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稀缺性战略金属资源保供稳供问题的思考
——以钽、铌、铬、钴为例

2023-10-0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可采储量金属领域

■ 左 更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稀缺性战略金属(以下简称稀缺金属)并非传统学术定义上的“三稀”(稀有、稀少、稀散)金属,而是指虽然在我国自然禀赋极低,但对国民经济、国防军事、高新科技等领域十分重要的金属品种。所谓稀缺性,正是相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需要而言,我国资源自身禀赋是有限的,其中钽、铌、铬、钴四个品种最具代表性。稀缺金属资源的共同特点是这些金属在我国国内的探明可采储量乃至查明具有内蕴经济价值的资源量极低,伴生品种复杂,提炼分离难度极大,进而导致这些金属必须完全依赖进口支撑国内需求。同时海外资源富集于少数一两个国家(地区),导致我国进口来源单一问题突出。在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的情况下,进口来源单一可能导致的突发性短供断供风险急剧攀升[1]。党的二十大正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必须对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稀缺金属资源的整体保供稳供格局进行充分、全面、审慎和周密的思考。

1 全球自然禀赋原因造成我国部分金属品种稀缺

1.1 全球钽可采资源储量富集于澳大利亚和巴西

钽(Tantalum)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ppm,属于稀有金属品种之一。在自然界中,钽常与铌共生形成共生矿,如果矿物中钽的含量相对较高,则称为钽矿,反之称为铌矿。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含钽元素矿物很多,但能够被判定为钽矿物(Ta/Nb≥ 1)的却很少,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钽矿物主要以钽铁矿、重钽铁矿、细晶石和黑稀金矿四种矿物为主。在对美国地质调查局历年数据进行整理后发现,截至2022年末,全球钽的已探明可采储量仅约14万吨[2],其中澳大利亚为9.9万吨、巴西为4万吨,两国已探明可采储量之和占全球总量的99%以上(图1)。

图1 全球钽已探明可采储量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末)

1.2 全球可供开采的铌资源主要集中于巴西

铌(Niobium)作为稀有高熔点金属,常温下不与空气发生反应,高温条件下能与硫、氮、碳直接化合。铌不与无机酸或碱发生反应,也不溶于王水,但可溶于氢氟酸。铌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0ppm,在所有元素中排第22位。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数据显示,铌的已探明可采储量在全球范围的分布比较集中。截至2022年底,全球铌的已探明可采储量超过1700万吨[2],其中巴西的储量就达到1600万吨,而排名第二位的加拿大只有160万吨,排名第三位的美国为21万吨,其他国家储量更少甚至没有可供工业开采的铌矿资源(图2)。

图2 全球铌已探明可采储量主要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末)

1.3 中国铬资源极其匮乏,消费几近完全依赖进口

铬(Chromium)属于不活泼金属,常温下对氧和湿气都是稳定的,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铸铁、耐火及高精端科技等领域。铬在地壳中的含量为100ppm,在所有元素中排第17位。自然界不存在游离状态的铬,主要含铬元素的矿石是铬铁矿。自然界含铬元素的矿物约有30种,但具有工业价值的只有铬铁矿,是尖晶石的一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最新数据,全球铬的已探明可采储量(可商用矿石,45%的Cr2O3)约5.6亿吨[2],全球查明具有内蕴经济价值的资源量超过120亿吨,但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土耳其和芬兰五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全部资源(图3)。中国的铬资源极其匮乏且资源开发条件总体不佳,对外依存度接近100%;进口来源非常集中。

图3 全球铬的已探明可采储量(可商用矿石,45%的Cr2O3)主要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末)

1.4 全球的钴资源高度集中,刚果(金)一国占据半数

钴(Cobalt)因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磁性性能而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气电子、化学、陶瓷等工业领域,素有“工业味精”和“工业牙齿”之称。地球上钴资源丰度为25ppm,分布十分分散,绝大部分都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多伴生于铜钴矿、镍钴矿、砷钴矿和黄铁矿中,独立存在钴矿物极少。全球的钴矿资源中,大约41%为铜钴矿,36%为镍铜钴硫化矿,15%为红土镍钴矿,纯钴矿床(砷化钴、硫化钴、钴土矿)不足8%。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钴已探明可采储量约830万吨,查明具有内蕴经济价值的资源量2500万吨,刚果(金)一个国家占比接近50%[2](图4)。

