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恩师吴鉴泉入室弟子洪涤怀

2023-10-08王荣泽

少林与太极 2023年9期
关键词:吴氏师父太极拳

◎王荣泽

吴鉴泉宗师肖像

洪涤怀宗师肖像

我的第二位太极拳师父吴鉴泉入室弟子洪宇刚,字涤怀,生于1900 年,卒于1998 年,浙江临海城关人。师父在他青少年时期曾习外家拳术,武技不俗,常代师表演交流。1930年,师父供职湖南长沙湘盐局,因事务繁忙,得了严重的胃病,身体十分虚弱。同事劝他学太极拳,因而认识了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在湖南国术馆的儿子吴公仪、吴公藻。师父家境优裕,把吴氏兄弟接到家里,同吃同住,吃饭都坐满二桌,几乎花光全部薪俸。解放后回到临海时几乎一文不名,穷困潦倒,但也正因如此,“文革”中因是个“穷人”而未受到大的冲击。洪家原是临海名门望族,先祖洪枰故居,旧称小亭云山馆,现在是临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师父事业如日中天时,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他,你晚景清苦,当时师父深不以为意,心想,我家大业大,不管发生什么变故,都不可能会一贫如洗。晚景的清苦不幸被言中,师父常感叹,曾经的辉煌富有,终究难脱命运两字。

洪涤怀拜吴鉴泉为师的仪式极为隆重宏大,地上红地毯,点上大蜡烛,遍请三湘各门派高手、掌门人,接受各门派的挑战,气氛既热烈又相当紧张。拳架是吴鉴泉教,教了三个月,推手主要是吴氏两兄弟教,教的时间很长。虽然主要是随吴氏两兄弟练习,却拜在吴鉴泉门下,与两兄弟以师兄弟相称,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做法。因地位、身份、多师等等原因,有些虽有师生情谊,但不拜师,有些要到师祖墓前拜师,尽管师祖并没有教过他,也不认识,挂个名头。是否要拜师行拜师之礼,是双向选择,一个肯收一个愿拜,缺一不可,好手并未入门入室,司空见惯。现在拜师变味为一桩生意,只要送上大红包,就给你一个弟子证,在路上碰到都想不起来你是谁。有了弟子证,他也收大红包,发弟子证,满大街都是第N 代正宗传人。以前学艺是为了以后有碗饭吃,学艺是一件非常认真严肃的事情,是要行拜师之礼的。木工、泥水、剃头、裁缝等等行业都要行拜师之礼。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人们学练太极拳希望以后靠它吃饭是不现实的,无须太严肃认真。我学生要拜师要行拜师之礼,我说你如果认可我,就说跟我学过,就好了。当下,科学高效的练习方法不断地涌现出来,优质师资在网上,大多身边老师的水平不如网上优质师资。行拜师礼,图钱图热闹图虚名,不拜也罢。

师父有时会耽误学生。马子良与吴氏兄弟是多年好友,又是游湘北方同乡,感情很好,是他介绍我师父与吴氏认识。马原来学习形意拳和杨式太极拳,我师父原来学习弹腿等拳术,进入吴门后,吴家规定,从学者不得兼学其它武术。师父说当年学拳门户之见很深,一家就是一帮。我跟洪师父学的时候,会外家武术和杨式太极拳。我的杨式太极拳师父王影先生是比利时电机类博士,曾在国家教育部做过事,见多识广,不但国学功底深厚,现代科学素养也很高。他要我学得杂,不要放弃原学,要重视体能训练。我对我的学生有个要求,太极拳、拳击、摔跤等都要涉及,要学得杂,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被师父所误。师父实际上也是盲人摸象故事里的盲人之一,没有看见过象的全身。当今,信息传播几乎不用时间,武术搏击技术日新月异,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胜于蓝,学生理应超越师父,理应与师父不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只起引导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还得靠学生自身的努力。

