莅博爱唐村考察《李氏家谱》、李岩故居,在李岩后裔李鹤林门前,听到唐村李氏十八世李立炳、族长李广献、李振温和村长李俊启等人介绍清乾隆五十八年“王宗岳为师李鹤林祝寿题匾《武元杰第》,门弟王宗岳敬题”典故之后,原福全先生请求考察唐村武学《拳谱》资料,李振温、李立炳作向导先将他们领引到了李立朝家考察。原福全先生一行看到李立朝家传《拳谱》之后,深深感到此拳谱价值珍贵,是个重大发现。原福全先生说:此《拳谱》价值在于王宗岳《太极拳论》落款为李鹤林;佐证了王宗岳为师李鹤林祝寿敬题《武元杰第》历史真实!《拳谱》史料说明了《太极拳论》的作者是李鹤林;而不是其弟子王宗岳。武禹襄在舞阳县盐店所得“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应是王宗岳的老师李鹤林所传。《武禹襄小传》中载:“武禹襄在舞阳县时,得到太极宗师王宗岳的一本《太极拳谱》和两本无名作者的《太极拳概要图》《拳论》。回到永年后,即找到他外甥李经伦(李亦畬)搭手试验。”《武氏太极拳秘籍》中,王宗岳《太极拳谱》本及《太极拳概要图》中就有“揽雀尾”58 势目,已在武氏谱系中借用创架,这些历史记实,已成为武氏拳源的历史基础。

李立炳和李振温再将原福全等客人引领到李俊祥家考察《拳谱》。李俊祥说,我家的拳谱是建国前借李群峰所藏的《十三势拳谱》本,我复抄的一本,前年不知是哪个徒弟借看后未还我,我家拳谱现找不到了;原借李群峰老师家藏抄本《十三势拳谱》,我在1966 年文化大革命时怕红卫兵搜家,把《拳谱》归还给了李群峰老师。李群峰老师星寿八旬病重世逝之前(1969 年春),我去看望他,想将他的《拳谱》等武术资料再借我看一次?李老师说《拳谱》文革初已被红卫兵拿走了,我家《拳谱》现没有了。

李俊祥还说,我记得大约是在1978 年左右正是为错划右派平反时期,我问过李群峰的长子李成智,咱家是否还保存有《拳谱》资料?李成智说:我父亲生前有遗嘱,他的遗物在他走时按遗嘱都处理了。他生前病重期间曾有辉县、舞阳等地他的生前弟子及朋友后裔有不少人来看望过他,想看他的《拳谱》。我父亲说,拳谱被文革初红卫兵拿走了,家里现在没有《拳谱》了。李俊祥说,我判断李群老师家《拳谱》也没有了。目前除李立朝家藏《拳谱》外,唐村的老《拳谱》《枪谱》“文革”时都烧了。

2019 年5 月,唐村李氏家族准备将“李岩故里”(李岩旧居)申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对李岩旧居、李岩后裔李鹤林的来孙、李永达的曾孙李群峰的住宅进行清理整修展示历史文献用房,在搬迁古旧遗物时,李群峰的曾孙女李德楷在旧衣箱后的墙柜里发现了一个长方木匣子,长36公分,宽20公分,高15公分,开合插板盖。李德楷将木匣子打开后看到内有房地契和老拳谱,经疏理,木匣里有十多张清代、民国房地契和一套《十三势拳谱》;族人李振温与李成虎说:多年前我们在李俊祥老师家曾见过与此同样的拳谱,听李俊祥说过,是先前借李群峰的《拳谱》后将借李群峰老师《十三势拳谱》还给李老师了。李成虎说,我大约在1999年左右在李俊祥家还见过于此拳谱同样内容的《拳谱》,不知是不是这本拳镨?

2004 年初唐村李氏家族与陈家沟陈氏家族世代亲年庆团拜

2004 年唐村李氏家族与陈家沟陈氏家族世代亲年庆团拜合影(左起李跃进、张长军、陈俊凌、李振田、李立炳、李广献、陈来定、陈立发、陈一华、陈全仁)

族长李振温说;从唐村武学世传老拳谱之秘籍本说,从目前为止,仅留下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了,一定要珍惜、收藏、密守好这本《拳谱》,不要再向社会公开了,我们这辈人不要把唐村武学的《枪谱》《拳谱》秘籍底牌都卖光了。除申报省文物保护单位资料使用外,可作为唐村武学内部《拳谱》传承参考,供我李氏后裔传承练武使用。

李群峰《十三势拳谱》全貌

李群峰《十三势拳谱》为手抄本,线装,书写在印有长方边框的宣纸上。高25 厘米,宽16 厘米。谱封面左边上方写有《十三势拳谱》五字;首页中间上下行写“未成功器勿名师门”8个字。