图4 全球钴已探明可采储量主要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末)

1.5 我国相关金属资源匮乏、可采储量极低

就钽、铌矿而言,我国资源与富集地澳大利亚和巴西相比,资源品位低,共生矿物复杂,选冶困难,开发利用难度极高,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不多,可采储量则更少。我国钽资源较缺乏且成矿分散、矿物成分复杂、原矿中钽品位低,钽矿物嵌布粒度细,开发利用难度极高,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不多,可采储量则更少。我国的钽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内蒙古和广东这三个省(自治区),合计储量占全国的近73%。根据有关资料推算,目前我国的钽查明具有内蕴经济价值的资源量(Ta2O5含量)约为5万吨左右,折合钽金属资源量不足4.1万吨。位于江西省的宜春钽铌矿是我国极少数可供工业用途开发的矿床之一,其查明具有内蕴经济价值的资源量仅为1.4万吨左右,但已占到全国钽矿资源总量的28%以上。

我国具有工业价值的铌资源仅在少数地区有少量分布,且可采储量极低,绝大多数资源品位低,共生矿物复杂,采选冶难度大。我国可供利用铌矿的Nb2O5品位仅为83~437ppm,与国外铌矿石品位相比明显偏低。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我国国内铌查明具有内蕴经济价值的资源量(金属量)仅为140万吨左右,可采储量仅有3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量不足2%[3]。

铬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稀缺,但因为我国不锈钢产业对铬需求的绝对数量巨大,加上国内铬资源贫乏,使得铬成为我国极度稀缺的关键性战略金属资源。我国铬资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世界排名第12位,全球占比不到0.1%,潜在资源量仅为1142万吨,相当于嘉能可位于南非的全球排名第51位的De Grooteboom矿山的勘探量。我国铬资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西藏、新疆等地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差,矿的开采难度大,年产量为5万吨左右,全球占比略高于0.1%[4]。

钴是我国极其稀缺金属,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计算,截至2022年末,我国钴资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仅为14万吨,全球占比低于1.7%,且多为铁、铜、镍伴生矿,分离难度极大。我国已探明可采钴资源主要集中在甘肃省,2022年全国产量仅为2200吨左右,约占全球产量的1.1%。

2 我国工业化进程使稀缺金属需求增长迅速

2.1 钽是空间技术领域必需的、无可替代的原料

钽具有非常出色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具体表现为钽硬度适中,富有延展性,热膨胀系数很小,无论在冷和热的条件下都不与盐酸、浓硝酸及王水反应。金属钽在常温的空气中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到高于500℃则加速氧化生成Ta2O5,金属表面会形成致密稳定、介电强度高的无定形氧化膜,易于准确、方便地控制电容器的阳极氧化工艺。高端电容器是钽在工业用途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钽制成的电解电容器具有容量大、体积小和可靠性好等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末,钽在电容中的用量始终占钽总用量的2/3以上。钽的其他应用领域集中在电子、航空航天及军工发动机、火箭、导弹等耐热高强材料领域,是电子工业和空间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原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对钽的消费量逐年增加。2022年,我国钽矿产量约为75吨,钽相关产品及原料进口量为8645.9吨(实物吨),出口量为805.9吨(实物吨),经计算折合钽金属量净进口量约为152吨。2015—2022年,我国年均净进口各种钽资源折合钽金属量约233吨,年均表观消费量为308吨,净进口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年均表观消费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7%(图5)。

图5 2015—2022年中国钽(金属)净进口量及国内表观消费量走势

从对外依存度的角度看,如果按净进口口径计算,2022年我国钽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但如果仅考虑资源的进口,2022年我国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则接近93%。