师父与吴氏兄弟在一起大约有七年时间,抗战时期与吴公藻父子在一起又约八年。长沙保卫战期间,湖南盐务局奉上级命令向衡阳转移,吴氏兄弟在紧急疏散时离开长沙回到上海。回到上海后不久,上海也战事吃紧,吴氏兄弟只好分道扬镳,吴公仪南下香港创办香港鉴泉太极拳社,吴公藻携其子吴大正辗转来到衡阳投奔洪涤怀。他们和湘盐局职员家属小孩三百余人一起辗转多地,颠沛流离,历经种种困苦磨难,终于在汝城熬到1945 年8 月15 日抗日战争胜利。此时局势相对平稳,吴公藻父子与洪涤怀分别,南下香港,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是永别。

那个时候,太极拳有推手,很少有散手,其他拳种大多也是这个样子。打散手需要有护齿护裆等护具,那时没有这些护具。加上生活无着,医疗没保障,受伤很可能就是受死,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不敢受伤,大都是推手。吴公仪先前常侍奉杨少候抽大烟,后来自己也常抽上一口。吴公仪抽大烟后兴奋起来会把人推得根本站不住。我师父因有深厚的外家功夫做底,吴氏又视洪为家人,传授毫无保留,师父说自己后来也能偶尔拿起吴公仪。平时练习就是配合性推手和不配合的推手对抗,没有散手。他们练拳很努力,每天闻鸡起舞,就连“日本乱”头上飞机轰炸,避进森林一放下细软就推起手来。师父待人诚实厚道,拳艺如人,他的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实实在在独有建树。他和师弟马子良在长沙武术界被称为“洪(红)鬃烈马”,颇有声望。

1946年台湾收复,总部筹划成立台湾地区盐务局,抽调洪涤怀去台湾地区盐务局任会计股长。1948 年总部把洪涤怀调到安徽省盐务局任赴外稽核员。1949 年1 月芜湖盐务局奉命疏散人员,洪涤怀离开芜湖回到阔别38 年的故乡临海。那一年他五十岁,由于没有工作,一直闲居在家。1951 年,街道创办草织厂,邀请洪涤怀去担任会计,刚开始时学习编织草袋,没有工资,等草织厂有了起色后才开始定工资,每月15元,总算能勉强糊口。

八十年代初,吴公藻在香港的“鉴泉太极拳社”多次来信催邀洪赴港教拳编书,同时寄来吴鉴泉宗师的照片。师父跟我们说,他这样的年纪只会给吴家添麻烦,并开玩笑说自己会死在火车上回不来,洪婉言谢绝。1982 年国庆前夕,81 岁的吴公藻回长沙故地重游,曾来信邀请洪涤怀到长沙会面,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行,甚是遗憾。吴公藻来长沙先期住在徒弟向一学家中,向一学是原湖南国术馆秘书长向恺然的二公子。到长沙不久即一病不起,1983年2月13日凌晨5 点30 分,溘然长逝在长沙,安葬在长沙。1985年吴公藻的《太极拳讲义》出版发行。

由于历史原因,洪涤怀曾受不公正待遇。他虽身怀绝技,却从不在人前显露,默然无闻,始终以平和豁达的情怀练拳不止。六十年代末,有关洪涤怀身怀绝技的信息由湖南方面传来,洪当时不予认可。这有他的难言之隐。一是,以前拳师大多以教拳为生,对于入室弟子要求之一是不经师父应允不得带生传艺,这可能是出于被抢饭碗之虑。我们的同学带着洪的介绍信去上海拜见吴英华、马岳梁师叔,信中洪称自己带信的学生为“同学”,不能称“学生”。二是,“文革”正方兴未艾,到处武斗,人人自危,加上他又“成分”不好,属“管制”对象,只能“老老实实”做人。

七十年代初,洪实在难以推却,晚上偷偷摸摸地带了我们几个学生关在他家十分狭小的灶间里练。白天,我到他山上工作的草织厂会计室偷偷摸摸地练。原来的草织厂是现在的临海文物保护单位,巾山公园三元宫。那时的三元宫年久失修,加上文革破坏,摇摇欲坠破旧得很。会计室在楼上,楼梯倾斜,楼板残缺不平,我们练习还不能弄出响声,很难。草织厂职工多为在此修行的尼姑,她们响应政府号召,生产自救,自食其力,没有几个人,活儿也不多,知道洪先生很喜欢看书,不要他干活,“逼”他上楼看书。因此他的工作量很小,空闲的时间比较多。他用方格纸把自己练拳心得用复印纸誊写出来,在我来的时候从抽屉里取出交我珍藏。那时,高考没有恢复,我高中毕业留校当老师,师父把心得交给我,可能在当时我还算是个文化人吧。现在每每来三元宫都会仰头看楼上临江的窗口,好像他还在里面,眼泪止不住。有人慕名要求学练,他说你先到派出所登记,再到居委会登记,以此推辞。在征得香港吴家后人应允后,教学才逐渐公开,吴式太极拳逐渐被临海人所知。