李群峰《十三势拳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太极养生功谱》。《太极养生功谱》分为十目:序·圣源·功理·功名·行功·身法·功基·内养·外御·功沦。《太极养生功谱》十目后是“悟谱代序·功目编后·十三势目·五十八势·是为序。”

《太极养生功谱》的落款为:

“大明崇祯七年岁次甲戌二月初二日李仲、陈奏庭、李信太极宫研拳悟撰于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庙会;

录于李如松《八法五步道法自然·十三势拳谱》

大庆嘉庆戊午年春龙节 李永达敬录

中华民国三年二月李群峰再录。”

第二部分,《无极养生功谱》。有古图谱无极图、太极图、河图洛书,三才图等;有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刘自然传碑》《大汉武帝俞旨碑》等古碑刻;有李春茂的拳论;李仲的拳论;李鹤林的《太极拳论》《打手歌》等拳论;有李如松的《十三势舞剑欹》《十三势桿法》《十三势刀法》《四枪法、身法》《刀法》等武术器械谱。总共66 页,34 目,分别为:无极图·太极图;洛书·河图;三才图·天人地缘图;先天八卦·十三势行功图;盘古斧碑·伏羲女娲典故;尹寿子先师说道经碑;汉代李自然像·渡河公对联;汉武帝赐李自然先生国姓谕碑;汉大夫东方朔《自然先先赞》碑;张国藩撰自然先生传碑;李自然导引功法;李春茂《无极养生功行功目》《无极养生十三势八卦图》《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无极十三势目》《无极十三势行工图》;李仲拳法行功画像;《长拳者一名十三势》《十三势行功心解》李仲;李鹤林拳法行功画像;《太极拳论》《打手歌》《打手要言》《打手撤放》;《神槍法总歌》李如椿抄关圣殿《春秋刀诀》;李如松《十三势舞剑歌》《十三势桿法》《十三势刀法》《四枪法、身法》《刀法》;最后是唐村武学名录。

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发现的价值

1、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的发现,佐证了唐村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的真实性。唐村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的问世,为纷繁的太极拳世界引来一股清流,证明所谓王宗岳《太极拳谱》并非王宗岳所作,乃是唐村李春茂、李仲、李鹤林所作,澄清了被混淆的太极拳的历史。有人说,唐村《太极拳谱》仅仅是孤证,虽然它所载的拳论清楚,但是,稍显不足的是它仅仅是一个版本,是孤本。李群峰民国三年《十三势拳谱》的发现,否定了唐村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是孤证的说法,妥妥帖帖地证明,《太极拳谱》发源于唐村,无极养生武功、太极养生武功的发源地在唐村。

2、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的发现,为探讨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的全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众所周知,唐村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是不连贯的。许多朋友疑问《太极拳谱》的缺页部分到底都是些什么内容?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的发现为我们深入研究李氏《太极拳谱》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内容丰富,理清了十三势从夏商到西汉,到唐代,到明清的发展历史,是十三势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这些历史是唐村李氏前辈在抄写《太极拳谱》时,所忽略的内容,读了李群峰本《十三势拳谱》,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没有抄写的内容,可见一斑,对研究太极拳的发展史,有了很好的佐证资料。

3、为无极和太极拳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史证依据。2008年12月河南省地方志办编纂的《中华通鉴·〈河南卷〉》记载:【万历十八年(1990)【李春茂创无极拳】:“三月,李春茂创无极拳,并撰成《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春茂,字庭壁,号叶蓁,河内唐村人,万历贡生。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习拳,读孙子兵法,练无极功十三势,创枪艺箭艺。”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记载:大明万历十八年春龙节研编无极十三势行功目;万历庚寅年岁次(万历十八年)春月太室祠创传十三势拳歌训论,与《中华通鉴·〈河南卷〉》相一致。

《中华通鉴·〈河南卷〉》:“崇祯七年(1634)年〖陈氏太极拳创立〗:河内(博爱)唐村贡生李仲、李岩与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姑表三兄弟,于千载寺拜师习拳练武,创太极拳。撰《太极养生功谱》,此为陈氏太极拳之始”。《太极养生功谱》序论的落款为:“大明崇祯七年岁次甲戌二月初二日李仲、陈奏庭、李信太极宫研拳悟撰语音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庙会,”佐证了李仲、陈王廷、李信创太极拳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佐证了李仲、陈王廷、李信创太极拳的历史的真实性。佐证了《中国通鉴·河南卷》所载史迹的真实可靠性。