2.2 铌是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料

铌因具有良好的超导性、熔点高、耐腐蚀、耐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钢铁、超导材料、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领域,其中在钢铁及相关合金中的应用占比超过铌总量的90%。铌可以有效增加钢的韧性和强度,含铌钢材在我国钢铁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对优质钢材需求的增长,中国对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自2017年起,中国进口铌制品数量(实物吨)逐年上升。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共进口铌及相关金属折合铌金属42312.4吨,扣除出口后铌金属净进口量为40792.9吨(图6)。

图6 2015—2022年中国铌(金属)进口量、表观消费量示意

从对外依存度的角度看,根据相关数据推算,2015—2022年,中国铌的对外依存度始终高于99%。

2.3 铬在不锈钢行业无可替代

铬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能够替代铬的其他材料,90%以上的铬被用于不锈钢生产。2000年后,伴随着我国不锈钢产量的逐年增长,我国对铬金属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22年我国不锈钢产量达到3197.5万吨,全球占比超过58%,对应的铬金属需求量达到604万吨,折合商业级铬矿(45%Cr2O3)量约为1962万吨,相当于2022年全球铬产量的48%(图7)。

图7 2001—2022年中国不锈钢产量及折合铬矿需求量增长趋势

从对外依存度的角度看,结合中国铬矿的生产情况计算,至少从2015年开始,中国铬金属的对外依存度就已经高于99%。

2.4 钴是电池行业发展必需的材料

钴主要用于电池领域,仅在这一领域的用量占比就超过70%。近年来,我国以三元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领域发展快速,带动了钴需求增长,刺激了全球钴矿产量不断增加。国际钴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钴产量达19.8万吨,同期全球钴的需求量达到18.7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电动汽车行业的钴需求表现最为突出,累计钴消费量达到7.4万吨,连续第二年超越传统电池领域。2022年,以三元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钴需求量在电池领域钴需求量中的占比达到55%,占全球钴总需求的近40%(图8)。

从对外依存度的角度看,结合我国钴矿的生产和进口情况计算,2016年后,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材料领域的迅猛发展带来对钴资源的强烈需求,我国钴金属的对外依存度已由2016年的83%上升至2022年的98.5%。

3 高对外依存度下单一集中来源供给是最大的威胁

从资源角度来看,钽、铌、铬、钴四种金属的对外依存度均高于90%,而且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的约束,这些资源均富集于某一两个国家(地区)。超高的对外依存度叠加超高且不可替代的单一进口来源,构成我国稀缺战略金属资源在稳供保供中的最大威胁。一旦供应链条中出现任何不利因素或不可抗力,均有可能造成我国相关资源的临时性短供断供,这里还未把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重大事件造成的剧烈影响考虑进来。

3.1 全球三分之二的钽产量来自非洲三国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统计,2022年全球每年生产钽矿约2000吨,产量主要集中于非洲的刚果(金)、卢旺达、尼日利亚和南美洲的巴西,这四国钽矿产量合计约占全球钽矿总产量的85%,非洲三国产量合计占全球的66%,其中仅刚果(金)一国的产量就占据了全球钽矿产量的43%。

3.2 全球铌的供给集中于巴西一国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统计,2022年全球约产铌79000吨,其中巴西一国独大,其产量约为71000吨,全球占比近9 0%,其他主要铌矿生产国和产量分别为加拿大8000吨、刚果(金)600吨、俄罗斯450吨、卢旺达210吨。

3.3 南非是全球铬的集中供给来源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2022年全球铬矿(商业级,45%的Cr2O3)产量约为4100万吨,其中南非一个国家的产量约为1800万吨,全球占比近44%,其他铬矿生产国和产量分别为土耳其690万吨、哈萨克斯坦650万吨、印度420万吨、芬兰200万吨。

3.4 全球七成以上的钴供给来自非洲的刚果(金)