作者在三元宫门前练拳

作者珍藏的洪师父部分手稿

1983 年5 月,经县、地、省层层比赛选拔、集训,我受浙江省体委派遣赴南昌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同行的有师父及师兄冯哲元。我获得全国70 公斤级推手第一名,之后,我和师兄作了推手表演,因吴式推手独特的沾粘性,紧附于对方身体上,如同蝉伏于树,甩不脱蜕不掉,观众称奇。师父在会上表演传统吴式反打。现在的国标太极拳讲究拳架的对称性,有左式右式,以前是通过拳架反打达到对称练习的目的。大会期间,师父与师叔吴英华、马岳梁夫妇会面,当时我很想与师叔推下手,因为师叔身处上海大城市,名气很大,是神一样存在的人物,但师叔已经83 岁了,比我师傅小一岁,我不好意思开口。过后我问师父,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这个场景和师叔推手?师父点了一下头说,不应该推的。我的很多师兄弟们去上海都与师叔推过手,说师叔的推手与师父推手是同出一个模子。大会其间医生给师父作了健康检查,结果令人惊讶,84岁老人其心率、血压、心血管系统功能指标与20 岁青年相仿。医生认真地说老人家活到120 岁不成问题,我们知道,这是医务人员对老人家的良好祝愿。师父99岁时生病感冒,因腹泻,他怕给学生添麻烦,不吃不喝不医,说活到99岁够了。太极拳伴随着他走过了64个春秋。

1984年拍摄的照片,前排中为洪涤怀师父;前排左右是前来交流切磋的温州拳友;后排左一为杨国华师兄;左二为本文作者;左三为冯哲元师兄;后排右一为胡初耀师弟。

1985 年,师父参加了浙江省武术拳械录的编写工作。1986年,他的论文《太极拳渊流考》在全国体育史学术论文报告会上宣读。他演练的拳架和推手被拍成了录像片存入国家体委资料档案中。1987年5月浙江省武术挖掘整理办公室在富阳召开撰写全省拳械录会议,指定洪涤怀表演吴式太极拳全套拳架及双人推手,展示了运用十三势听化拿发之技窍,并以相片形式纪录存档于省体委。1988年论文《陈家沟的太极拳传自蒋发》入选中国体育史学会浙江省分会论文集,并在第三届体育史论文报告会上做大会发言,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并获得论文证书。1990年论文《漫谈太极拳的演变》在浙江省体育史论文报告会暨全省第二届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获得论文证书。他陆续撰写了《吴式太极拳的原理》《三十六式歌词说明》《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练太极拳》等十几万字的30 多编武术文章。

“吾师传授太极拳,上继武当一脉传;微妙轻灵专主化,粘连沾随继露禅;子镇雨亭承启后,港澳三湘遍地传;忝列门庭深受福,吴门直义谱成篇。”这是洪先生晚年所作的《怀念吴师鉴泉先生》一诗。诗中追忆先师吴鉴泉“上继武当一脉”,传授“微妙轻灵专主化”的吴式太极拳,经“子镇(吴公仪)雨亭(吴公藻)承启后”,神州大地早已“港澳三湘遍地传”。作为入室弟子的洪涤怀,对先师的追忆之情,溢于言表。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辈义无反顾。在传承、发展前辈拳艺的同时,更要继承他们做人处事的态度。我给学生的十六字是“佛心道骨,儒身国医,兼容并蓄,智圆行方”。佛家的慈悲心、道家的风骨、儒家的行为规范、中医的养生,兼容并蓄,以期周全圆满,品行正直,为人可信。

猜你喜欢

吴氏师父太极拳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云山之间
我的师父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