李春茂《无极养生拳功》是“八卦”加“五行”与无极导引养生功法的“揽雀尾”“倒辇猴”等行功目势基础上,以“八卦五行”转换成“八法五步”即“棚、捋、济、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等无极十三势行功技巧,创编成了“揽雀尾”等构成的五十八势行功架和《无极养生拳论》。《武氏太极拳秘籍》中,王宗岳《太极拳谱》《太极拳概要图》中就有“揽雀尾”等58势目。这些历史记实,已成为武氏拳源的历史基础。是武禹襄在舞阳唐村李氏盐店所得史料的佐证。

4、李群峰《十三势拳谱》对无极拳与太极拳的记载,见证了两种不同拳术的不同传承。十三势包括无极拳与太极拳两种拳术。李群峰抄本《十三势拳谱》记载了无极拳与太极拳两种拳术理论与拳目,清晰地记载了这两种拳术属于同源一流。然而,个别研究者不从事情的整体出发看问题,抓住拳谱中的某一句话,尽情发挥,削足适履。这种说法除了证明他们无知,也说明个别人属于人为的歪曲事实,扭曲太极拳的历史。

网上见到刘宏刚,吴华,董磊的文章《证伪博爱县唐村“李氏太极拳拳谱”》,实则是指鹿为马的“伪作”。这三位先生第一是“史瞽”,仅凭自己的想象,贸然立论,不管历史的真假,乱喷“狗血”。比如三位先生的文中提到了戚继光三十二势,戚继光三十二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千载寺武魁助戚继光抗倭,在龙山帮助戚继光训练“戚家军”的时候,根据太极宫道士李孜所创的108 势无极通背缠拳简化而来。戚继光认为拳术不适用打仗,但是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所以让在龙山帮助戚继光进行兵训的武魁李从谆、法号天员的李兆,根据108 势无极通背缠拳进行简化,《纪效新书》称之为洪拳三十二势。戚继光《纪效新书》就是戚继光根据武魁李从谆、天员李兆“龙山兵训”得纪实写成的。出自明嘉靖三十四年千载寺武魁的戚继光三十二势,难道还晚于民国晚期尚未出现的陈氏太极拳七十二式太极拳谱?第二是这三位先生“心瞽”,将一团乱糟糟的杨氏、陈氏、武氏、李氏的太极拳谱放在一起,说是比较,其实是乱弹。该放入的不放入,不该放入的乱放。该放入的李仲、陈奏庭、李信所创《太极养生功谱目五十八势》,再退一步讲,将七十年代陈家沟从山西洪洞抄回来的五十八势,李春茂《无极养生功谱目五十八势》都没有放入;民国尚没有成谱的陈式太极拳七十二势也鱼龙混杂放进去了,不知道三位先生放入此谱的目的是证明它产生的晚,还是证明他产生的早?第三是“武瞽”。关于“懒扎衣”与“揽雀尾”,是两种不同拳术不同术语。李春茂无极养生武功的武术动作是揽雀尾;李仲、陈奏庭、李信的太极养生武功用的是懒扎衣。两种不同的武术动作不存在揽雀尾与懒扎衣谁正确,谁不正确的问题。纵观《证伪博爱县唐村“李氏太极拳拳谱”》全文,可以用一个“削足适履”典故来形容,就是削李氏太极拳谱和唐村太极拳的历史之履,来适陈氏、杨氏、武氏太极拳架。不论青红皂白胡乱发一通议论,是很不严肃的。李群峰本《十三势拳谱》是一本正本清源的历史据证,证实《无极养生功论》“揽雀尾”与《太极养生功谱》“懒扎衣”,是两个不同时期的行拳架目。

周伟良先生《河南唐村武术资料考证》一文也提到“懒扎衣”与“揽雀尾”的问题,他经过比较得出结论:“懒扎衣”与“揽雀尾”最迟出现于民国年间,也就是说唐村《太极拳谱》出现于民国年间。周伟良先生和刘宏刚,吴华,董磊的文章一样,犯同样的“三瞽”错误。

武禹襄的“十三势谱”中的懒扎衣也是来源于唐村。众所周知,赵堡太极拳是金伞山万寿观主持李如松所传。李如松,字玄玄,在太极宫功学道后入金伞山(柏山)万寿观当主持,起初他在赵堡传授108 势武功。108 势武功由天罡三十六势、地魁七十二势构成。七十二势即七十二个位置,七十二种步伐。三十六势由三十六个位置,三十六种步伐。七十二势与三十六势合而成为108势。其中的天罡三十六势就有懒扎衣。武禹襄拳谱三十六势的懒扎衣源于他在赵堡学拳时所抄。武禹襄与陈氏太极拳素无来往,武禹襄的懒扎衣并非出自陈氏太极拳之“懒扎衣。”

猜你喜欢

群峰无极太极
太极
游太极洞
群峰之上
『太极+』,未来可期
无极归一
申晓国
群峰之上
好时节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