根据国际钴业协会(Cobalt Institute)发布的2022年钴市场行业报告,2022年全球钴产量达19.8万吨,其中刚果(金)产量为14.5万吨,市场份额占比达73%,印尼产量达9000吨,跃居第二大钴供应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紧随其后。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清晰看出,除铌和铬分别由巴西和南非供给外,刚果(金)是我国稀缺金属的重要来源地,其战略性资源重要来源地的地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加强和维护。

4 我国稀缺金属产业链整体能力相对不足

4.1 我国钽产业链仍然集中于初级材料的加工

钽在高端电容领域的大量应用及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全球绝对领先地位,决定了全球钽的消费主要集中于美国[5]。2007—2022年,美国平均每年进口的钽矿及钽相关产品折合钽金属量约1350吨,相当于2022年全球钽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期美国钽金属的国内平均年表观消费量约为750吨,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近38%(图9)。

图9 2007—2022年(E)美国钽(金属)进口量及表观消费量走势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数据和中国钽资源进口数据分析发现:2015—2022年美国年均钽金属进口量约为1388吨,中国约为1180吨,两者之和远超全球总产量,而同期美国年均出口钽金属量为555吨,中国则为949吨。由以上数据计算得出2015—2022年美国年均表观消费量约为829吨,而同期中国的年均数值只有233吨,仅相当于美国钽消费总量的28%(图10)。

图10 2015—2022年中国和美国年均钽资源表观消费量、进出口量对比

对中国钽资源进出口数据分析发现,多年来我国始终在钽矿、钽电容商品中处于净进口状态,而在钽粉或未锻轧钽的商品方面则保持着净出口。以2022年为例,我国全年净进口钽矿7706.853吨(实物吨),净进口钽电容器375.682吨(实物吨),净出口钽粉237.545吨(实物吨),净进口其他钽料4.997吨(实物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钽行业产业链的“尴尬”现状:一是因自然禀赋较差,必须大量进口矿产品原料;二是产业链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只能加工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级工业品;三是为满足国家对高端电容的需求,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高端钽电容产品。

数据对比说明,美国是在进口钽资源后通过技术加工,垄断性地向全球相关国家提供高端技术领域关键电子部件(钽电容);而中国则是在进口钽资源后经过简单加工出口钽初级产品,同时在关键部件上大量进口以供国内需求。钽是目前我国极少数年表观消费数据依然小于美国的金属品种之一。中国和美国的钽资源表观消费量数据对比充分说明了我国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高端应用方面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图11)。

图11 2015—2022年(E)中国和美国钽资源表观消费量对比

4.2 中国位居全球铌消费首位但单位用量偏低

从消费领域上看,铌主要用于钢铁工业,而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铌消费国。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中国钢铁工业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主要用钢行业对优质钢材的需求逐年增长,我国铌钢产量逐年增加。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我国1993年铌钢产量只有150吨,2010年铌微合金化汽车钢板的产量不足500万吨,而2021年我国铌微合金化汽车钢板的产量接近2000万吨,约占全国汽车用钢总量的40%。截至2022年,我国含铌高性能钢覆盖板、带、管、型、线等各种产品的品种达到300多个,含铌钢年产量接近9500万吨。按微合金化钢中铌的加入量为0.02%~0.15%的均值推算,1吨微合金化钢需添加铌0.2~1.5千克,2022年当年中国产铌钢产量为9500万吨,折合铌的需求量是42200吨左右,约占当年铌全球产量的53%,与中国粗钢产量全球占比基本一致。

从吨粗钢铌铁用量上看,目前我国吨粗钢铌铁铌用量仅为40克/吨粗钢,与发达国家80~120克/吨粗钢(折合铌金属量52~78千克)和世界平均水平的80克/吨粗钢(折合铌金属量52千克)的铌消费强度相比差距较大。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铌(金属)表观消费量约为7600吨,粗钢产量为8070万吨,每吨粗钢铌含量约为94千克,远高于发达国家每吨粗钢78千克铌(金属)用量的水平。数据对比充分说明:一是美国含铌钢非常普遍,甚至所有粗钢中均含一定比例的铌,钢材质量高;二是除钢铁外,美国航空航天领域对高铌合金的需求高,增加了铌的消费量。反观我国,虽然2022年的铌钢产量达到9500万吨,但相比我国总计10.13亿吨的粗钢产量,铌钢占比仅为9.4%,高质量钢材比例较低(图12)。未来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对铌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图12 2022年中国和美国含铌钢及铌消费情况对比

4.3 我国集中了全球的铬、钴冶炼产能但毫无市场话语权

伴随着我国在不锈钢和电池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全球铬、钴领域已经形成了“南非铬资源-中国铬冶炼”和“刚果(金)钴资源-中国钴冶炼”的哑铃型产业布局。2022年我国铬铁产量约为695万吨,精炼钴约为14.5万吨,分别占全球铬铁(1554万吨)和精炼钴(19.8万吨)冶炼总量的45%和74%。资源的稀缺叠加巨大的冶炼加工产能迫使我国在铬、钴金属方面不仅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6],而且完全失去了在商品市场上的话语权。2022年第四季度,在铬原料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我国铬铁生产企业陷入全面亏损状态。而钴市场方面,中国巨大的冶炼产能也只能任由嘉能可和钴27公司在市场定价方面“翻云覆雨”。

5 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对稀缺金属需求保持高位

5.1 中国空间技术崛起将刺激钽市场稳中有升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和信息领域的快速发展,5G和云计算、高速计算对钽电容的需求逐年增长,我国钽电容器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钽市场规模将达到72亿元以上,按2023年5月份钽矿石(T a2O530% min)133万元/吨的均价推算,折合钽金属交易量将达到1350吨左右,国内钽金属表观需求量或将上升至400吨以上,全球占比将由目前的17%左右增长至20%左右。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对科技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今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对钽的需求量还将逐年增加(图13)。

图13 2007—2022年(E)中国钽(金属)表观消费量趋势

由于美国在钽市场中的需求占比极高,具有较强的稳定价格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全球钽市场价格相对平稳[5]。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强势崛起使得中美两国在钽资源市场的博弈与争夺越来越激烈,这将刺激钽市场长期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5.2 未来铬、铌市场整体将平稳运行

目前,我国虽然具备了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环境、资源、能源、品种、质量、成本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2020年以来,我国每年生产超过10亿吨粗钢,但每年仍需进口1200万吨左右的钢材以满足国内需求,其中20%的钢材因其对重大项目、关键设备、关键部件、关键材料的重要支撑作用而存在被“卡脖子”风险[7],重要领域用高质量钢材仍需大力突破。我国对铬、铌等钢材优质添加剂原料的需求还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由于铬、铌市场的供给相对充足且分别高度集中于巴西和南非,下游需求半数以上集中于中国,这种哑铃型供需结构决定了未来全球铌市场供需格局仍将保持平稳,中国绝对的需求数量将支撑铬、铌市场整体相对平稳运行。但是哑铃型结构最大的风险在于易发生两端不平衡的现象。目前来看,来源国单一、运输通道的种种不可预见及不可抗力风险,成为我国铬、铌稳定供应的最大干扰因素。

5.3 “双碳”要求下的能源转型支撑钴的绝对需求

在我国钴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由于钴价较高对三元电池成本构成压力,作为全球三元电池的集中生产地,我国在三元电池领域推进“去钴化”进程,钴的用量受到限制。同时,2021年后磷酸铁锂的异军突起也使得钴在电池领域的应用略有收缩。但是从能源领域的发展来看,伴随着我国“双碳”政策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强,能源的转型发展将带来电池领域新的“革命”,而钴因具有良好的磁性性能将继续在电池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传统电池的应用领域将会在消费转好的刺激下持续旺盛,这也将带动钴的需求持续保持高位。从供应方面来看,钴的供给高度集中于刚果(金)一国。印度尼西亚作为新兴的钴供应来源,其钴资源主要为红土镍矿中的伴生钴,更多地与镍共用于三元电池材料,而其他领域的用钴需求还将极度依赖从刚果(金)进口,因此单一来源国问题还将长期困扰我国稀缺钴资源的稳定供应。

6 有效实现我国稀缺金属资源保供稳供的几点建议

6.1 制定周密收储策略,强化收储,力保资源稳定

钽是现代尖端电子、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属原料,至今尚未发现性价比更优的替代品。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钽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把钽列为战略性矿产。铬、铌是不锈钢和优质合金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优质钢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今无可替代。钴是重要的电池材料。钽、铌、铬、钴这四种金属在我国极度稀缺,是我国稀缺金属资源的突出代表。一个国家对于维护和确保其稀缺金属资源的稳定供应,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商业、战略收储,稳定国内生产。例如:美国就曾经出于冷战对本国经济的威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对钽金属实施连续收储,年收储量曾经一度达到全球钽金属年产量的三分之二[8]。钴也是被美国列入常规收储的重要小金属之一。因此,针对我国稀缺金属资源保供稳供所面临的困难,必须周密制定国家收储策略,加大收储力度,力保国家发展所需稀缺金属资源国内稳定供应。

6.2 大力帮扶在海外从事相关资源开发的中资企业平稳产出

以铌为例,目前全球在产铌矿山主要有巴西CBMM公司旗下的Araxa矿山、加拿大Magris Resources公司旗下的Niobec矿和洛阳钼业旗下的Catalao矿,十余年来这三座矿山几乎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铌资源。基于以上数据,对洛阳钼业的支持和保护,即相当于对中国稀缺铌资源的保护。同时,洛阳钼业也是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该公司位于刚果(金)的TFM(Tenke Fungurume)年产钴金属量约为2万吨。原中钢集团(现并入中国宝武)控制的南非萨曼可铬业是全球最大的铬铁生产商和第二大铬矿生产商,该公司控制的东方钽业是全球最大的钽制品加工和生产商。综合以上分析,建议加大对我国稀缺金属资源相关海外投资、开发企业的全方位支持力度,通过强化、推动企业改革,充分给予财政、金融优惠帮助[9],注入优质资本和提供充分的外交协助,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切实保障海外稀缺金属资源的稳定供给和安全运回。

6.3 大力推进稀缺金属产业链供给侧改革

我国是全球金属矿业的冶炼和加工中心,每年消耗全球近半数的金属矿产品,除满足国内生产外,还大量出口至全球各地。巨大的加工冶炼能力不仅造成我国金属冶炼及加工延展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利润水平低,更造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这种现象不仅在钢铁、有色金属行业中普遍存在,在中国稀缺金属领域也十分明显。以钴为例,2022年我国精炼钴产量为14.5万吨,占全球钴矿总产量的75%,占全球表观消费总量的近80%,而我国国内钴的消费量却只有6.8万吨,仅占当年精炼钴产量的不足47%。也就是说,2022年我国大量进口钴矿资源冶炼后,将超半数的精炼钴再以其他形式出口至其他国家。钴作为我国极度稀缺的金属品种,只在我国进行了形式转化的短暂停留,并未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保供稳供提供任何帮助。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优质合金钢、不锈钢等行业中比比皆是。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大力推进我国稀缺性金属资源行业全产业链的供给侧改革[9],通过市场手段,挤出产业链中的无效、低效资产,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还要减少不必要的出口,充分将本已十分稀缺的相关金属矿产资源用在满足国内大市场的实际有效乃至高效需求上,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稀缺金属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6.4 以科技研发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全球治理能力

提高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对我国金属矿业、金属材料领域十分必要。尤其对于稀缺金属,由于资源获取难度大,国内资源保障力度不足,更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大力提高技术能力,提高金属提纯相关应用的技术水平[8],才能不断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推动产业链整体布局由初级加工、普通加工向终端生产、高端制造迈进,推动稀缺金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整体产业链的国际竞争水平,最终实现凭借我国巨大的金属矿业产业加工能力参与相关矿产资源全球治理,并在金属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中不断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可采储量金属领域
从发现金属到制造工具
致命金属
领域·对峙
金属美甲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已发现气田可采储量增长研究
中国新版《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孤岛油区剩余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研究